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的主人公

瑪麗和馬克思

本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澳大利亞的瑪麗,是泥土的顏色

“因為意外”而來到世上的孤單的獨生女

​腦子裡裝滿了奇奇怪怪的問題

心中堵著對8歲小孩來說過於龐大的憂愁

聽起來,像是狗血言情劇裡女主角的童年配置

但仔細想想她經歷過的瑣碎小事

也就比你我的平凡生活誇張了一點點罷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美國紐約的馬克思,是菸灰的顏色

亞斯伯格症——“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

擁有知識與智慧

卻不能讀懂表情和潛臺詞

不能順暢地表達感受

不會歡笑,也不會在寵物金魚死掉的時候哭泣

厭惡人群、氣味和隨地亂丟的菸頭

卻在充斥著上述所有厭惡事項的水泥森林裡

生活到44歲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兩個毫不搭界的人,兩種沒有交集的顏色

卻產生了聯繫——

如果一連串發生在郵局裡、樸素不起眼的偶然中

偏差了任何一環

那麼這個故事,就此全劇終了

聽過一句話

“我們所經歷的每個平凡的日常,

也許就是連續不斷髮生的奇蹟。”

我深以為然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因偶然的機緣拉扯到一起的兩個人

瑪麗和馬克思卻有很多相同點:

他們的名字都是以字母M打頭

都喜歡吃巧克力

都沉迷於同一部動畫片……

甚至

他們都是同樣的形單影隻

同樣的與眾不同

“同樣的與眾不同”

聽起來像是病句的詞組搭配

卻是人與人、朋友與朋友的真實寫照

“同門曰朋,同志曰友”

毫無疑問

友情會在兩個人的相同點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然而,友情之中佔比更多的

卻是兩個人不同之處的你來我往和相互磨合

瑪麗毫無預兆地闖入了馬克思的生活

將刻板的規律打破

新鮮感和鬼馬提問造成碩大的壓力

差點讓馬克思精神崩潰

而馬克思為瑪麗帶來了問題的答案

自己曲折豐富的人生經歷

和反擊嘲笑者的有力方法

瑪麗有隻屬於自己的:

傷心淚水、美味的甜煉乳、臉上泥巴顏色的胎記

馬克思有隻屬於自己的:

暴食者分享會、堅守的彩票號、相伴一生的病症

他們將自己的這些不同

與對方一一坦誠分享

毫無保留的那種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坦誠分享是一回事

但感同身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說實話

對於自己從未有過的經歷

人通常都是無法感同身受的——

可能你會因為相似的境遇而有所觸動

可能你會因為罕有的見聞而受到震撼

但沒有親身經歷過程、面對結果

總歸是擋著一層說不清道不明的隔閡

鮮有可能切切實實地明白別人的感覺和想法

而自以為“感同身受”,也許更為可怕

客觀來講

馬克思的病就像是瑪麗的胎記一樣

在別人看來可能醜陋、刺眼、甚至是笑柄

但卻是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是組成這個特別的自己、無法忽視的一部分

雖然

瑪麗從未因為罕見的病症和尷尬的經歷

而覺得馬克思奇怪

更沒有可憐他或是疏遠他

但事實上

瑪麗接受不了自己臉上的胎記

甚至攢錢去做了祛除手術

而她由此及彼覺得

唯一的朋友馬克思一定一樣

也接受不了他自己的病

出於“我是為了你”的好心,和想當然的同理心

瑪麗將馬克思的病情當做了自己的科研對象

洋洋灑灑地寫書著文

目標宏大地展望未來

許諾要幫馬克思治癒頑疾

還頗為慷慨地要分一半版稅給他以示友愛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這強加於自己的“感同身受”

讓馬克思感受到了背叛

“我不覺得自己有缺陷,或者需要治療,

想改變(亞斯伯格症)這個事實,

就像要改變我眼睛的顏色。”

而瑪麗的所作所為

不僅僅是將馬克思坦白的自我當做了一個病例

公佈給所有陌生人

更是如同普羅大眾一樣

把他的病當做需要被治癒、被抹掉的缺陷和羞恥

對馬克思來說

瑪麗不能接受他的不同

甚至試圖改變他

這樣的表現和舉動

足以將兩人的信任和友誼推入摧毀的深淵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失去這段友誼

對瑪麗和馬克思來說

都是巨大的打擊

瑪麗意識到

自己無處安放的好意

變成了對朋友的傷害

自作主張的“感同身受”讓她失去了最重要的友誼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瑪麗利用了馬克思

而她無法原諒這樣的自己

馬克思也陷入了混亂:

他對失去朋友感到無所適從

卻不能釋懷被背叛

他有滿腔的憤怒與悲傷

卻不知道如何宣洩

他收到了瑪麗沉甸甸的“對不起”

卻不明白如何才能原諒

樓下乞丐的一個菸頭徹底點燃了這團混亂的情緒

當馬克思火冒三丈地揪住乞丐的衣領、

驚恐的乞丐顫抖著說出“對不起”時

他忽然看到了自己的憤怒帶來的傷害

第一次從對方表情中讀出 “對不起”的沉重含義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人無完人

人都是不完美的

都是不一樣的

馬克思如是,瑪麗如是

你我亦如是

馬克思相信,瑪麗是愛他的

只是當時的瑪麗過分專注於生命中的缺憾

以自己的意願擅自“拯救”馬克思

卻不曾想製造了痛苦

而馬克思又何嘗不是矚目了瑪麗的缺憾呢?

因為對方的錯誤憤怒不已

險些錯過了生命中最好吃的煉乳

險些送不出那一整套重續友情的玩偶

好在,這一場道歉與諒解

最終還是好好地傳達到了雙方的心裡

當我們能做到和自己的缺憾共存、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時

缺憾就不再會是需要甩脫的羞恥

而是獨屬於自我的、無法分割的一部分

我們不會再糾結於不完美

而會喜愛這個有缺憾的自己

喜愛這個有缺憾的朋友

喜愛這個有缺憾的世界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朋友

你不是我痴迷的巧克力

也不是我最愛的甜煉乳

你不能真正懂我、治癒我、彌補我的缺憾

但是

你會跟我交換巧克力

跟我共飲一罐煉乳

跟我一起精心呵護這份讓我堅持生活下去的友誼

我,還是那個有缺點的我

還是那個和你有諸多不一樣的我

你可能無法明白我全部的所思所想

但你仍會與我傾訴、與我分享、與我為伴

在你眼中

“殘缺”和“怪異”不再是我人生的關鍵字

你重視和接納的是我這個人

包含了所有好與不好、同與不同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我們都是那麼不完美

但這正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於是

我們不會強行感同身受、以己度人

不會插手抹殺彼此的缺憾和差異

而是接受並愛著這樣的自己和對方

真實存在著的自己和對方

瑪麗和馬克思的友誼故事

最終沒有一個世人眼中的大團圓結局

但感謝這樣的遺憾

給予了我些許的希望,以及勇氣:

每個人都有太多的缺點和太多的不一樣

比起“感同身受”來說

“包容接受”也許才是交往中最重要的那一步

讓如此不完美、如此不同的我們

還能有機會,在人生的交叉路口相遇

做一輩子的朋友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這世上沒什麼感同身受,但我們依然能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