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園與狼的浪漫史(方舟子作品)

提起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有的人會想起壯觀的“老忠實”間歇泉,其實那只是黃石公園大約500個間歇泉之一,有的間歇泉噴射時比“老忠實”還要壯觀得多,只不過不像“老忠實”那樣只要花一兩個小時的守候就能等到。還有人會想起如夢似幻的大稜鏡溫泉,那也只是黃石公園大約1萬個溫泉中最美麗的一個。還有人會想起黃石湖、瀑布、大峽谷、森林……還能巧遇各種野生動物。如果前面的車輛突然減速甚至停下來,多半就是遇到某種野生動物了。最常遇到的是美國國獸美洲野牛,這種美洲最大的陸地動物,一度有幾千萬頭在美洲大陸游蕩,到19世紀末被獵殺到只剩幾百頭,幾乎滅絕,只在黃石公園少數地區殘存,得到保護後逐漸恢復,現在野生的野牛有了一萬多頭,光是在黃石公園就有大約5000頭。在黃石公園常見的野生動物還有麋鹿、駝鹿、叉角羚羊、郊狼,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熊。我們就曾經見到一頭黑熊趴在路邊埋頭吃果子,近在咫尺,根本不理睬停車圍觀的路人。

然而灰狼很難見到。我們曾經見到山坡上聚著一堆人,一打聽,說是有灰狼。急匆匆趕過去,什麼都看不到,說是在遠處的草原中有兩頭灰狼在奔跑,需要用望遠鏡才能看到,護林員架了兩架望遠鏡讓大家排隊觀賞。如果是在一百多年前,去黃石公園旅遊的人們,一聽說有灰狼,激起的絕不會是觀賞的興趣,而是恐懼和仇恨。在當時,灰狼被視為害獸,它們不僅偶爾會傷害人,更重要的是,經常會傷害牲畜,造成財產損失。黃石公園在1872年成立的時候,一開始並不保護那裡的野生動物,遊客們可以任意獵殺。之後黃石公園的動物大部分得到保護,但是灰狼這樣的捕食者並不受保護,而是被認為會妨礙對其他動物的保護,護林員會有計劃地獵殺灰狼來控制其危害。到1926年,黃石公園的狼群被殺光了,此後雖然偶爾還有人在黃石公園見到灰狼,那不過是路過的獨狼。

然而狼群被消滅之後,其後果很快呈現。灰狼是麋鹿的主要天敵,雖然熊、郊狼偶爾也會捕殺麋鹿,但是捕殺的數量並不是很多。灰狼從黃石公園消失之後,麋鹿數量劇增,相應的,柳樹、楊樹遭到了麋鹿的過度啃食,特別是柳樹、楊樹的幼苗是麋鹿最喜歡吃的,都被啃光了。河邊柳樹林的消失是後果最嚴重的,因為它們是河狸冬天的食物。沒了柳樹,河狸沒法過冬,就會搬走。沒有河狸建水壩蓄水,河水流得太急,不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不能充分滋潤兩岸的土地,地下水位下降,樹木乾枯,荒草氾濫,森林變成了荒原。

在灰狼被殺光後沒幾年,生物學家們就注意到了黃石公園的生態環境在逐步惡化。有人想到了是不是應該再讓狼群回來。但是黃石公園護林員覺得好不容易才把灰狼殺光,可不想再讓灰狼回來。他們想到的辦法是通過捕殺麋鹿來控制麋鹿的數量。這樣防止了黃石公園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但是到了上世紀60年代,當地獵人抱怨麋鹿被護林員殺得太多,他們不容易打到鹿,向國會議員反映。議員威脅要砍掉給黃石公園的經費,於是護林員放棄了對麋鹿的捕殺,麋鹿的數量又上升了。

但是這個時候,人們對狼的看法已發生了變化。1966年美國通過《瀕危物種保護法案》,灰狼被列入第一批保護名單,這時候灰狼在美國大陸已被殺得只在明尼蘇達州北部和密歇根州的羅亞爾島國家公園還有殘存。1973年美國通過《瀕危物種法案》,要求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局制定恢復瀕危物種的計劃。經過多年的研究、爭論,直到1995年,引進灰狼的計劃才開始實施:14只從加拿大捕捉的灰狼被引進黃石公園。第二年,又向黃石公園引進了17只灰狼。

從未見過灰狼的麋鹿遇到這些灰狼,採取對付郊狼的防禦方法,站穩了,然後頭頂、腳踢。這招對郊狼有效,對大灰狼則不過是讓它們更容易吃到午餐。灰狼就像進入了一個肉的天堂,幾年後,黃石公園灰狼的數量就超過了一百隻,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74只,但是隨之而來的疾病和自相殘殺讓灰狼的數量下降,最終維持在100只左右,這大概是黃石公園所能承載的灰狼的數量。

在灰狼被重新引進黃石公園十年後,負責引進項目的生物學家觀察到麋鹿的數量出現了顯著的下降,而且麋鹿的行為也出現了改變,它們學會了警惕、躲避灰狼,不再放肆地去河邊啃食柳樹和楊樹的幼苗。時隔幾十年之後,黃石公園出現了新的柳樹林和楊樹林。有了樹林,就有了更多的鳥。更重要的是,需要柳樹過冬的河狸又回來了。在1995年,整個黃石公園只剩下一個河狸群,而到了2005年,有了10個河狸群。河狸建造水壩蓄水,形成了天然小水庫,適合魚類生長。河水水流不再像以前那麼急,河岸泥土得到保存、滋潤,又有利於更多的樹木在河邊生長……黃石公園生態的完全恢復,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了。

一切看來是多麼的簡單,只要把一個原本消失的關鍵物種——灰狼——再放回去,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就會逐漸再恢復正常。這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成了恢復生態的典型例子,不僅被寫進了課本,而且在大眾媒體、網絡上傳播。直到不久前,我還在推特上看到一個有幾百萬點擊的小視頻,講述這個黃石公園與狼的浪漫史。

然而,後來的研究發現,這個故事過於簡單。在過去的20多年,黃石公園的麋鹿數量的確急劇下降。1995年灰狼剛剛被引進的時候,黃石公園北脊的麋鹿在冬天多達17000只,但到2013年減少到只有約4000只,此後有所回升,目前大約有7000多隻。

麋鹿數量下降有兩個直接原因。一個原因是母鹿懷孕率下降。有人曾推測可能是狼的驚嚇改變了母鹿的內分泌,讓它們難以懷孕。但是研究否證了這一點,灰狼的存在對母鹿的懷孕並無影響。導致母鹿懷孕率下降的原因更可能是由於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乾旱,荒草減少,讓母鹿吃不飽,營養不良(荒草才是麋鹿的主食,柳樹、楊樹幼苗只能算“甜食”)。

麋鹿下降的另一個直接原因是小鹿死亡率增加,70%的小鹿在出生後第一年就夭折了。那麼灰狼應該是小鹿夭折的罪魁禍首吧?生物學家給一批剛出生的小鹿帶上無線電項圈,追蹤它們的命運,結果出乎意料,夭折的小鹿只有一小部分(15%)是被灰狼捕殺的,大部分(60%)是被熊、特別是灰熊捕殺的。以前黃石公園的灰熊很少捕殺麋鹿,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河裡的切喉鱒,為什麼突然改變口味了呢?原來,在上個世紀80年代,釣魚愛好者非法向黃石湖放養湖鱒,上演了一出入侵物種消滅本地物種的常見悲劇:湖鱒捕殺切喉鱒,並霸佔了切喉鱒的生活資源,導致切喉鱒在黃石公園瀕臨滅絕。而湖鱒和切喉鱒不同,生活在水深處,灰熊捕捉不到,它們只好改去捕殺小麋鹿了。所以,黃石公園麋鹿數量的急劇降低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灰狼的引入只是其中一個並非主要的因素,只不過時間巧合。

而且,即使麋鹿的數量急劇下降,黃石公園還有一部分區域的生態並沒有恢復,仍然和沒有灰狼的時候一樣河水急流、荒草叢生、生物多樣性單調。為什麼麋鹿少了,柳樹卻沒有在這些地方生長?生物學家做了這麼一個對比實驗。他們測量三處河邊的柳樹生長情況。一處和平時一樣,麋鹿可以吃到柳樹。一處圍起來不讓麋鹿吃到柳樹。還有一處除了不讓麋鹿吃到柳樹,還仿建了一個河狸水壩蓄水。結果發現,僅僅是不讓麋鹿吃到柳樹,對柳樹的生長並無影響。需要同時有河狸水壩,才能刺激柳樹的生長。柳樹要正常生長不僅要防止麋鹿的啃食,還需要有地下水,而這些區域的地下水位已經低到柳樹的根吸收不到的程度了,要再恢復已經太遲了。生態系統要比我們設想的複雜得多,而生態系統一旦被破壞,恢復起來也要比我們設想的困難得多,甚至是不可完全恢復的了。我們需要做的,是儘量保護生態系統,而不是幻想著在破壞了之後再用簡單的辦法恢復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