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惡意”才最令人討厭

我們辦公室有位美女,性格看似大大咧咧,喜歡跟同事說說笑笑,大家都說她挺好相處,沒有什麼心機。最近發生件事情,讓我覺得大大咧咧只是她的掩護,她本質上是一個特別有心機、虛偽的人,具體事情是這樣:平常我倆工作接觸很多,最近協作個項目,按流程彙報給領導應該我倆一起去。上週我出差兩天,說好了等我回來一起找領導彙報,結果她不僅趁我出差時間跟領導彙報工作,話裡話外的意思我更重視其他領導安排給我的出差工作。

原話是:領導,小白,太忙了,xx副局點名讓他一起出差,所以這個項目由我來跟進彙報。

過後問她,人家說表示自己沒有惡意,只是幫你跟領導解釋一下,由於自己不會說話,讓大家產生誤會很抱歉。

“沒有惡意”才最令人討厭

可能有同志會說,是你太敏感了,她根本沒有那個意思。其實問題的本身不是我敏感不敏感,而是在和人溝通時,你壓根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敏感

工作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的,不好意思,我沒有惡意

可是你有沒有惡意,不是你自己說了算,你怎麼知道外人判斷你是善意還是惡意的標準?

再說了你不是故意的,難道就不需要承擔責任嗎?由於你的表達對別人造成的不爽,就可以當沒有發生過嗎?

你說沒有惡意,我嘴上會說沒有關係,原諒你,是不是真正的原諒只有我自己知道。況且這種原諒、寬容並不是無限制的、也不是理所應當的。

偶爾的無心之失,可以理解。但是你明明知道說錯話了,還不抓緊改正,久而久之,身邊人都會對你敬而遠之。

有個兄弟媳婦姓林,這位美女沒說話口無遮攔,看到什麼說什麼。我們都知道中國傳統裡,都特別忌諱死亡這個詞,特別是家裡有老人的時候。

有次請他們夫妻來家裡吃飯。她一進門看見我爸爸在吸菸,張口來句“為什麼肺癌患者越來越多,就是很多像叔叔你這樣吸菸鬧得,你們吸菸容易患癌,我們吸二手菸也容易患癌,害人害己.......。”

飯桌上,有西南地區特有的熏製臘肉炒折耳根,林美女又來一句“這個熏製、醃製的東西最不健康了,裡面的亞硝酸,都是致癌物質”巴拉巴拉一堆。

林美女說完,還來一句:為你們好,你們還不領情。

她說這話,讓我們怎麼接,我們都知道她沒有惡意,不是壞人,某種程度上還算個好人,但是我是再也不想跟她共處一室。

在職場中,溝通表達中有很多忌諱,有些話一出口,就等於得罪人。在這裡給大家隨便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參考:

▲ 地域黑

“沒有惡意”才最令人討厭

前幾天,河南姑娘小閆求職喜來登被拒登上了熱搜,拒絕的理由是河南人,這是典型的地域歧視、地域黑。

有次單位聚餐,聚餐桌上大家談論全國各地特產、特色文化,氣氛活躍又和諧,有個小帥哥就抖個機靈、開個玩笑:

河南有樣東西很出名,你們猜猜是什麼?

少林寺?燴麵?牡丹?龍門石窟?

他回答,偷井蓋、騙術

氣氛瞬間凝固,大家的興奮勁一下子就被熄滅了。因為領導的媳婦就是河南人。

有個貴州人考進了我們單位,某天食堂吃飯,有同事就說“你們貴州那麼窮,是不是隻吃玉米、土豆呀,是不是很少吃肉呀” ,我一看那位貴州同事,臉都變了。

地域黑是職場表達溝通中最大的忌諱之一,你永遠不知道你周圍的同事、領導有木有河南人、家屬有沒有貴州人。

▲過度表達

“沒有惡意”才最令人討厭

最近雲南瑞麗市83年美女主播伏玉潔提拔為副科級別的副局長,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很多網友質疑說,提拔肯定是因為美貌、她獲得提拔肯定背景關係硬.....他們從自己的三觀看問題,認為有些人能當領導肯定是因為其他見不得光的原因,而不是努力工資得來的。

試想,她工作18年,今年36歲了,提拔個副科有啥好質疑的?那些所謂的質疑無非就是看她的照片是美女。

所以極端表達其實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喜好去判斷別人的的行為,以自己的三觀去衡量他人

▲出身論、素質論

曾經有人說”窮人不要考公務員,即使進體制內了,也不要提拔,因為出身平窮的人一輩子沒有見過大錢,當他們處在核心權力部門的時候更容易貪汙腐敗”。

還有什麼窮苦出身的人沒有素質呀、審美差,品味差啦,等等。

試想往上數三代,誰還不是農民怎麼的,動不動把出身論、素質論,恰恰暴露的說話人的淺薄無知。

“沒有惡意”才最令人討厭

□□□□□□□□

如今言論自由度比過去高多了,很多年輕人說話不過腦子,認為自己“直爽”不以為恥,反以為能

可是當別人對他直言直語,他第一個受不了,比如同事小黃,工作出現差錯,領導說兩句,立馬甩臉子不敢,管你是科長還是處長硬懟不誤。最後還來一句,老孃有編制,試問這樣的人,有啥前途?

可能會有同志會說,你們這樣活著累不累呀,言論自由都沒有了,我又不想升官發財,何必費這麼多心思呢。

我完全理解你們這些人的想法,你們自動放棄等於給我們減少競爭壓力,我們要謝謝你們,因為我們求之不得呢。

職場,嘴炮一時爽,事後火葬場,說錯話遠比做錯事嚴重的多。但是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表達高手,那

些真正“能說會道”也都是在職場中慢慢修煉而來的。我們這樣天賦一般的選手知錯能改就行。保證以後

不再翻同樣的錯誤就是進步。

況且在我們國家的價值觀裡,其實並不太喜歡那些口若懸河的人,更欣賞的是“訥於言而敏於行”的人。

所以在職場上,表達能力強固然好,但訓練以後沒有提高,還是差,那差就差了,沒有什麼大不了

畢竟我們又不僅僅只是靠嘴吃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