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進北京後為何沒能坐穩江山?不能有效駕馭下屬是主因之一

明朝末年最成功的農民起義軍領導人非李自成莫屬,從一個驛站的失業青年一步步走上巔峰,本來是最有希望接替腐朽的大明朝開創一個新時代的李自成卻在進入北京城後迅速墮落,僅僅一年後就兵敗身死。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進城後大批部下被花花世界侵襲,導致戰鬥力急劇下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並且在進城後,李自成的威望也抵不住繁華世界的誘惑,部下開始一個個都有些不聽使喚了,最終的結果是,李自成竟然要以皇帝之尊御駕親征偏師吳三桂,在失敗後沒有了任何緩衝的餘地。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為何沒能坐穩江山?不能有效駕馭下屬是主因之一

進北京城後,李自成的部下們猶如劉姥姥進入了大觀園,長期鑽山溝溝和明軍作戰的辛苦一下子得到了釋放,大傢伙都只記得花天酒地,搶美女,搶錢財,都忘記了事業並未完全取得成功,其中最讓李自成頭疼的就是大順軍的二把手權將軍汝侯劉宗敏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為何沒能坐穩江山?不能有效駕馭下屬是主因之一

劉宗敏是最早跟著李自成造反的大順軍元老,忠心耿耿,即使在李自成最困難時也沒有放棄跟隨,當時的李自成被明軍打的身邊只剩下十八騎,被迫躲進深山老林中,而劉宗敏為了表示對李自成的支持,連老婆都殺掉,免得帶著婦女打游擊拖累大家:

《明史·流賊傳》自成與步入叢祠,顧而嘆曰:"人言我當為天子,盍卜之,不吉,斷我頭以降。"宗敏諾,三卜三吉。宗敏還,殺其兩妻,謂自成曰:"吾死從君矣。"

這樣的部下當然是李自成最欣賞的,劉宗敏也成為大順軍所部中僅次於李自成的元老,但李自成畢竟是小家子出身,沒有身為掌權者應有的城府和謀略,在流寇生涯中以江湖習氣治下,即使當皇帝后還是如此,結果導致以劉宗敏為首的部下們在進入北京城後完全不顧全李自成的大戰略,逐步把民心、士氣都丟的乾乾淨淨。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為何沒能坐穩江山?不能有效駕馭下屬是主因之一

打下北京後,大順軍的軍官們在劉宗敏的帶領下開始大肆搶奪前明朝士紳和官員們的錢財,將這些人推到大順軍的對立面。李自成或許真心想要做個天命所歸之人,大順軍中也有如劉金星、李巖這些舉人出身的文化人,他們在看到軍隊開始搶劫的時候也勸過李自成要收攬人心,可當李自成要求劉宗敏等人不要肆意劫掠時,得到的答覆卻是NO:

《甲中傳信錄》諸將拷掠無辜,鬧得人怨鼎沸時,李自成對諸將曰:"何不助孤作好皇帝?"他們卻說:"皇帝之權歸汝,拷掠之威歸我,無煩言也"

李自成對此毫無辦法,只能默認,當李自成準備在北京舉辦新的登基儀式,以表明自己是正統時,又是劉宗敏跳出來搗亂:

《甲申紀事》:"我與他同作響馬,何故拜他?"

《再生紀略》:"逆闖每欲僭位,其下即相對偶語云:'以響馬拜響馬,誰甘屈膝。'又云:'我輩血汗殺來天下,不是他的本事。'繁言噴噴,逆闖心不甚安。"

下屬不服從命令對李自成來說是致命的,特別還是劉宗敏這樣手掌兵權的二把手,當李自成準備討伐吳三桂時,起初沒有打算親征,畢竟名義上已經是皇帝了,區區吳三桂幾萬人馬派出偏師去打即可,可當李自成命令劉宗敏率部去攻打吳三桂時卻又遭到拒絕,劉宗敏甚至對李自成叫囂"憑什麼你享福,卻讓我們去賣命?"

《明季北略》初四日,賊聞東師日進,懼甚?躬叩劉宗敏、李牟求其出御。劉、李耽樂已久,殊無鬥志;逆闖乃下令,十三日親征

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才被迫親征吳三桂,皇帝親征自然要把所有的精銳兵馬帶出,結果在山海關被吳三桂和清廷聯手打斷了脊樑,並且一敗再敗,李自成和劉宗敏先後在湖北九宮山被殺。如果僅僅是劉宗敏出征,李自成留守北京,那麼劉宗敏即使吃了敗仗,在北京城的李自成依然有力量不讓清兵進城,就算是撤退,大軍在手,也能從容撤退並保持有生力量不被消滅,如果這樣的話,歷史結局也許大不同。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為何沒能坐穩江山?不能有效駕馭下屬是主因之一

不過歷史沒有假設,李自成終究還是敗了,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因為以劉宗敏為首的部下們不聽命令被迫孤注一擲,只能說李自成有打天下的實力,卻沒有坐天下的本事和威望,無法約束部屬按照正確的方向前行,始終是上不了檯面,成也是江湖習性,敗也是江湖習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