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

腐根断枝随水流,一生辉煌至此休。

幸遇惜才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

一晃,他与戈壁滩上那些腐朽的植物有了几十年的情缘,他在向我展示这些根艺作品的时候,我放佛看见了戈壁滩的风光,他也放佛风霜褪去,闪耀在他眼中的那份挚爱让他变回了那个曾经的年轻人。

一段树根埋于地下,或被弃于路旁,又也许一直被弃于荒野中,默不作声。但是,当它们遇到了根艺术师,便具有了价值。它们突然残而不废,缺而不亏,雅而不俗,总之不再是那一段枯死的、废弃的树根。

根艺师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进去,将这一些,那一段奇怪局限的、似与不似的物态改变成了有意境的,有寓意的,最美的形态。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本期,桔桔将带你走进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1

我国西北边陲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戈壁滩,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恶略,古有“一年刮一场风,一场风刮一年”;“风吹石头跑,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之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年轻的史进军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爱上了对枯木根系的找寻,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创造之路。他爱他的根艺,也用这些根艺留住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留住了自己的情怀和岁月。

每一件作品从相见到完成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有着莫大的缘分。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从1988年到2008年,史进军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12生肖作品。)

话说当年为了凑齐这套十二生肖,他大费周折。“从1988年找到第一截儿像牛的树根后,我就一直想把十二生肖凑齐,却怎么也找不到像猪的树根。”直到2008年,他到发小家串门,看到发小捡回来当柴烧的树根中有一截儿形状比较独特,经过一些处理,他意外发现,砍掉根条的树根里面竟然有两个孔。那两个孔就好像猪鼻孔。“这不就是我一直在苦苦寻觅的‘猪’吗?”史进军说,他赶紧对这截儿树根进行了简单处理,十二生肖根雕中的“猪”终于找到了。

看着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不由让人赞叹:大自然万物之间本没有联系和互动,是生命,链接了世界,从此也有了美与善意。

2

北方的黄杨,其生命力强,纹缕曲皱分明,黑白相间,根瘤独特,具大雅风度。

白刺根俗有“阴沉木,活化石”之称,其生命力极强,天成“弯、曲、疤、扭”千姿百态。

除了以上两种树木,史进军还总结了麻黄、沙枣树、红柳等戈壁根本的特征。用史进军的话说,越是环境恶略,长不成材,存则为“奇才”。所谓一方水土成长一方根,戈壁滩根雕艺术品的“神、奇、特”具象就居多,就此道理。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三鳄称雄》)

史进军说,有一截儿树根跟随他近三十年。“当初觉得有趣,一时间又看不出像什么,于是便一直带在身边。一直到一年前,我突然发现,这截儿树根上的几个树刺很像鳄鱼身上的鳞甲,前面有两处很像是鳄鱼的头。最后,又发现树根下部有一处宛如回头的鳄鱼。就这样,《三鳄称雄》创作出来了。”

通过他的创作总结,不难看出,他深爱这些在曾经久立于荒凉戈壁滩中坚强的生命,他用双眼、双手去反复观察他们,触摸它们,又深情地感知他们,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奇思妙想无限创造,最终,化腐朽为神奇。


3

我问史进军老师,您的根艺创作有什么不同?他说:“大而雅、小而精;取之自然,顺其自然,原于自然;因材赋意,因根视形,以型施创;天成留去,天人合一;不拼、不雕、不涂。”

好一个取之自然,原于自然。我理解他特别强调的这个“原”字,不是源自的“源”,而是忠于,给了生命最忠实的还原和本来的姿态。

“天人合一”与先天本性相合,归根复命。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他坚持艺术的原汁原味。不管是动物身上的羽毛斑点,还是人物的动作造型,都始终遵循的树根天然姿态和纹理。

因为他觉得,戈壁滩环境恶劣,在那里生存下来的树根,必定经过了无数的磨难,是磨难造就了那里的树根木质坚硬,造型离奇,成为根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所以要力保自然。

4

史进军老师的作品分为几类——禽类、兽类、人物类,还有自然景观盆景类,每一件都很精美。我突然想到他是否就是做出了匹诺曹的那位老先生啊。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这是1990年,史进军的第一个作品。)


采访临近结束,我看到了他写的诗和随笔,帮它记录下来。

《七绝 根雕》

近观其形远蒙神,举世无双各不同。

修得根艺趣奇特,缘身潜入此行中。

——2019.7.3 石家庄


“从事根雕艺术的同仁,时刻牢记人与自然共存。用艺术的手段将腐蛀之根再造生命,使之化腐朽为神奇,走进大雅之堂,永垂不朽!”

——2019.6.10 石家庄

采访中,史进军说他的作品材料都是捡来的树根,或是挖取已经死掉的树根。“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不要伤害还活着的树木。应该以死掉的树木树根为原材料,通过根雕这一特殊的方式延续树木的生命。”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史进军,字石山,河北井陉人,爱好广泛。1969年,由于工作关系来到了甘肃戈壁滩,于1987年利用业余时间开启了根艺创造。

2018年10月7日开始对原作品进行近4个月的打理、清喷、制架、配座,实现了”摆起来,站起来,亮起来“的预期。

如今,史进军已经71岁了,但是在我眼里,这个年龄根本不能说“老”,这种对艺术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尊敬,这种由衷散发的正能量,让我觉得他依然年轻。


专访|来自西北戈壁滩特有的根雕艺术——史进军的根艺世界


人们耳熟能详的“朽木不可雕也”出自《论语》,千百年来被用于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但对于根雕艺术来说,“朽木”并非不可雕,反而更能突显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自然界中那些颓败的枯枝残根,历经岁月风雨侵蚀而别具奇特美感,在根雕艺术家的创作之下,化身成一件件富有灵魂的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