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重複,不麻木

一位推銷大師應邀到某城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演說。在人們潮水般的掌聲中老人走上舞臺。舞臺中央搭起了巨大的鐵架,吊著一個碩大無比的鐵球。

大師請來兩位身強體壯的觀眾,分別給他們一把大鐵錘,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只要能把它蕩起來就算成功。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全力向那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吊球動也沒動。他接著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就氣喘吁吁。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噹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臺下逐漸沒了吶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大師做出解釋。

會場恢復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鐵錘,然後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地敲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這樣持續地做。

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乾脆叫罵起來。老人仍然敲一小錘停一下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忿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片大片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在老人敲打了40分鐘的時候,坐在前面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剎那間會場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裡。

老人開口講話了,他只說了一句話:“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簡單,重複,不麻木

運動員們優美固化的動作、銀行櫃員們飛舞的雙手、舞臺演員們的每一個動作和造型等等,無一不是經過了重複的練習得來的。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太難了,我學不會”、“我不是很熟悉”、“快看那位大神,好厲害!”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與大神之間的差距,只有“重複”兩個字而已,畢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比拼到天賦的層面,少之又少。更多的只是差距了一個“重複”,有目標,有思考的“重複”。

為什麼簡單的重複容易使人感到枯燥無味,甚至令人厭倦?舉個例子,我們燒開一鍋水需要三十分鐘,尤其是剛開始燒的十分鐘,不管你怎麼用力,水好像都沒有任何動靜,可以說,不燒到一定程度,水根本是不會開的,假如你在第十五分鐘的時候放棄了,水就永遠開不了,或者你不用心了,那水什麼時候能開就是個未知數。

簡單,重複,不麻木

我們再來看幾個有趣的現象。池塘裡的荷花,每一天都會以前一天的2倍數量在開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第15天?錯!是第29天。這就是荷花定律。

竹子熬了4——5年時間,僅僅只能長几釐米。但是從第五年開始,它就像被施了魔法,能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瘋長,僅用六週時間就長到了15米。

原來竹子它把所有的努力用在了地下、用在了伸展根系上。五年的時間裡,它的根居然可以扎到幾英里遠。這麼充分的準備、這麼強大的根系,才造就了這麼令人驚歎的奇蹟。這就是竹子定律。

蟬,要先在地下暗無天日的生活三年(有一種美國的蟬,要在地下生活17年),忍受各種寂寞和孤獨,依靠樹根的汁一點點長大,然後在夏天的一個晚上,悄悄爬到樹枝上,一夜之間蛻變成知了。然後期待太陽昇起的那一刻,它就可以飛向天空、衝向自由。這就叫金蟬定律。

類似的例子在大自然很多,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傳奇之一。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裡的荷花,一開始用力盛開,但是總感覺自己綻放的不夠,所以漸漸感到厭倦,在第10天、第20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很多人的奮鬥也像生長的竹子,一開始卯足了勁,但是由於前面的大部分階段都在打根基,所以成效並不那麼明顯,在第1年、第3年,甚至第4年的時候選擇了放棄。就更不用提蟬的淡定和堅守了。

簡單,重複,不麻木

馬雲也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中國有句老話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說: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越接近成功的時刻越關鍵。

比如“最後一公里”,是所有電商、快遞和物流的核心戰場,因為這個範圍決定了用戶體驗、用戶粘性和精準達到率。

也許你會說簡單不難,重複也不難,難的是如何在簡單的重複中做到不麻木。是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這裡還有一個大秘密。

還拿剛才燒水的例子,燒水的人們雖然在前面的十分鐘裡看不到任何明顯的變化,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他不用問任何人,他堅定地相信:再燒一會,水就開了!就這麼簡單的一個信念,所以他絕不會放棄。他為什麼不會懷疑呢?因為“30分鐘能燒開一鍋水”這個信念早已經在他的內心紮根了,可以說,這個問題連跟他討論的餘地都沒有。不是這樣嗎?

運動員們一直重複著一個簡單的動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即便是在賽場上仍然是臺下簡單動作的再次重複而已,無非是換了一個地方一個場景。他為什麼能夠做到?你去問一個運動員:這樣一個動作,一直重複,就能成功嗎?他連思考都不用,會直接告訴你:沒問題,不用擔心,你問這個沒有任何意義!為什麼?因為他相信!為什麼他如此堅信?原因很簡單,他心裡對此沒有懷疑!就這麼簡單。

這就揭開了一個秘密:只有深信,才可以成就一切,信是入門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沒有信,後面的一切都免談。很多人之所以選擇放棄,大多是出於無望,看不到希望。其實,堅持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看清方向、看到希望,最終堅定信念的過程,這中間雖然有起伏,但最重要的還是一個字:信!只要它還在,內心就不會徹底崩塌。

對於做一件事情,凡是一邊做,還一邊到處跑著問這樣做行不行?其實他一開口問這句話,就該打三百板,他已經沒信心了,何必問呢?何必做呢?都是妄作聰明。世界上一切事情也是如此,你看成功的企業家,他就是信,一頭栽下去就做下去了。可是我們這些聰明人做不到,所以不會成功。

簡單,重複,不麻木

所謂正信,是把一切理弄透徹了,真正的覺悟了。我們要的是求正信的智慧,這樣的大智慧像是一把寶劍,能斷一切煩惱,能破一切迷惑。

所謂一件事情不瞭解、沒有經驗過的,理論也不知道、事實也沒有經驗過,都是迷信。譬如我現在告訴你我這個杯子裡頭泡的是毒藥,你一定不相信。假使我說我這個杯子裡泡的是杭州的龍井茶,你一定會相信,因為有許多朋友會送我茶喝。你如果這樣相信你就是迷信了——你也沒有喝過,你怎麼曉得不是毒藥?你怎麼曉得是龍井茶呢?

比如,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越多,很多人大約都以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捫心自問:我們對因果究竟信到什麼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還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式的信呢?

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未來,為什麼還會做出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原因就在於不曾深信因果,從而懷有僥倖心理,以為自己會是那個逃脫惡業懲罰的幸運兒。久而久之,對因果的敬畏日漸淡薄,甚而流於習慣性的麻木。如果我們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充滿因果的實例,只是以往未加註意罷了。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口口聲聲相信因果,卻毫無顧忌地造作惡行。這種所謂的“相信”,只是虛假的裝飾而已。同時也說明,他們對因果的認識是極為浮淺的。

簡單,重複,不麻木

如果我們深知:每一件善惡行為必將對生命構成影響並留下痕跡,還會任意造作惡行嗎?事實上,不僅一切行為如此,甚至起心動念也是功不唐捐的。我們的第八識大數據庫就像電腦硬盤一樣,忠實記錄著輸入的每一份資料。即使我們可以騙盡天下人,但永遠騙不了自己,也絕無可能逃脫因果的自然法則。

所以呢,不管一件事情剛開始有多難,或者在成功之前的過程有多麼平淡,能讓你在簡單的重複中仍然做到不麻木,仍然有激情,或者充滿新鮮感,那最深層的力量是“信心”,可以說,沒有這個,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暫時的,都是自己在騙自己。所以,當你煩躁時,當你厭倦時,當你渾身無力時,當你想放棄時,請你問問自己,你相信這件事情會成嗎?

大家可以想一想,為什麼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庸無奇的?因為大部分人總是熬不過一個點。這個點就是“臨界點”,這一個個小小的點,卻劃分了整個世界的平庸者和偉大者。世間所有的過程都有這個點,這個點之前的邏輯和這個點之後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一旦邁過這個“臨界點”,所有過程都會質變。

此外,心靈崩塌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心靈效應,所有的放棄都源於某種深層的“信心崩塌”,一旦這種崩塌成為事實,它將摧毀一切。當然“心靈崩塌”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就像老鼠在啃一扇木門,總歸有一天,這扇門會倒下。真到這一天,即便扶起來,它還是會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