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镶钻农产品”?

设施农业刚起步,不成规模,主要经营方式是农户零散种植,效益低,传统的农业思想还保留着很大的市场,

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很多人打着做“设施农业”的旗号,“拉虎皮扯大旗”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做设施农业一定要清楚设施农业的意义和目的。


设施农业=“镶钻农产品”?


第一,任何生产模式的改变一定要有相应的商业模式改变配合才能体现出最大的优势。那么农业发展模式在发生改变,同时也要考虑在商业模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


第二,不能为了设施农业而且去做设施农业。如果没有搞明白做设施农业的市场驱动力,就不会受到市场的眷顾,最后不是倒闭就是必须依靠政府补贴。


第三,最好必须在强调一下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需要匹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小马拉大车是不行的。


设施农业没有合适的经营者,没有技术支持,没有大量资金注入,没有可靠的流通渠道,其实就是空中楼阁,是一点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耕种情况的纸上大饼。当然,你有人脉,能申请到政府补助是可以弄的,否则是无法回本的。除非你是褚时健那样的神人。


首先我表个态度,我觉得农业一定是有发展、有钱赚的,只是我们没找到在中国赚这份钱的方式或者渠道。设施农业的出路还得跟上大时代的步伐,走规模化、品牌化、公司化运作,才能够有利可图。


设施农业=“镶钻农产品”?


设施农业本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一个行业,荷兰和以色列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咱们的很多所谓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根本就是面子工程。基本上就是为了领导看看、或者骗骗不懂农业的人,实际意义基本没有。


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转移,城市人口肯定会越来越多,但是种地的人会越来越少,而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的提升,大家都愿意一年四季的有新鲜蔬菜吃,这个需求是很庞大而且会是一直持续的,所以市场是有的,关键看你怎么做。希望你不要对农业灰心,加油!


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基本面过剩的行业,农业产出的我们刚需的粮食蔬菜水果,国家肯定会让刚需的东西基本面过剩,只有那些特色、特殊、特例的东西才会供不应求,城市精品农业,本身依靠设施、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在品质上要略胜于通货,再加上产地销售,新鲜,本地偏好性,在新零售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往往溢价较高。


设施农业,成本较高,农民自己本身经济条件有限,他们所进行的“设施”农业中的设施是什么设施,我觉得大部分农民会不太情愿投入到设施当中,占据最大成本的往往是人工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化肥、农机)等。


比如现在海南陵水当地种植千禧圣女果的水平很高,每年也有很多人去购买,但是当地种植所用设施仅仅就是拖拉机犁地、竹竿搭架、一年用滴灌管,这种投入的设施我觉得跟我们城市当中的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环境自动化控制比较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农民(特制小户)或者规模小的农民,在生产当中投入的设施占比很小,或者又叫那根本不叫设施农业。


我认为设施农业的出路主要分为两大路线。一个是种植生产大田作物,此类模式主要是发展打药设施例如无人机,和耕作设施比如无人拖拉机,目的还是增加效率,减少人工,利用现代科技与农业有效的结合来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一种就是利用设施农业,满足国内发达的地区和一些有钱人对农产品要求比较高的人们。这些人们吃啥都想吃好的,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水平,普通老百姓吃的东西对于这些人来说,对不起我们不吃,显示不出来他们高品质的生活质量,要吃就吃镶钻的。吃那种不是在土壤里长出来的东西,要与众不同。


设施农业=“镶钻农产品”?


在设施农业发展的今天,不管是大田的粗犷路线还是城市的精品路线,都面临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并且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人工成本高,生产基础条件成本不断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但是我们要相信明天一片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