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首哲理詩,適合反覆品讀,每個人的感悟都不同

總是有人說,詩歌已經落伍了,的確,當下的詩歌已經不像古代那樣蔚為大觀,那樣璀璨絢爛,詩歌像是已經成為了一種小眾藝術。但是儘管在衰落,卻沒有這種落伍之說。因為詩歌表達的是人性,只要人類還一直存在,詩歌就不會落伍,更不會消亡。

古代就有許多表達人生哲理的詩歌,即使放在現在,也仍然給我們以啟示,在繁華浮躁的現在,也許更需要詩歌來洗滌我們的心靈,在詩歌中尋找一絲寧靜。

下面就介紹幾首哲理詩,希望能給你帶來些許思考。

這五首哲理詩,適合反覆品讀,每個人的感悟都不同


第一首是曹操的《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你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呢?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曾經的一代梟雄曹操,又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呢?他說人類不像神龜那樣可以十分長壽,但即使擁有了像神龜那樣長的壽命,最終也是會有生命結束的那一天的。儘管騰蛇能夠騰雲乘霧飛行,但最終也會死亡,就即便是現在我們已經可以藉助太空飛船上天了,但死亡仍然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必然結果。

但是曹操不愧是一代梟雄,即使面對死亡也是毫不畏懼。人生七十才開始,不要感慨時間來不及了,肯德基老爺爺不也是快到晚年了才開創了肯德基這個火遍全球的連鎖產業麼?

這五首哲理詩,適合反覆品讀,每個人的感悟都不同


第二首是唐代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就是因為曾經到過滄海,看過滄海的獨一無二,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很多人只把前兩句奉為經典,常常用來讚美某個地方的無可比擬性,也可以用來讚美某個人,但是後面兩句同樣也是十分有意味。

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這就像是中年喪偶的人發誓一生不會再娶,當然,我不是在批評那些再娶的人,畢竟漫漫人生路,有人陪伴多少不至於老死無人知。但是曾經的你就是唯一,即使再遇到多少人,也比不上你的萬分之一。

這五首哲理詩,適合反覆品讀,每個人的感悟都不同


第三首是楊萬里的《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楊萬里說,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這句話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白白地歡喜一場。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的圈子裡以後,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將你阻攔。

即使不是那種崇山峻嶺,現在很多旅遊的地方也都有索道,但是若想下山,確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即使安全下山後,第二天仍然會肌肉痠痛。

而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以為已經解決了這件難事,誰知道下一個挫折便接踵而來,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像小時候為學業苦惱,長大為工作苦惱,好不容易工作問題解決了,家庭的矛盾又突然擺在了你面前,讓你的生活變得一團亂麻。

第四首是唐代李治的《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這五首哲理詩,適合反覆品讀,每個人的感悟都不同


最近也是最遠的是東與西,最深也是最淺的是清溪。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親也是最疏的是夫妻。這首詩裡因為有八個“至”,所以叫《八至》,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最東的地方就是西,最西的地方就是東,就像是古代人用“南轅北轍”來嘲笑車伕的愚昧,事實上,如果沿著北面一直走過去,確實是可以到達南方的。

而最後一句“至親至疏夫妻”可謂是十分有哲理了,夫妻之間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但他們卻是彼此最親的人,是要一起度過漫長人生的人,但同時他們又是最疏遠的,彼此之間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間,有的甚至也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第五首是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後。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命運是不可捉摸的,沒有人知道自己是從何而來,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是富貴還是貧窮,不要相信那些迷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即使你家財萬貫,也會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即使你窮困潦倒,但也許你的子孫就會光宗耀祖、滿門榮光。也許這一秒你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下一秒就會步步高昇。

所謂深淵萬丈,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