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民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中國紅軍剛成立時,彈藥緊缺,物資匱乏,並且在敵方的圍剿之下軍人們時常要餓著肚子打仗。但之所以紅軍能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愈發壯大,除了昂揚的革命精神,還離不開嚴格執行統一的紀律。

湖南農民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如1929年8月,紅四軍第二、三縱隊經過福建漳平楊美村,當時村民們誤信土豪劣紳的汙衊,嚇得躲到山裡不敢出來。等紅軍走後村民回到家裡,發現家中秋毫無犯,紅軍只拿走了一些口糧,卻留下了遠高於市場價的錢款。後來紅軍再次路過楊美村時,村民們不但沒躲,還主動無償提供最好的食物慰勞紅軍,這便是嚴明紀律下最好的榜樣。

當初紅軍長征到陝北,生活用具都是和老百姓借的,且都是有借有還,因此當地百姓都願意幫助紅軍。而到了抗戰時期,日本人對我軍根據地進行大範圍的掃蕩,因此由工農紅軍改編後的八路軍不得不開始轉移。在這個過程中,缺少槍支彈藥還可以靠意志力拼刺刀,但缺少糧食物資卻是個大問題。因此不得不和路過的老百姓借。

湖南農民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八路軍有著名的“三大注意、八項紀律”,絕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借來的物資,有償還能力的當時就已經還了,而暫時還不了的,就打個借條,以便來日再還。其中有不少借條都被留到了現在,有些是因為戰士犧牲而無法及時歸還,有些是因為這些借條的意義比錢款更重要,持有人自己留著當紀念。如果不是實在遇到困難,很少有人想把它們變現的。

湖南農民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2015年,湖南邵陽市隆回縣農民周炎光,拿出一張泛黃的借條,引起了廣泛關注。這張借條十分與眾不同,因為其落款簽名竟是賀龍元帥,上面寫明:“借愛國人士周連池先生大米陸拾肆鬥、大肥豬壹條、銀元肆佰貳拾塊、銅錢伍佰塊、小錢十貫,祖國統一時來中央,八路軍賀龍。”時間是1945年3月,除了賀龍還有一位叫陳菊生的印章。

據周炎光介紹,這張借條是自己的父親周連池悉心保存,父親去世後他於2003年在族譜的夾層中發現的,距今已經70年時間了。自己之所以現在拿出來兌換,一方面是想證明父親是真正的愛國人士,而不是當初的“地主”身份,另一方面希望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償。

不過這張借條的真實性當時受到了不少文物專家的質疑。隆回縣文物局專家戴鶴就表明,首先借條中是簡繁混用,但1945年還未用簡體字,如“條”要寫成“條”,又比如“祖國統一”的概念在抗戰時期還沒有。也有網友表示1945年應該寫成民國三十四年,公元紀年是建國後才有的。而且賀龍當時還在擔任陝甘寧和晉綏聯防軍司令員,怎麼會跑到湖南去了?

湖南農民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面對眾多疑點,周炎光委託鄰居吳佑元幫自己調查借條的真實性。吳佑元便帶著借條先去鑑定紙張本身的真假,經過湖南省收藏協會的專家鑑定,借條紙張老舊磨損自然,字跡和印章都沒有人工造假的痕跡。這是第一條有力證據,而後他更找到當年親身參與此事的當事人。

這位當事人就是被確定為中國年齡最小的紅軍:向軒。他7歲就已經參軍,9歲就開始長征!吳佑元在資料中查到,向軒在八路軍期間一直隸屬於賀龍部隊,這個發現讓他很興奮,他找到向軒,得到了十分肯定的回覆。

向軒是賀龍元帥的親侄子,但這個身份他很少對外講,自小就跟著軍隊出生入死,實在讓人敬佩。他如實闡述,在1945年抗戰時期,賀龍部隊廖漢生、賀炳炎路過湖南寶慶(今邵陽市),當時的後勤部長陳菊生確實經辦借款,並以賀龍首長的名義立下字據!由此,證據鏈終於完整。

那麼證明了借條是真的,如今到底應該還多少錢呢?有專家表示,按照當時的購買力,420塊大洋,再加上大米、肥豬和不少銅錢,換算成如今的購買力應該是5萬元左右,加上政府給予的獎勵,最終應該給8萬元合情合理。但也有網友表示,按70多年前的物價換算並不準確,如今一塊品相尚可的銀元收藏價值至少在1000元以上,應該按照收藏價值給予補償。

湖南農民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不過周炎光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證明自己的父親周連池,要知道當初農村的老百姓一個月可能都見不到一塊大洋。周連池能一次拿出來這麼大數目,是對八路軍的支持與信任,甚至可以說對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如今得到國家的認可,這是一種比金錢還要昂貴的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