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海外网红——宫保鸡丁

去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到访亚洲,在日本没吃寿司,吃的是美国进口的汉堡;在韩国没吃泡菜,尝的是甜口玉米粥;即使是在坐拥八大菜系的中国,他选的菜也很美式。

来看同受邀参加国宴的雷军晒出的菜单,奶汁焗海鲜,椰香鸡豆花……唯有一样主菜特别扎眼,那就是“宫保鸡丁”。这盘地道的中国家常菜是怎么被特朗普盯上的呢?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雷军微博晒国宴菜单

其实,宫保鸡丁在国外的名声远远超出国人的想象。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到访中国,就有人问,你对中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答:“宫保鸡丁”。前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到北京访问,家宴办在某烤鸭店,但她点的主菜竟然是宫保鸡丁!

几年前,北京还举行过一场“驻华使节夫人中国才艺大赛”,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60多个国家的使节夫人在这场比赛中抡起袖子,大展厨艺,比拼项目是——谁的宫保鸡丁做得更美味!后来,德国总理默克尔还专门跑到成都找了个大厨,学做宫保鸡丁,毕竟,咱不好落伍。

宫保鸡丁在海外的群众路线也走得一流。它是美剧里出场次数最多的中国菜,堪称网红级别。一众演员在美剧里表达自己对宫保鸡丁的热爱,不吝大声呼喊“Kung Pao chicken!”为了响应美国人对这道中国菜的热忱,有海外T裇产商还专门生产了印有“Kung Pao chicken”的T裇款式。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生活大爆炸》中的“中餐日”

宫保鸡丁的英译名也来得“美式”。原本2008年奥运会期间,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官方的中国菜英译名,像是夫妻肺片,原来的译法是“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听起来就很血腥……后来菜名被正式定为“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但针对“宫保鸡丁”的英译名,翻译家就没有什么决定权了。因为“Kung Pao chicken”这个名字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在海外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外国人喊这名喊了近百年,不好再更改。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我大中华地大物博,川、鲁、粤、苏、闽、浙、湘、徽,八大菜系样样精品,怎么外国人偏偏就独宠它一人呢?宫保鸡丁又为什么会在海外有这么久远的历史?这还得从清朝说起。

宫保鸡丁的前世今生

许多人把宫保鸡丁当作一道正宗的川菜,其实,最早这是一道山东菜。

它诞生在吃货泛滥的清朝。清人袁枚曾著有《随园食单》一书,书中记载了当年鸡丁的作法:

取鸡脯子,切骰子小块,如滚油爆炒之,用秋油、酒收起,加荸荠丁,笋丁,香覃丁拌之,汤以黑色为佳。

由此可见,最早的鸡丁颜色重,口味也重。那么宫保鸡丁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袁枚与随园食单

相传,清廷重臣丁宝桢时任山东巡抚时,常常微服私访,一次他在济南大明湖一带的村落,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鸡香味,便急急嗅着味道,找到正在炒菜的厨子,原来那厨子炒的鸡丁与众不同,加的调料是胡椒,白糖、盐、醋等,经旺火油爆后清香四溢,入口微甜。

这道菜非常符合丁宝桢的口味,当下他就把这名厨子带回府,当了自己的家厨。过不多久,丁宝桢被调到四川上任,在四川的一个路边摊上吃到一盘用花生炒制的辣子鸡丁,那鸡丁咬下去那叫一个脆嫩,他马上叫家厨仿制。于是一道花生炒辣味鸡丁的菜就出炉了,上面还浇有那厨子拿手的秘制酱料,口味辣中带甜。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的发明者丁宝桢

很长一段时间,这道菜都是丁宝桢的专属家菜,直到有一天,他在宴请同僚的宴会上摆上了这道菜,才被人知晓。当时同僚都赞不绝口,向他讨问菜的名字。丁宝桢才想起来,呀!这菜还没取名。席间就有人提议,干脆叫“宫保鸡丁”。原来,丁宝桢曾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同僚们都尊称他为“丁宫保”。

从此,“宫保鸡丁”的声名不胫而走,这道新鲜出炉的川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辣香却不油腻,极好下饭,又有名人效应加持,不免一跃成为四川名菜。

宫保鸡丁的海外奋斗史

如同许多没到过中国的外国人,认为中国女人都长一对丹凤眼一样,在绝大部分外国人眼中,宫保鸡丁就是中国第一菜。

外国人之所以有这种看法,与宫保鸡丁在海外中餐厅“开疆拓土”的奋斗史有关。

十九世纪60年代,美国开建太平洋铁路,当地员工吃不了苦,常常罢工抗议,当时广东一带有几十名华人刚到海外打拼,也被应聘到工地上。美国工人一致认为东方人身材矮小,干不了重活,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批华人异常吃苦耐劳,循规蹈矩,头脑也灵活,凡事一学就会,铁路总承包人克罗科感慨道,能修建万里长城的民族,果然修铁路也不在话下。于是公司专门派人跑到广东和福建招募华工,1868年,中美双方为此还签定了《蒲安臣条约》,承认两国公民有自愿移民到对方国家的权力。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华人劳工

单单第一批,光绪6年,铁路公司就从广东省聘请了5千名工人,最后这个数字达到14000名,占到铁路总建筑工人数的90%以上。为了修建这条铁路华工们死伤无数,连美国经济学家都说,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但为此立下汉马功劳的华工们,在铁路修成后,却遭到严重的不公正待遇。

华工是如此吃苦耐劳,以致连美国商人都更愿意聘用华人,被失业的白人对此非常仇视。5年后,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这批白人越发找不到工作,这里一度引来了排华浪潮。许多华人因此丢了工作,他们无可奈何,想要养家糊口,只剩下一条路——开饭馆。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世界最大的中餐连锁店——熊猫快餐

于是中餐厅就这样在美国诞生了,许多在海外名声大噪的中餐馆,最早就由这批华工开创。而在当年中餐馆的第一批菜品中,就“宫保鸡丁”、“左宗棠鸡”等招牌中国菜。他们选这些菜是有原因的。

一来这些菜都有名人加持,卖起来有噱头,看起来有文化;二来在美国,很多食材不易获取,相比猪肉,鸡肉食材更丰富;三来,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华工也对外国人的口味略知一二,许多人一致认为酸甜口的菜品更容易受到美国人的欢迎。

果然,在这些菜品中,宫保鸡丁脱颖而出,成为爆款中国菜。华人们还将这道菜进一步改良,减轻了其中的辣味,并把勾芡的调汁设计得更为浓重。很快,南来北往的华人就把这道菜带到世界各地,实践证明,几乎所有外国人都抵抗不了宫保鸡丁的魅力!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作为最早进军美国的爆款中餐,宫保鸡丁就这样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许多美国人还没吃过中餐,就不断有朋友在耳边给他科普,Kung Pao chicken!后来连《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都相继报道了这道中国名菜。

从选材,到改良,到爆红,再到口耳宣传,宫保鸡丁在海外的成名路其实历经了一百多年,可谓奋斗已久。老外喜欢它,不仅因为对胃口,更因为它在海外的声名与历史,就好比把花木兰认作中国女人的标准长相一样,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里,外国人老早就把宫保鸡丁认作了中国第一菜。

宫保鸡丁之争

今天,如果你到美国的中餐厅逛一圈,一定会大跌眼镜。因为这里的中餐,早已经不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聪明的中国人将中餐本土化,改良出了各式各样的新菜品。譬如加了奶酪的“四川薄饼”,放了玉米面的甜味“蛋花汤”,即使是非本土产的巧克力,在中餐馆里也要给它取名为“长城巧克力”。而当初那道香辣味的宫保鸡丁,现在也成了橙汁和甜面酱搅拌出的鸡丁,味道更像是菠萝咕咾肉,彻底没了辣味。

随着中餐在海外的普及,争论也随之而起。2015年罗马教皇到访美国,白宫为他准备了丰盛的餐宴,然而,这位老教皇却一口回绝了高规格的美式午餐,执意要去中餐厅吃口宫保鸡丁。FBI苦口婆心地劝说,还是抵不过教皇要吃宫保鸡丁的决心。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原来,这位教皇二十年前还是地方主教的时候,曾经被一位华人神父拉到美国的中餐厅吃了一盘宫保鸡丁,宫保鸡丁酸中带甜,柔嫩滑口的滋味,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竟致二十年没能忘怀。

原本他的部下听说教皇有此爱好,还建议将厨师请到梵蒂冈,但方济作风简朴,一再拒绝,这回终于熬到访美了,头等大事,自然要吃一盘宫保鸡丁!

为此,美国方面显得有点尴尬,在他们的要求下,这次行程安排得异常低调,但最后还是没能逃过媒体的火眼金睛,此事在网络上引起热烈的关注。美国媒体认为,FBI不想让人们知道教皇跑去美国,却吃的中国菜,美国网友表示,就不能先吃点美国菜意思意思嘛!也有网友表示理解,“毕竟忍了二十年。”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最喜欢吃宫保鸡丁?

在这场争论中,有人干脆宣称:宫保鸡丁就是美国菜。这位美食评论家认为,现在的宫保鸡丁是改良过的,而改良的华人当年入了美籍,因此教皇念念不忘的那盘鸡丁应当是美国菜。

当然除了这出争论,“护犊子”心切的美国人还经常生出被害妄想症的症状,譬如此前,有媒体就特别写了一篇文章“Why Do Chinese people hate kung Pao chicken?”什么时候中国人讨厌宫保鸡丁了?我怎么不知道!隐隐觉得宫保鸡丁马上就要成为下一个端午节,要被外国人抢走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