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究竟是怎么死的?

1029417316


按照一些野史的说法,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被红夷大炮击伤,因为伤重不治身亡。然而在宁远之战结束后,努尔哈赤并没有任何受伤的迹象,一直到了宁远之战结束7个月后,才传出了努尔哈赤生病的消息,又过了一个月努尔哈赤因为病重去世,这时候距离宁远之战已经长达8个月的时间。

在宁远之战时期,袁崇焕的确装备了一部分红夷大炮,不过红夷大炮使用的炮弹是一吨重的实心弹,这种炮弹的杀伤范围不大,杀伤力却非常多大,一旦被红夷大炮的炮弹击中,即使没有丢掉性命,也肯定会落下残疾。

而在宁远之战结束后,袁崇焕专门派遣了使者拜访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正常接见了使者,并没有任何受伤的迹象。袁崇焕在给朝廷的奏折里面,只说在宁远击败了后金军队,根本没有提到努尔哈赤受伤的事情。

而且宁远之战在公元1626年正月结束,在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带领大军亲征蒙古,五月努尔哈赤带领军队回到盛京抵御毛文龙,在五月下旬,努尔哈赤又亲自出城十里迎接了来访的客人,丝毫不像是一个受伤的人。

况且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一个68岁的老人在受到重伤后,不可能在短短三个月痊愈。如果努尔哈赤已经在4月份痊愈,那么努尔哈赤更不可能在8月份因为伤重病逝了。因此从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后的表现来看,努尔哈赤被红夷大炮击毙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已经68岁,按照古代人的寿命标准来看,努尔哈赤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常年的征战已经让努尔哈赤的身体状况大大下降,而且在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的信心受到了打击,忧愤的心情也加重了努尔哈赤的病情。

按照清朝时期的史料记载,努尔哈赤在七月份患上了毒疽,搬到了清河汤泉养病。到了8月初期,努尔哈赤的病情加重,在返回沈阳行宫的路上病逝。

从努尔哈赤去世时间,以及努尔哈赤去世前的表现来看,努尔哈赤死于背疽的说法最可信。而努尔哈赤去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努尔哈赤一直所向披靡,在宁远战败后心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第二个原因是努尔哈赤年龄增大,身体情况本来就大不如前。最后一个原因是背疽在古代很难治愈,很多名人都死于背疽。


史海泛舟摆渡人


关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死,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太祖实录》和《清史稿》中对其死亡原因并没有做出详细具体的解释,似乎在有意掩饰着什么。一些清史专家通过对历史的排查和分析,最终得出了一个相对统一的结论,那就是努尔哈赤的真正死因是因为战败受伤加之年老体衰最终不治身亡。而这所谓的所为的战败实际上就是宁远之战中被明朝将领袁崇焕打败的事情,当时的努尔哈赤已经六十多岁,一生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败给了一个毫无战功的明朝年轻文官,这让他悲愤不已,加上红衣大炮导致导致的伤情,最终不治而亡。相对于其他一些关羽努尔哈赤的所谓死亡原因,这个说法其实是最靠谱的。

努尔哈赤一生经历了许多重要战役,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后金天命七年,即明朝天启二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并夺取了明朝辽西重镇广宁,熊廷弼因兵败失地而被斩,并被传首九边,王化贞也因兵败弃城而丢官,并被下狱论死。为了挽救辽东地区的败局,明廷派出了天启皇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为辽东经略。孙承宗出关赴任,巡查边务,整顿队伍,储备粮草,加强备战。整整四年,没有大的战事。但是孙承宗是东林党的领袖,其与魏忠贤领导的阉党势不两立,虽然身为帝师、大学士,但是在与魏忠贤等人的较量中也深受排挤,最终辞官回京。

接替孙承宗出任辽东经略的是阉党分子高第。高第上任后,一改孙承宗治辽方略,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方略,命令山海关外的病理全部撤到关内。明军官兵弃城丢械,涌向关内。当时身为宁前道的袁崇焕据不从命。当时的宁愿是明军在失陷广宁后最重要的军事堡垒,后金军队当时进攻明朝首当其冲的就是宁远城。当时的守将袁崇焕率领万余兵民独守孤城宁远。袁崇焕还在海外引进了红衣大炮安放在宁远城上,并将城外对的商民和粮草全部撤到城内,并且焚毁城外的房舍,并采取军民联防的策略,安排百姓巡逻放哨,运送火药,激励士气,同事袁崇焕还亲自向官兵下拜,官兵都决心与袁崇焕同生共死,此时的袁崇焕一切布置妥当,静待努尔哈赤大军的到来。

后金天命十一年及明朝天启六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八旗军,号称20万大军,渡过辽河,如入无人之境,气势汹汹的向孤城宁远扑来。当时明朝守城将领袁崇焕42岁,进士出身,还从没有过指挥作战的经验。

努尔哈赤命离宁远城5公里安营扎寨,横截山海关之间的大路。努尔哈赤故伎重演,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先放回被俘的汉人,让其捎给袁崇焕劝降的书信,让其献城投降,并许之高官厚禄,同时声称,如果袁崇焕拒绝投降,破城之日定斩不饶。袁崇焕自然是对此嗤之以鼻。劝降信送达的次日,努尔哈赤派兵猛攻宁远城,八旗兵冒死凿洞挖城,将城墙凿开三四处,明朝守军抛火球,扔火把,泼油。八旗兵被烧伤者不计其数,与此同时,袁崇焕还拿出了杀手锏--红衣大炮,从城上向下轰击,八旗铁骑受到重创。处于奴隶制晚期,深谙冷兵器的努尔哈赤军队对这种新式的红衣大炮的性能、来源和威力一无所知,并且还毫无准备。红衣大炮炮火经过之处,死伤一片。八旗兵心生畏惧,畏缩不前。努尔哈赤只好亲自督战,后金将领持刀奔赴城下,因为畏惧火炮,再次退却。根据史料记载:宁远城上红衣大炮击中了黄龙幕,并打伤了一个大头目,用红布包裹,官兵抬走,放声大哭。很多人认为这个记载的大头目便是被打伤的努尔哈赤。但是对于这个史料,清史界有不同的见解。但是 无一例外的是,人们大都认为这个所谓的“大头目”,应该就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一生戎马44载,几乎没打过败仗,长期的胜利会让人冲昏头脑,努尔哈赤是英雄,但是也是一个人,是人就难免骄傲犯错。努尔哈赤的晚年便被胜利和骄傲腐蚀了头脑。天命十一年的宁远之败,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遭遇的最大的挫折。此后天命汗努尔哈赤郁郁寡欢,陷入苦闷,同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沈阳以东40公里处的叆鸡堡忧愤而死。


历史课课代表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汉双语。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他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五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城迎接前来沈阳的科尔沁部奥巴贝勒。

天命十一年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二十三日前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病势转危,遂决定乘船顺太子河返回沈阳,八月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对于努尔哈赤的死因,现在史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其中有一个说法,较为可信。

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城,被红夷大炮击中,导致重伤,后来天气酷热,引发其他的病症,不治身亡。

为什么呢?

第一,宁远大战发生时,袁崇焕43岁,刚刚指挥打仗。努尔哈赤已经68岁了,久经沙场。一个久经沙场的常胜将军,却被一个初出茅庐的袁崇焕打败,那个心情定是无比郁闷。

第二,宁远大战时,有关文献都有记载,大炮击中了一个头目,用红衣包裹。虽然还不确定,这个被击中的头目是不是努尔哈赤,但是极有可能就是他。

第三,宁远大战发生的时期是酷热的夏天,伤口腐烂,再加上挫败的心情和其他烦心的国事,努尔哈赤郁郁而终。

所以,努尔哈赤很有可能是死于被炮击后,引发的并发症,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不够高,最终离世。

老爹有话说:你对“清王朝的开拓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究竟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发表你的看法。


老爹有话说


宁远之战,后金久攻不克,损兵折将达一二千人之多,损失是很重的。对于后金来说,更不幸的是,战后八个月,努尔哈赤又突然溘世。

对于努尔哈赤的死,历来是众说不一。或云:经不住宁远战败的惨重打击,使这位所向无敌的英明汗抑郁成疾而终。但也有其它各种说法。滕绍箴认为,在宁远激战中,“努尔哈赤正在奋力督战时,突然被炮火击中,受了重伤。”由于“战败受伤,郁闷成疾,导致身亡。”(《努尔哈赤评传》)就是说,努尔哈赤死于炮伤,不愈而亡。

周远廉、赵世瑜在《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一书中则认为,努尔哈赤死于“忧忿成疾”、“创伤未愈”及“痈疽突发”的合并症。

他们说:“本年(1626)正月进攻宁远失利,努尔哈赤负伤撤围回兵以后,因征战40年,所向无敌,而独败于孤城宁远之下,十分气愤,忧怒成疾,创伤未愈,又痈疽突发,于七月二十三日,往清河汤泉沐养……但毫无成效,病势越益严重……十一月未刻在瑷鸡堡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与上述诸说不同,《明清战争史略》则认为,努尔哈赤死于痈疽,而非炮伤所致。炮伤之说,源于《春波堂日月录》,该书“独载努尔哈赤被炮击成重伤,不久即因伤重而亡。”此说不可靠。这是因为:“朝鲜人韩瑗虽身在宁远城中,目睹了激战实况,但他所看到的,也只是远距离的模糊印象。当时,传闻很多,诸如努尔哈赤受伤亦在传闻之中。故该官回朝鲜后,将传闻写成了真事。”“从明朝当事人的奏疏、报告中,也都看不到努尔哈赤受伤的任何反映。只有毛文龙在奏疏中称:他听到‘回乡的张有库等人说,新年老罕王于二十四日在宁远等处攻城,不料著伤技……”,这也不过是传闻,没有可靠的根据。

实际上,努尔哈赤败退沈阳后,于四月初四日,还亲自统率诸贝勒、大臣征伐蒙古,至五月初才班师回营,再过三个多月才去世。若是被炮重伤,何以能统兵亲征?

指挥宁远战役的袁崇焕证实:他得到了可靠情报,“皆云奴酋耻宁远之败,遂蓄愠患疽,死于八月初十日。”其后,御史汪若极进一步确认,在宁远城下,“奴焰大挫,一旦疽发而伏天诛。”

很清楚,努尔哈赤患有不治之症的痈疽。宁远城下的惨败给他精神带来的沉重打击,使他气愤、抑郁,以至得痈疽病。甚至可以说是痈疽急剧爆发的一个诱因,而气愤抑郁导致情志不舒,使病情加剧而不可复治。可以说,努尔哈赤之死,绝非炮伤所致(因为他没有被炮所伤),而是无情的痈疽夺去了他的生命。


陵西散人


关于努尔哈赤这位枭雄的死因,历来争论不休,有很多种说法:

有些人说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炸伤而死,还有人说努尔哈赤死于“忧忿成疾”。但无论是哪种观点,都和宁远之战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宁远之战

这场战斗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袁崇焕阻止了后金扑向山海关的步伐。

但是,要说努尔哈赤是死于宁远之战的炮火,其实并没有任何可信的根据。


以时间顺序而论:

宁远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天命十一年(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结束于正月二十七日,也就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努尔哈赤死亡的时间是天命十一年(天启六年,1626年)的八月十一日。

这之间可是间隔了将近八个月啊。若说努尔哈赤死于炮火,这周期也太长了吧。

还有一种观点是,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到了炮伤,虽然没立刻要他的命,却让他在八个月后付出生命代价。

这种观点也不可信。

如果说努尔哈赤受了重伤,那么就不可能再轻易出征作战。

但事实上是:兵败宁远后,努尔哈赤在当年的四月初四日,还率军征讨内喀尔喀的巴林部,并且取得了胜利。

这就说明,努尔哈赤根本没有在宁远之战中受什么重伤,否则是不可能移动的。

总而言之,所谓努尔哈赤是死于袁崇焕的炮火的说法,其实是不可信的。

但是,努尔哈赤虽然没有在宁远之战中受什么重伤,但他的死亡确实又与这次失败有关系。很显然,努尔哈赤的心态崩溃了。对于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而言,如果心气儿崩了,各种灾病也就找上门了。

果不其然,在当年七月,努尔哈赤的疽病突发,他只得去清河汤泉疗伤,却在回程的途中溘然离世。


HuiNanHistory


有关努尔哈赤的死,在清朝官方《清史稿》和《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中努尔哈赤是因病于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驾崩于瑗福陵隆恩门鸡堡。另一种说法是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伤惊吓引发痈疽而死。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觉得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努尔哈赤的死和宁远之战有很大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宁远之战是怎样一个战况哪?在宁远之战中袁崇焕率领只有两万的大明军一举击溃十三万后金精锐军队,这和大明军队中拥有11门红衣大炮有很大关系。虽然当时的火器使用在明朝晚期的军队中已十分常见,但是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是大明和澳门贸易获得,较早用于国内实战。红衣大炮炮壁厚,由铜铁合金制成,重约1吨左右。炮管由上到下逐步加粗,设计比较合理,用药量大,所发炮弹最大射程能达到2.5公里。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当时大明的红衣大炮一响,让毫无心里准备的后金军顿时乱做一团。由于红衣大炮射程较远,指挥后金军的努尔哈赤也在射程之内,《明熹宗实录》也记载,宁远之战曾毙伤后金一大头目,因而后金军在战争开始不久便草草撤退。从其他文献记载也证实,当时努尔哈赤确实负伤。可以说宁远之战是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败的最快最惨的一次战斗,这次战争也成为努尔哈赤心里永远的“痛”,和无法解脱的“心锁”,每每想起心中便愤愤不平,最终导致伤口进一步恶化,引发痈疽而死!这也是后金军一直对袁崇焕忌惮,欲除之而后快的原因。


谯郡太守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的第一位皇帝,他是在攻击宁远城的时候受伤不治而死的。

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出生贵族家庭,从他的六世祖就世袭了明朝建州左卫指挥使一职。

努尔哈赤幼年失去了母亲,继母为人刻薄,还未成年的努尔哈赤只好跟弟弟前去投奔自己的外祖父。

后来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因为反明被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杀害,王杲之子阿台图为报父亲,起兵反明,围困李成梁部,李成梁在平叛过程,又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

努尔哈赤他不仅没有逃走,反而前去明朝军营讨还公道,自理礼亏的李成梁就给他不少的好处“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归还了他祖父和父亲的尸体。

仇恨的种子一旦发芽,有一天,必将长成参天大树,在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军,58岁的他正式登基为帝,将明朝称为“南朝”,正式开始南征。

南征明朝,必须师出有名,他列出了七大恨,七大恨在史书上记载各不相同,大致意思如下:

1、我父祖上对南朝归顺已久,却被无故杀害,此一恨也。

2、明朝偏袒叶赫、哈达等部女真,欺压建州女真,此二恨也。

3、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其所杀的越境人命,此三恨也。

4、在建州与叶赫的部族争战中出兵帮助叶赫,此四恨也。

5、明支持叶赫将已许给努尔哈赤的女儿(叶赫老女)转嫁蒙古喀尔喀部,致使建州蒙羞,此五恨也。

6、驱逐居住在边境,已开垦土地上的建州百姓,毁坏其房屋田地,此六恨也。

7、明朝辽东政府派萧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此七恨也。

在七大恨的激励下,八旗军队义愤填膺,个个如狼似虎,接连攻下抚顺、清河,引发了历史上的著名的“萨尔浒战役”。

努尔哈赤想不到的是,战无不胜的八旗大军,会被一个小小的宁远城挡住了前进的道路,而宁远城的守将就是明朝著名的将领袁崇焕。

在宁远城保卫战中,努尔哈赤受了重伤,也让袁崇焕声名远扬,在烈烈寒风之中,努尔哈赤收拾残兵败将,退回到了沈阳,不久就一病不起,当年就死了,这一年,努尔哈尔才68岁。

努尔哈赤死后,皇八子皇太极继承帝位。

那么,受命于危难之中的皇太极会放过宁远城和袁崇焕吗?


一笑读史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众说纷纭,主流说法有以下几个。


史书的记载是这样:在1626年1月的时候,努尔哈赤发动了宁远之战,但是明朝的将领袁崇焕兵足粮广,再加上武器装备精良,努尔哈赤败绩,撤退到了沈阳。到了四月份的时候,努尔哈赤带领军队征讨蒙古喀尔喀,到了五月份的时候,明朝的大将明毛文龙攻打鞍山,努尔哈赤带领军队退到了盛京,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后来虽然逐渐好转,但是八月份的时候还是一命呜呼了,终年六十八岁。

1.有人说在与袁崇焕作战时努尔哈赤被炮击,重伤而死,但是在与袁崇焕交战后努尔哈赤还曾征讨蒙古,这种说法显然不足为信。

2.有人说努尔哈赤积劳成疾,郁郁而终。努尔哈赤作为一个骁勇善战的老将却败在了书生出身的袁崇焕手里,面子上多多少少有点挂不住,再加上鞍马劳顿,积劳成疾。当时努尔哈赤年事已高,对于传位大事,也是深怀隐忧,在这种情况下郁郁而终。

但是关于努尔哈赤真正的死因至今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许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现,这一谜团终将被揭开。

---Ade!


呓语轻咛


宁远之战,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仍采用战车同步兵、骑兵结合的战术向宁远城发起猛攻。

而当时,袁崇焕的兵马还不足三万,袁崇焕用佩刀刺破皮肉,写下血书,表示誓死保卫宁远,宁远军民为他的爱国热情而感动,同仇敌忾,决心同后金军决一死战。

袁崇焕指挥城上的红夷大炮待后金兵冲到城下时一齐开炮,随着一声声炮鸣,后金兵成片倒地,后金兵又躲在厚木板遮盖的战车下靠近城墙下,企图凿洞进城,可宁远城墙厚实坚固,又加上天寒地冻,凿城进度缓慢,袁崇焕又采用火烧的法子,命令将百姓贡献的被褥一卷卷扔下城墙,后金兵不知道其中厉害,蜂涌而上抢夺,此时,明军投下火把点燃了裹在被褥中的火药,刹时间烧死炸死一片。

努尔哈赤指挥后金兵整整攻了三天三夜,部下伤亡无数,他自己也负了份,但宁远城仍固若金汤,巍然屹立。努尔哈赤无计可施,在凛冽的寒风中,带着残兵败将撤回沈阳。

宁远一战的胜利,打破了后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屡遭挫败的明朝军民受到极大鼓舞,也使得原先亲附后金的蒙古、朝鲜人改变了政策,转而重新与明朝交好。面对这一切,努尔哈赤的心情一直忧郁不安,造成精神创伤,突发痈疽毒疮,不治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