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告诉你内方外圆的正确打开方式


曾仕强教授告诉你内方外圆的正确打开方式


“方”,就是方针、准则。例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方”就叫企业文化;对于一个领导来说,就是他有几个基本不能改变的原则。

“圆”,是随机应变的变通。

方形是经,圆形是权;有经有权,有所变,有所不变;不可不变,不可乱变;持经达变,变只能变在20%里,叫做创新,80%不能变。

外圆内方是中国人非常注重的一个做人原则, “方”,是方针、准则,是心中的东西。

做人要有原则

一家公司一定有企业文化,否则就没有共识,所以,这个“方”在企业里面就叫企业文化。

一个领导一定要有一套原则,不然,大家猜来猜去猜不着,最后会很乱。对一个领导来讲,“方”,就是他有几个基本不能改变的原则,对个人来讲则更是如此。

孔子说“三十而立”。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到三十岁不要有原则,因为你的原则很多是错误的。现在的小孩子今天就有原则,我觉得很可怕,因为他没有判断力,他学得还不够——那么快就把一样东西当做原则。

孔子很善于学习,他告诉大家;三十岁才可以把自己的原则确定下来。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去磨炼、去尝试,四十岁才可以不惑。四十不惑就是三十岁时定下的原则,经过十年的实践,觉得很有把握了,从此就不改变了。四十不惑,三十只是立而已。

所以,一个人不能太早就确定原则,但是也不能够太晚还没有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内方外圆,真君子

我们不可能外方内圆,因为这样的话,这个“圆”就没有功效了,而且“方”也被人家看出来了。孔子讲“君子可欺以其方”,为什么这些君子老吃亏、老上当?就是因为君子们太方正了,很容易被人利用。年轻人也一样,总觉得自己很有正义感,结果常常被利用。

一个人有什么原则,最好不要让别人看清楚。这也是我们跟西方人不一样的地方。西方人是我了解你,你了解我;我们则是我了解你,但是我有些地方不让你了解,我才不会被你完全控制。尤其是领导对部属,领导如果被部属了解的话,就会被反控了,就会被架空了,就失去控制力了。

历史上最了解唐明皇的人就是高力士。高力士把唐明皇服侍得服服帖帖,但唐明皇并不喜欢。有一天,唐明皇对高力士讲;“我所有的事情你都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你安排的,我什么都听你的,我还算皇帝吗?”

因此,我们要学走一条叫做“内方外圆”的路。把方形放在我们的肚子里面,我们自己清楚,外面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圆。所以,一个中国人如果表现出“什么都好、无所谓”,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那是他的圆,不是他的真实。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有心理准备,不管你怎么行得正,背后都有人批评你,不要太在乎。大家都说你好,你不一定好;大家都说你坏,你一定坏。问题在于,作为一个人,我们要让坏的人说我们坏,但是要让好的人说我们好。如果好人、坏人都说我们好,我们就真糟糕了,那我们就是完全没有原则的人。

内圆外方,这里面有一个尺度问题,就是内在的方和外在的圆怎么去结合?说穿了,就是既要掌握原则,又要善于变通。那么,在什么时候掌握原则、又在什么时候去变通呢?

这是掌握内方外圆原则真正的关键问题。圆与方,有好几种存在状况(见图3):一种是距离很大;一种是距离很小;还有一种,圆根本就是偏到旁边,这种状态就叫做毫无原则,因为虽然你有原则,但是没有跟进,这种情况我们用四个字来形容,叫做“离经叛道”。

中国这个典故是非常好,的,方形叫做“经”,圆形叫做“权”,就是权变的意思;中国人有经,有权,有所变,有所不变。

有所变,有所不变

现在的企业界受西方人的影响都强调:变是唯一的道路,不变就要死亡。我完全不相信这种理论。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变的民族。但是我要提醒各位:有80%的变是错误的,是不好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不可能不变,但一变就出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变化规律:人越变越老,没有例外;事情越变越糟;东西越放越坏,没有例外。时间是向坏的方向流动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人就越来越老。如果时间向好的方向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人却越来越好,你躺在床上不就好了吗?

所以,人做的事情,就是要让本来要变坏的东西不要变坏,让它往好的方向去变,这是人力所能为的。这正是我们为什么要逆其道而行之的道理,不能顺,但也不能不顺。这样讲,好像我们永远摇摆不定,实际上包含着很深奥的道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