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靚了 產業強了 收入增了

環境靚了 產業強了 收入增了

環境靚了 產業強了 收入增了

村民正在採摘食用菌

題記:哈青村位於水城縣營盤鄉西北面,佔地21.18平方公里,以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為主。下轄8個村民組,共711戶2741人。2014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62戶1201人,貧困發生率為43.82%。近年來,該村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種植經濟作物刺梨、食用菌等,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2019年,該村剩餘貧困戶21戶27人,貧困發生率降到0.99%。

六盤水日報記者 嚴顯豔 郭坤 見習記者 韓雨

環境“蝶變”繪新景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

3月26日,走進哈林村,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綠樹鬱鬱蔥蔥,花草點綴著村莊,家家戶戶道路硬化、院落整潔。一幅“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麗畫卷徐徐展現在眼前。

“以前每家每戶必備的電筒和雨鞋,現在可謂是‘失業’了。”“現在的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村民們房前屋後都栽種各種蔬菜,堆放的的柴火碼得整整齊齊,路上看不到垃圾。”同行的哈青村村支書胡小佔和市委政研室派駐哈青村第一書記羅清一人一句地說著哈青村人居環境帶來的變化。

曾經,村民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土木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人居環境“糟糕至極”,還制約著村民們的發展。

近年來,哈青村緊緊圍繞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多措並舉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在危房改造、老舊房整治、修繕加固、舊房拆除中,因地制宜採取拆、建、修等措施,引導幫扶群眾改房、拆牆、美院,完善通組公路、串戶路庭院硬化、垃圾池等基礎設施。

跟隨胡小佔和羅清的腳步,記者走進老黨員郭宏亮家,乾淨敞亮的庭院瞬間讓人眼前一亮。

“我家的老房子拆了,現在這個小平房是在政府的幫助下修起來的,廚房、客廳、臥室樣樣齊全,路也修到了家門口,現在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正在整理廚房的郭宏亮高興地說。

走在通組路上,正在清掃道路的貧困戶楊會琴不時提醒過往村民不要亂丟垃圾。

“有活幹、有收入,日子好過了,心裡也敞亮!”楊會琴說,以前因為家裡條件差,村裡非常照顧她,在村裡給她找了一份保潔的工作。說起這些,這個樸實如華的農村婦女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

“為切實推進就業脫貧工作,村裡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變‘輸血’為‘造血’。”胡小佔說,村裡設置的公益性崗位,主要從事所在組的公益事業,定期打掃組內公共場所衛生等工作。自設置以來,轄區貧困戶通過參加公益勞動,獲取一定經濟報酬,改善家庭生活條件。公益性崗位的設置,貧困戶每月每戶能獲得1000元的工資收入。

羅清說,2018年,哈青村制定了《環境衛生管理制度》《衛生誠信證》等制度,並將其寫進《村規民約》。“其中一項就是我們推出誠信評比獎勵機制,在組與組、戶與戶之間進行評比,對評比中出現差評的,我們將在村民小組會議上進行通報,並按照《村規民約》裡的規定進行處罰。”通過將環境衛生管理納入《村規民約》和便民服務隊伍進村入戶的宣傳教育,極大地激發了村民保護環境的積極性,提高了村民改變行為陋習的自覺性和自主發展的意識,院落一家比一家乾淨,一幅”你追我趕”的建設美麗村莊、奔赴美好未來的場景,為哈青村的美麗鄉村畫卷添上了靚麗的一筆。

從髒亂差的村莊環境,到綠色整潔的美麗鄉村,村民們用自己的“變”見證了哈青村的美麗“蝶變”。目前,哈青村完成危房改造15戶,老舊危房整治拆除完成重建26戶,修繕加固24戶,改建廚房59戶,改建衛生間42戶,改圈9戶,新建公廁1座,通組路全村全覆蓋,庭院硬化及串戶路硬化面積共約10178平方米。

產業“開花”富路寬

硬件設施的完善,從根本上改變了哈青村的村容村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則為村民脫貧致富按下了“快進鍵”。

“目前,哈青村的產業有刺梨產業、食用菌產業和中蜂產業。”羅清說。

記者隨著胡小佔和羅清爬上哈青村皮坡組的一個山頭,放眼望去滿山遍野的刺梨樹隨風搖曳,有的枝頭甚至已經開出了白白的小花。

趁著天氣好,哈青村刺梨種植大戶彭二合正在地裡查看刺梨長勢,及時修剪枯枝嫩葉。為什麼要剪掉刺梨嫩葉呢?正當記者好奇時,彭二合解開了疑惑:“這個刺梨新枝是不掛果的,只有老枝才掛果,要想今年刺梨質量高,產量好,那就得把新枝剪除,免得它分走養分。”

彭二合將自家11.15畝土地流轉出來種植刺梨,每年不僅能收到40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他本人也被聘請參與刺梨種植管護工作,每年每畝有260元的管護收入,相比以前種植玉米一年到頭所獲無幾,現在不僅農活輕鬆了,每年的土地流轉費、管護費、售賣刺梨等收入加起來每年有近兩萬元,可是之前的幾倍。

“去年我家僅賣刺梨就賺了近萬元,今年是盛果期,我想還會賺更多。”彭二合憧憬道。

“剛開始村民不接受種植刺梨,覺得我們村地勢不好種不活,而且也擔心就算種活了也沒銷路。為讓提高大家的種植積極性,村支兩委帶著村民到盤州市刺梨基地參觀學習、到天刺力公司實地考察,並在村裡宣傳動員,慢慢轉變了村民的思想,這才將4000多畝刺梨種下去,可真不容易!”胡小佔說。

據介紹,哈青村目前種植的4470.02畝刺梨已全覆蓋,2018收穫刺梨5噸,2019年收穫刺梨32噸,預計今年收穫刺梨80噸。

“這片刺梨是2018年種植的,今年初掛果,一窩可以掛10至20個,目前大多數刺梨樹都打花苞。為了提高產量,我們邀請駐村人員、輪戰隊、技術人員、村幹部、致富能手等到地裡手把手指導村民剪枝、抹花等。”說起刺梨,羅清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

走進位於哈青村胡家寨組的食用菌基地,一個個排列整齊的白色大棚格外醒目,大棚內的菌棒整齊擺放在菌架上,上面零星長著大大小小、像傘一樣的食用菌,大棚裡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菌香。

“你們來晚了,今早的菌子已經採完了,看我這六大筐,都是今早採的,剩下這些要等到下午四點以後才能採。”在食用菌大棚務工的楊少文說。

據楊少文介紹,哈青村建設的18個食用菌大棚今年3月份才開始第一期採摘,每天早晚各採摘一次,每天能採摘30餘斤,採摘下來的食用菌有專門的公司進行收購,運往城區各大超市進行售賣。

“你們可別小瞧這些小小菌朵,它可是村民脫貧致富的‘寶貝’,雖然現在只是第一期採摘,產量不算高,但等到水源接通,管理上去了那產量可是成倍上漲,土地流轉的貧困戶不僅能在大棚裡務工,每月有上千元收入,到了年底還能參與分紅。”羅清說。

如今,哈青村人居環境新顏換舊貌,產業遍佈全村,戶戶有增收,人人門路,家家戶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記者手記:

鄉村蝶變帶來幸福圖景

走在哈青村的水泥路上,層疊起伏、延綿不斷的山坡上聳立著綠意蔥蔥的樹木,道路兩旁被花兒點綴著,戶戶道路硬化……

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村民們的生產生活也在慢慢發生變化:串戶路整潔乾淨、房前屋後堆放有序,家裡家外收拾得乾乾淨淨,刺梨、食用菌等產業遍佈全村,村民們用實踐證實了人居環境的改善,產業振興的強勁,用活力和乾淨描繪著“美麗鄉村”這張靚麗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