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创新,路在何方?

我们总是关注免费的东西,很少去想,免费的东西,有几个是真正免费的。

我的家乡是一座二线小城。这里的商场里有一个项目很受欢迎,每天参加的人络绎不绝。项目的名字就是“扫码免费领纸巾一包”。每扫一次二维码,都可以免费领一包纸巾。这个看似免费的项目背后,是参加者的微信信息被2-3次获取,并辗转关注了2-3个公众号及小程序。

当拿到纸巾,当免费的狂热冷却下来,看到自己微信里多了一些陌生的推送和小程序,很多人就会开始思考,删除,甚至改变对这个扫码项目的看法,渐渐不再扫了。当然,你不扫,总还是会有人来扫的。

说一说最近的几件新鲜事:

一. 相互保改名相互宝

昨天有朋友微信我,说,相互保改名为相互宝了,你怎么看?我现在升级还合适吗?

相互保上线43天以来,创下了参加人数超过2000万的战绩,相当不俗。从它诞生之日起,相互保就备受关注和争议。

互联网保险创新,路在何方?

有人说:“相互保来了,传统保险的末日到了!”

有人说:“冲着马云,我也选相互保!”

有人说:“条款什么的都是次要,关键是加入不花钱。”

......

现在,一个多月之后,相互保改相互宝了。

有人说:“一定是因为动了传动保险的奶酪!”

有人说:“这性质一变,靠不靠谱就不一定了。”

有人说:“花不花钱是次要,关键它不是保险了!”

有人说:“再不靠谱,也比传统保险靠谱!看看,人家收8%,你们经纪人提成动辄30%-40%,你们简直坑死人不偿命!”

随便搜一篇有关支付宝相互保/宝的文章,浏览一下评论,都会找到类似的声音。

相互保做出了改变。但我对它的有些看法没有改变。

1. 相互保生就不是为了取代传统保险产品。支付宝这样的平台和受众体量,恐怕是很多保险公司都难以企及的。所以,依托于这样的平台而上线的产品,又是有0加入门槛如此赚取眼球的卖点,它(想要)吸引的受众,恐怕和传统保险产品吸纳的受众,从开始,就是有所区别的。

中国的保险市场缺乏公信力,而建造公信力的第一步,是让没参加的大家有机会有意愿参与,相互保轻松做到了多少家保险公司很难达成的事情。

当然,相互保和传统保险产品定位不同,从保障角度,差别也很明显。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仅凭一个产品,颠覆一个行业,也是不容易的事。

所以,也完全没有必要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结局一定是非此即彼。相互保改名了,运营方改了,费率设定了上限,管理费下调了,或许是更加适合现在的市场环境了,离支付宝更近了,更让参与者安心了。喜欢它的人,不应该更开心吗?改变其实是更有利于客户的啊。谁也没有规定说,相互宝和普通的商业保险只能二选一啊。

2. 中国保险市场需要这样的产品,来更新大众对于保险的理解。

我不认为保险理念的改变是一夜之间的。相互保的意义就在于,它极速吸引了众多人的注意。以我身边的朋友为例,ta之前是从来不屑于了解保险的,对保险、保险产品和做保险的,都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就因为支付宝这样的平台,ta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相互保,选择了相信。不可否认,对于自己是靠足够高的芝麻信用加入的这一点来说,ta是有一定的优越感的。但加入就可以认为ta的保险理念到位了吗?2000万加入者当中,又有多少人不是冲着“0元加入”,而是考虑过自己的风险规避需求,冲着“条款”、“保障”而加入的呢?舍得花钱买保险的客户尚且未必都能做到,更何况“免费大餐”的参加者呢?

当相互保改名了,我的这位朋友马上意识到,被改了之后的相互宝,不是保险了。ta问我:“不是保险的东西,还保险吗?”像这样的对于保险、保障、保险条款等等的思考、启发和波及面,是凭我的一己之力很难达到的。相互保,凭借一个改名动作,做到了。

当然,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扫码免费领纸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于相互宝和保险,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是好事。

二. 滴滴开始卖保险了

在滴滴-我的钱包,非常含蓄低调的位置,滴滴也开始卖保险了,然而我刚刚看见。

互联网保险创新,路在何方?

品种有限。众安医疗的600万保额,很高。每月0.99首月限时优惠的力度,很大。

互联网保险创新,路在何方?

我常常想,保险板块这样的设计布局,是希望滴滴用户发现它的存在吗?什么样的人才会发现它的存在呢?滴滴想要吸引什么样的客户呢?参不透啊。还是不参了。

三. 互联网保险创新不会停歇,但方向何在?

1. 互联网保险创新,似乎成了低价高额的代名词,但,应该是这样的吗?

不知道保险产品的低价高额策略,是否能帮助大众建立保险意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会不会显得保险更加不堪,大家的心态只是想加入玩玩,加入看看,不行就撤?病毒式蔓延确实很厉害,但一个行业的发展,对一个行业的信心,仅仅是靠病毒式蔓延带来的不甚坚定的客户数量就可以满足的吗?

2. 在我看来,什么样的才算是创新呢?

保险行业的创新,尽管难以达到创造需求,但完全可以是基于需求的。身处行业当中,足以看见保险产品的创新在过去一年的变化,这样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似乎也不足为过。重疾险为例,不分组多次赔甚至给予恶性肿瘤足够关注和保障的产品日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网销平台为从业人员和客户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这些正好是基于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恶性肿瘤高发高摧毁性,以及投保手续繁琐、异地投保成本高的社会现实而做的创新啊。

低价高额的策略,如果能够让客户产生思考以及价值感,也可以,但它真的让客户产生这些感觉了吗?互联网保险,是不是应该让保险更像保险,关注和强调保障,而互联网更有互联网的特点,更便捷更高效,而不是让互联网的属性超越了保险,大量、便宜、无差别?现在的互联网保险的用户的痛点,是千八百块钱的保费吗?是想买而买不到产品吗?看看各个互联网平台有关保险的问答,似乎可以知道,是根本不知道应该买什么、应该怎么选、没有思路去选吧。

当然,传播理念和让客户有一定的获赔感,远比直接推送链接,用免费加入,低门槛加入来吸引眼球,艰难太多。写头条的这段时间,这个道理,我懂。

但我就是希望,互联网保险创新出来的东西,不要像扫码免费领纸巾这样的项目一样,热得快,凉得也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