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線上課堂(38)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在當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閉館不閉展,服務不斷線”,推出“園林線上課堂”,持續推廣科普教育。

中國節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園林博物館在此推出“園林線上課堂”節俗專題,瞭解節俗,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既是春天的節日,蘊含著生機勃發,萬物更新的欣喜與感懷,又是一個緬懷先烈、歌頌英雄的日子。


點擊觀看視頻


上巳與祓禊之禮

上一期,我們瞭解了清明節與寒食節的關係,其實清明節還吸收了另外一個傳統節日的習俗,那就是上巳節。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上古時代以"干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裡,《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上巳節的主要風俗是踏青、祓[fú]禊[xì](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


曲水流觴起源於周朝上巳節人們在郊外水濱沐浴消災的古老習俗,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曲水流觴圖》明 仇英

由於上巳節與清明節同在萬物復甦的春季,經過不斷的演化和發展,在唐宋以後彼此融合,演變成了踏青賞春、聚會宴飲的民俗。


曲水流觴與蘭亭

今人對於曲水流觴的瞭解,大多來自於王羲之的名篇《蘭亭集序》。東晉永和年間,王羲之邀請當時名士雅客會聚於紹興蘭亭,眾人分坐於溪流兩側,賞景聽樂,飲酒賦詩,留下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千古名篇《蘭亭集序》。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蘭亭修禊圖》明 文徵明 (複製品)

中國園林博物館展品 陳列於中國古代園林廳第二部分


而正是這場被後人廣為傳頌的文人聚會,開啟了後世文人坐臥山林曲水雅集的習俗,也使得曲水流觴、臨水賦詩成為了這個節日最為雅緻的節俗,被後代文人廣為讚頌和效仿,也成為了中國古典園林中常見的景觀意向和造景題材。


曲水流觴園林文化

自東晉王羲之蘭亭修禊之後,曲水池邊話流觴的雅集活動廣為流傳,臨流宴飲的禊賞文化逐漸深入人心並滲透到園林建築中,演變出流杯渠、流杯亭等各式各樣供人們享“曲水流觴”之樂的建築形式,且成為園林建築中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蘭亭修禊

中國園林博物館 中國古代園林廳


魏晉時期,文人雅士聚會的近郊風景遊覽地,具有了公共園林的性質,而蘭亭作為首次見於文獻的公共園林,標誌著中國公共園林雛形的產生。


此後,曲水流觴之戲逐步由郊外演變到園林建築之中,出現以曲水流觴為主題修建的流杯亭,現可見於故宮、恭王府、潭柘寺等。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恭王府沁秋亭及亭內流杯渠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潭柘寺猗玕亭流杯渠

從南向北看如龍頭,從北向南又像虎頭


現如今,人們也通過展覽、造景、沉浸式體驗等多種形式,來感受曲水流觴快意瀟灑的意境和古代文人精神棲居的理想家園,賦予了它新的生命活力。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2016年 中國園林博物館

坐石臨流 曲水流觴文化空間體驗活動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園林線上課堂(38)|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往年園博館山居雅集“曲水流觴”園林文化體驗活動

有一些名字應當被永久銘記,有一種精神應當被永世銘刻。在這個清明節,我們追憶往昔,重新審慎生命,為英雄哀默,向英靈致敬。


“園林線上課堂”將推出更多形式豐富的優質科普,藉助互聯網的力量,讓大家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能瞭解璀璨瑰麗的園林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和科技。美的園林,就在你身邊。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園林”

線上觀展覽 賞文物 品文化

後續還將有更多精彩的“園林線上課堂”系列推送


溫馨提示

1、做好個人工作場所清潔消毒,勤洗手,多通風,增強防護;

2、同一辦公空間內有多人時,佩戴好口罩,保持適度距離;

3、正確獲取權威發佈的疫情信息,不傳謠、不信謠;

4、消除恐懼心理,作出理性判斷,保持良好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