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全國多地博物館也陸續恢復開放,為略顯灰暗的2020年帶來一絲春日的生機。


然而,北京的各大博物館為了防控疫情,仍舊處於閉館狀態,復工時間尚未可知,位於北京的弘博網編輯部,也便仍舊是無(線下)展可看。儘管我們都格外期待能再次走入博物館觀展的那天,但值得慶幸與欣慰的是,還有這些線上展陪伴著我們。


那麼,話不多說,馬上開始今日份“說展”——


“三星伴月——燦爛的古蜀文明”

“遺我雙鯉魚——館藏明代吳門書畫家書札精品展”

“粵匠神工——廣作傢俱特展”

“春信”(館藏梅花文物主題展)

“源·流:99件文物裡的南京”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伴月——燦爛的古蜀文明”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線上觀展網址:

http://vr.gumao.com/tour/ad23e8ca5c0a8abb


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閉館改造之前,我曾參觀過原有展覽,第一印象就是館內環境設施陳舊,展覽內容平淡無奇,整體參觀感受偏沉悶。但是,新館上線後,明亮的展廳燈光和更加豐富的展板設計等元素,推翻了原有的負面印象,也讓我更願意重新或者更加深入瞭解三星堆文明。


進入展廳,“文獻中關於古蜀的記載”“蜀世系表”“三星堆與中華文明、世界文明的對比圖”等信息為我建構了一個“古蜀”的歷史概念。而且,“三星堆綜合館平面導覽圖”羅列出參觀指引、展覽架構和參觀路線,我相信,這對於每一位觀眾來說,是一份十分實用的參觀指南。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三星伴月——燦爛的古蜀文明”分為四個單元,相較於以時間線為展覽主線,該展覽更側重於展現三星堆文明中的四個重要方面,即古城、玉石、金器和古蜀人的智慧與精神。完整參觀過後,我發現該展覽最大的亮點就是將三星堆文明放置在成都平原、中國古代文明這樣更廣闊、更長遠的地理和歷史環境中,進行講述。與此同時,這也激發了未來有機會想實地再去參觀一次三星堆博物館的想法。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雖然這是手機端的數字展廳,但絲毫不影響電腦端的體驗感,只不過除去那些指定展品的延伸介紹,想要對其他展品說明和展板文字進行放大觀看時,會出現模糊不清的問題。另外,指定展品的延伸介紹內容也只是對說明牌文字的複製,缺少相關知識的補充,這樣削弱了這一功能的意義。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上海博物館


“遺我雙鯉魚——館藏明代吳門書畫家書札精品展”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線上觀展網址: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seum/shuangli/index.html


“遺我雙鯉魚——館藏明代吳門書畫家書札精品展”是上海博物館於2017年推出的展覽,這類展覽題材的內容其實很有趣,但從展示手段和方式來看並不簡單,需要考慮如何將書札文字的內容進行系統化、通俗化的解讀。雖然並未看過線下展覽實際展出的情況,但線上展覽的設置真的讓人眼前一亮。

展覽內容被分為兩個版塊,版塊之間有很強的聯繫性。“見字如面”版塊,選取了書札內容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並不是難以理解的古文文字提取,而是與我們現在的語言環境相結合,有些還帶有口語化色彩,比如“催繳費”、“聚會竟然不叫我”、“放鴿子”等。關鍵詞在界面中不斷移動,給人強烈的點擊慾望。每個關鍵詞,對應一個書札,點擊即可查看詳情,除了可以查看藏品圖,觀看細節部分,還可以對照原文,讀釋文,甚至可以參與互動,用自己的家鄉話讀書札將錄音上傳。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如果在第一個版塊仍然覺得不過癮,對展覽內容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把握,那麼“雲中誰寄錦書來”版塊則將真個展覽的主題內容串聯了起來。該部分以明代吳門書畫家代表文徵明為中心,構成了其與師友親屬的關係網,通過人際關係的整理,可以找到上一版塊對應的書札,進而通過書札內容證實這些人物之間的關係。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觀看線上展覽前,本以為內容框架會比較常規,按照書札內容進行分類解讀,採用全景虛擬的方式進行展示,但這種線上展示的方式則完全打破了這種常規的模式,更好的結合技術與新媒體互動特性,對展覽內容進行重新解讀,展覽的趣味性調動了觀眾的主動性,讓人觀看的時候能夠集中注意力。那麼,線上展覽真的僅僅是線下展覽的照搬嗎?我想,上博這個展覽或許能夠給行業內些許啟發。


廣東省博物館


“粵匠神工——廣作傢俱特展”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線上觀展網址:

http://quanjing.artron.net/scene/fiANyPkoLt4Q56Sd11FJ7hOrUIxwlex2/yjsg/tour.html


該展覽是線下展覽的實景復原,是目前比較主流的線上展覽形式。在展示內容上主要介紹了民間、宮廷不同風格的廣式傢俱,以及廣式傢俱的工藝和製作。


觀展結束之後最直觀的感受是圖片的清晰度極高,許多場景、展品即使放大數倍,依舊不會失真,完全滿足能滿足對傢俱細部特徵的欣賞。其次,因為展覽中模擬了大量家居生活的實景,因此線上觀展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一些在展廳中無法進入的場景,透過屏幕都能近距離觀察,配合高清晰度,切實能體會到身臨其境之感,在這點上效果很好。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高清的現場圖片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可以“走進”觀看的復原場景

此外,線上展覽的文字說明量並不大,雖然圖片清晰,可以保證現場的展覽說明牌不失真。但是,因為操作上有時無法調整到固定角度,還是會造成大量文字無法閱讀,這點上會顯得有些遺憾。在鼠標操控的過程中,過於靈敏的反應,反而給觀展造成了不變,自主操作的時候常常很難調整到想要的角度,反而不如點擊工具欄中的上下箭頭切換來的方便。


總體來說,如果只是出於簡略瞭解、欣賞的目的觀展,這個展覽的體會還是不錯的。


上海博物館


“春信”(館藏梅花文物主題展)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線上觀展網址: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resource/museum_files/show_files//20190125095130862/index.html


雖然春天了,還是沒能走出家門,於是便想看一個與春天有關的展覽,就在這個時候看到了上海博物館的“春信”(館藏梅花文物主題展)。與目前關注度更受到關注的虛擬觀展不同的是,“春信”網上主題展並沒有對應的實體線下展,而是上博每年新春之際推出的線上特輯,所採用的形式是主題頁面+藏品圖片。


展覽分為六個單元,“梅近春早”、“冰魂豔魄”、“疏影暗香”、“松竹為友”、“折梅西洲”、“春色聊寄”。


點進各個單元,首先會看到對於單元內容的文字解讀: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隨後便是本單元中的“展品”,雖說是展品,實際上就是展品的高清圖片展示: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儘管這樣的主題展覽在技術上並不能說是高難度,但是我在觀展過程中,還是感受到了上博的用心,以及這種主題展的優勢:


首先,展品的高清圖片可以對展品進行不同角度的清晰展示,比如這個景德鎮窯檳榔紋釉梅花式杯,點開後,可以從正面與底部兩個角度,同時可以對喜愛的文物圖片進行下載,方便之後不聯網也可隨時回看。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其次,不清楚這些展品是實際便在上博實地有所展出,還是也會展示出一些庫房裡的藏品,如果是後者,那麼這樣的形式,將給予庫房裡的藏品更多展示的機會。如果藏品只能放在庫房裡,無法為公眾所欣賞,那麼博物館提供一條網上欣賞的途徑,也是一件好事。


再次,雖然這樣的“網頁展覽“比之3D虛擬展缺少了情景感,但是也讓展覽條理更為分明,觀眾在參觀時,更能把握展覽的脈絡與線索。因此這樣的主題展覽,個人還是十分歡迎,希望今後多多益善!(這裡也想吐槽一下,有的虛擬展廳,經常讓人找不到參觀路線……)


最後還想說的是,個人在欣賞”春信“展覽時,十分喜愛畫面與聲音的配合,《梅花三弄》的音樂與展覽主題、風格都十分切合。“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儘管遠隔千里,“春信”仍舊能讓人感受到江南無限春色。


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


“源·流:99件文物裡的南京”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線上展覽網址:

http://beyond.3dnest.cn/play/?m=90685696_VZS6_b6f9&from=singlemessage


去年,弘博網特別對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源·流:99件文物裡的南京”進行了專題報道,這一“小館辦大展”的現象也引發了行業內對此次展覽的廣泛關注。據瞭解,此次展覽通過99件文物,探索南京這座城市與人的關係,以講述一個不一樣的南京。特別的展覽思路以及朋友圈裡的一個個好評也使我對此次展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正好藉此次疫情宅家的機會,通過線上展覽一飽眼福。


一番瀏覽後,內容自然不必多說,眾多觀眾已在各社交媒體平臺上紛紛給出了好評。因此,我的關注點更多落在了線上觀展的體驗方面。總體而言,此次線上展覽給我的感受可以用兩個詞形容“自如”以及“模糊”。


“自如”在於整個線上觀展的操作比較流暢,比如模擬真實行走的感覺、沒有死板的路線卡點,可以自如地轉身、倒退,整體移動方式具有很高的仿真性;同時,展覽還了整個展覽的3D建模,能夠很清晰地瞭解到整個展覽的佈局和路線,對於很多在觀展時喜歡描繪路線圖的博物館愛好者而言,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實用功能的觀展利器。當然,與展覽氛圍相配的背景音樂與語音導覽也為展覽加分不少。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模糊”則體現在展覽的觀感方面。首先,此次線上展覽的很多文字說明牌的清晰度都不是很高,需要仔細辨認;再者,展覽畫面中文物的排列展示也十分模糊,還常常出現重影的情況,縱然有一些重點展品有大圖說明,但仍然存在分辨率不高的問題;此外,畫面中嚴重的玻璃反光也影響了整體觀感。


說展|線上展覽只是對線下展覽的照搬,我看不一定


在接下來的線上展覽建設上,希望南京市博物館能在保留本身優點的同時,在清晰度、現場設施與技術的融合度等方面可以有更進一步的加強。


近期你有看過哪些好看的線上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