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你没错,我错了,我吃饱了撑的就不该生你!”

“我保证以后绝对不管你了,你爱怎么样怎么样!”


听听这几句熟悉又扎心的话,你有什么感觉?拇指君反正心是被扎的透透的,立马就回忆起了当年 被家长支配、被五三掏空的恐惧。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而这种神级还原的日常画面,其实就是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曾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中国学子,相信也都会对高三那一年永生难忘吧。这次将中国每个家庭的矛盾与困境再现的,就是最近爆火的高分生活剧——


《小欢喜》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上线就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连续三天收视破一,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3,由于代入感实在太强引发网友火热讨论,到处都有人主动跳出来高喊‘我妈本妈’、‘是我没错了’。


而这部剧之所以能如此爆,除了剧情本身,还有一个关键就是,阵容。


主演个顶个的演技派,首当其冲的就是拇指君超喜欢的实力派演员王砚辉。坏人专业户,《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我不是药神》……每一个提出来都能拿出来吓唬小孩儿。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而在这部剧里,他又把不怒自威的领导和讨好儿子的慈父演的入木三分,反差萌惹的一票网友直呼爸爸好可爱。


还有妈妈的扮演者是柏林影后咏梅老师,一言一行满是温柔,悄悄说,拇指君也想要这么善良开明的妈妈。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and实力抢镜的沙溢,虽然戏份没有其他家长多,但是实在太好笑了,自带笑点的脸让人想不注意他都不行。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英子,开门!爹地~~’


最后重点表扬下陶虹,演技实在太好了,完美刻画出了中国式家长的样子,每个表情都是戏,搞得我看她一会害怕一会欢喜的。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主演黄磊海清我也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熟悉。这次的《小欢喜》和《小别离》一样,都是讲述学生、家庭、考试的现实生活剧,

区别是这次的考试是更水深火热的,高考。


高考一直是一年一度的大事件,每年到了六月都会有人欢喜有人愁,剧里的三个家庭也不例外,从孩子们要步入高三开始,这场考试就变成了所有人的重心。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而在剧中除了讲述这场关键战役之外,对于各种社会现实的表达更是无处不在,有讲家庭关系的、中年人职场苦楚的、学生理想碰撞现实的……但这些都攒着且不提,今天,我要和大家一块儿聊聊,中国式家长的教育。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话感觉似曾相识


不得不说,这部《小欢喜》真的太写实了,每个家长都和现实中的父母完美重合,彻底再现了高三那年的中国家庭的那些事儿:


比如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离异或即将离异的家长们再相看两厌也会尽量合作,做出两人还算和睦的假象……但转头就把照片里的对方截掉。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或者只注重考分、学校。誓师大会本来是给学生写心愿,孩子开开心心写下梦想,妈妈却不以为然,非要加上‘清华北大,取其一!’。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眼见孩子不乐意了,父亲心疼补一句‘考上航天专业’却又被妈妈逼着写‘一定考到700分’,硬是互相推搡,气球爆掉才肯罢休。


梦想是什么无所谓,这个时候的家长只在乎你能不能考上重点。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还有将自己的想法或没做到的事情都堆压在孩子身上,家长的期望和繁重的学业像一座大山,压得孩子抬不起头。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以及高考最重要论,孩子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开始,但家长却没事儿就灌输‘高考考不好下半辈子就完了。’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更无语的是放学后,必须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战,好像不熬夜你就没学一样。


拇指君记得那会儿我家也这样,不过说是熬夜学习,但偶尔也会溜号,偷着玩儿手指头看小说(好孩子别学我啊)。不过,这样熬夜学习,学生真能休息好么?


说到底学习还是要靠自觉,不然再怎么看着,他也学不进去不是?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还有剧里季杨杨从小学到高中6年期间没有父母的陪伴,纯放养长大,早就习惯了不用报备的生活。结果父母一回来就打击他的爱好,否定他的兴趣。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前脚温柔注视儿子的睡颜,后脚看到卷子分数就立马黑脸抱怨……结果是去年的卷子。


现实中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也就造成了很多这样的情况:以前漠不关心,现在严格要求,巨大的教育反差给了孩子叛逆的理由。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还有所有家长的共识:一切为了孩子。


孩子要早起上学,家长就要更早起床、做饭,甚至为了不耽误孩子早上的时间,提前上厕所,没有也要创造出来,决不能耽误学子的每一分每一秒。


更有甚者,连自我都没有了,见天儿的围着孩子转,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这样真的好么?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圆圆,起来喝咖啡了’


最后,‘妈还能害你么’这句话重达千斤,学生时代基本都听过吧。


这句话威力实在是大,只要这句一出,让你做什么都该做,不做就不行。说是亲情绑架吧,有点太言重了,毕竟也真的是为了你好。但说不是吧,又确实有点儿那个意思。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注意:这句话虽然对某些孩子有用,但也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慎用啊。


……


上述情况还只是中国式教育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令学生窒息,令家长委屈的理念我就不多说了。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在中国式教育这道大题上,有很多家长都是自学成才,也有的是被身边的同事或者其他优秀学生的家长带领学习。


教育,也渐渐地变了味道。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其实无论是剧中还是生活,我们都能看出家长的心是好的,所做的也并非全是错误的。


但问题就在于,高三正是每个学子最敏感的时候,家长的絮叨、老师的管教、同学的成绩攀比、永远都做不完的考试重点题海。这些压力堆加在一起是在太巨大了。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个时候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只要稍微出现一点差错,就会触发孩子在管教束缚下那些压抑很久的炸弹,伤了父母伤了自己,甚至做出无法挽回的错事。


《小欢喜》里活的最开心的,可能就是拥有家庭幸福的方一凡了。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活泼爱闹、热情善良,但就是学习不好,还总出耍小聪明、出馊主意。


妈妈童文洁是个脾气爆、爱唠叨的女强人,但爸爸方圆却崇尚人要活的欢欢喜喜,是个通情达理、性格通透的老好人、总帮方一凡抗雷,经常开解他,永远都带给他乐观向上的情绪。


而这种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也是绝大多数家庭的真实写照。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还有新来的学霸表弟林磊儿(年纪第一)天天做他的小跟班儿,没事儿还会帮忙打打掩护。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方一凡除却成绩问题,生活的简直不要太潇洒。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尽管妈妈对他也有很多管束还会没事儿敲打敲打,但却从没有真的压抑他的想法。


前脚对于方一凡想要考艺考的想法好一顿打击,坚决反对;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后脚就熬夜做功课,赶忙找其他艺考学生的妈妈打听,虚心请教相关讯息。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不过同是年级倒数的季杨杨和方一凡正好相反。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父亲季胜利是区长,为了仕途奔走忙碌六年,妈妈也一直在外协助他,俩人都没怎么回家管过季杨杨。


所以季杨杨一出场就开着法拉利闯校园、打架。但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是“官二代”的问题少年,实际上只是个喜欢虚张声势的……‘留守儿童’。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忙于事业的父母亲,只想着自己的理想和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经济条件,一心在外拼搏,却没有陪伴季杨杨成长,也忽视了他的感受。


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季杨杨高三了,俩人回来陪他,可一直以来只有姥姥姥爷和舅舅陪伴的他,早就忘记了和父母在一起的感觉,不但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还只会和家长对着干。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而父亲季胜利由于对他有亏欠,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和儿子相处,一直都看他的脸色,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的,搞得家庭氛围异常诡异。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但是六年的隔阂哪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消散的?所以剧里甚少能看到俩父子平静对话,很多时候都是季胜利面带讨好的笑容对季杨杨嘘寒问暖,然后这个小傲娇惜字如金……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在学习方面,除了一开始季胜利有说过季杨杨的成绩,结果全员吵架之后,倒也没再怎么管他学习,只是偶尔督促他一下。毕竟在天使妈妈看来,

孩子能开心成长最重要,成绩不是绝对的。


在妈妈的多次劝解下,季胜利明白并不再逼迫孩子,还主动去了解儿子的爱好。季杨杨也算是苦尽甘来,终于有了亲情陪伴。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其实季杨杨只是外表看着很叛逆,但真的是个又孝顺有温暖又懂事的娃。剧里妈妈生病患癌,季杨杨一开始太慌乱直接跑了,但很快就回了家安慰妈妈,他还主动剃了光头,决心和妈妈一起渡过化疗难关。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前两个家庭各有各的难处和温馨,但总归都是融洽和睦的。


可学霸乔英子的家庭就不怎么太平了 ,尤其她的妈妈宋倩还是窒息式教育的佼佼者,每次她妈开口拇指君就感觉自己被瞬间传送回了高三炼狱,这观剧体验,绝了。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宋倩是一个物理老师,离异多年,独自拉扯孩子长大,除了工作,生活全部围绕女儿英子转,几乎倾注了所有的心血。


作为教师的她深谙题海战术,变着法的出题找卷子给英子做,英子每天不光要做学校的作业、补习班的卷子,还要再加上妈妈的爱心考卷。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明知女儿不爱喝但也天天坚持炖药膳汤,就想着能补脑补血补营养,甚至为了让女儿不会感冒影响高三课业,还弄来了海参陪着她一起生吃。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更绝的是为了让英子安心备战高考,还给她的房间安装了“隔音墙”与(监视)玻璃,随时看管学习情况。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这番教育有效果么?有的,乔英子是学霸,学习成绩区重点年级第二。


但尽管成绩已经这么好,但英子回家还是害怕妈妈生气。宋倩嘴上说着还可以,下次好好考,但表情却是肉眼可见的不满意。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英子去上厕所,她立马去书包翻卷子要看看分都扣哪儿了,却意外发现同学送英子的乐高玩具。英子辩驳几句,她就说漏了自己的心声,说到底,还是不高兴女儿考第二。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每当女儿有所松懈,想吃零食、玩玩具,她都会搬出家长的至理名言——这都高三了……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久而久之,英子渐渐在妈妈这种控制欲极强的压力下,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甚至翘课多天跑到爸爸乔卫东那里拼乐高,原本乔卫东比较欢迎,却渐渐地发现了英子的问题,开始尽力疏导她,给她讲道理,劝她回去上课。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结果宋倩意外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基地,砸坏了英子苦拼多天的’航空基地‘,英子也和她爆发了母女间最大的冲突 ,说出了最扎心、伤人的话……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你说英子不懂事儿么?也不是,她当然心疼一个人撑起家庭的妈妈,明白宋倩的付出和牺牲。

会在和妈妈产生矛盾后,主动做早餐、写道歉纸条给妈妈。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为了缓和母女关系,妈妈提议去看电影,尽管自己已经看过了,为了让妈妈高兴,也不敢说出口,只能再看一遍。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其实宋倩和英子的关系一直都是在矛盾产生、相互隐忍妥协中反复。

但在互相讨好的同时却又都不满意对方的做法,矛盾也就一直深埋,随即爆发。


在现实中,说到控制欲,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着的。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宋倩尽管一直在强硬控制着女儿的生活,但你无法否定她是一个好妈妈的事实。


宋倩为了英子放弃感情生活、放弃自我,将人生的喜怒哀乐都依附在女儿身上,做的所有事情都为了孩子的将来,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牺牲。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所有父母都想要控制孩子的人生,却又都跟宋倩一样,时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反倒加重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但中国式妈妈的控制欲,其实也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惧怕没能教育好孩子,给他一个好的未来。所以就通过控制孩子或事物来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要按拇指君来说,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这没啥毛病;


但如果发展到孩子为了达到家长的期待,小心翼翼地看脸色,甚至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那这就说明教育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小欢喜》的原著作者鲁引弓,在写作之前就特意花了三个月,在十几所重点高中采访多位学生和家长,而他也因此接触到很多发生在高三的悲喜:


有的家长过于担心孩子,在学校门口租个房子,全职陪孩子读书。 孩子觉得妈妈盯得太紧,什么都替他拿主意,开始怀疑自我价值,一度严重到一个月都不跟妈妈说话。妈妈紧张,配了治抑郁症的药,但又不敢给孩子吃,就让老公先试药……中国青年报 2019年08月06日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鲁引弓先生

在他采访时,甚至碰到有学生跟他说:自己是“作业堆里的留守儿童,是精神的孤儿。”你看看,一个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那他的家庭状态该是什么样?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其实父母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本就会逐渐缺乏交流、理解,这是绝大部分家庭都很难避免的事儿。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只不过到了高三关键时刻,他们作为学生整天都埋在题海里,被成绩压迫着,时间久了也就越来越孤独,慢慢变得不再想理睬父母。父母也会因为鲜少与孩子沟通,渐渐地落后古板。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于是,很多高三家庭就都会面临这样的交流问题:孩子说的你听不懂,你说的孩子又不听。


这样的状态久了也就会造成:孩子的真实想法被学业压力掩藏;父母的苦心被教育威权替代。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就像剧里的宋倩和英子那样,矛盾永远得不到真正解决,问题始终在循环往复,最终变成子女教育失败、亲人互相伤害……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其实要我说,家长应该摆正心态,不要再逼迫孩子学习,更不要为了面子或攀比心来比较孩子,这样只会起反作用,使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最后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毕竟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始终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已,它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家长也该明白自己没法替孩子安排一辈子。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父母真正该做的其实是陪伴孩子的成长、肯定他的理想、引导并帮助他走他想走的那条路,做他想成为的那种人。


这才是孩子想要的,也是父母能做的。


就像剧里方圆对童文洁说的那样:


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我们不能替代他们。


该他们走的弯路一条少不了,该他们撞的南墙挨个儿都得撞。咱们也是这样,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也没人替代咱们不是?

—The End—


这部真实到扎心的高分国剧,还原了无数人对爸妈的恐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