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知道女程序員為什麼比男程序員少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昨天看到一檔綜藝節目,討論了兩個話題:

(1)中國學生的數學成績,平均下來看,會比國外好?為什麼?

(2)男生的數學成績,平均下來看,會比女生好?為什麼?


終於知道女程序員為什麼比男程序員少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同時,我又聯想到了一個技術圈經常討論的話題:

互聯網公司,做技術的人,平均下來看,為什麼男生會比女生多,是男生更適合寫代碼麼?男生的技術更好麼?

就在今天,女神節,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問題1:中國學生數學成績 vs 外國學生數學成績

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基礎教育的國家,從一歲兩歲開始,就開始教數數;從小學開始,就開始教加減乘除,二元一次方程;從中學開始,就開始教手動開根號...

畫外音:在外國友人眼裡,手動開根號,就是神!

對於我個人來說,小學就搞各種奧賽,甚至我小時候的理想,就是長大做一名數學家(另一個理想,是做飛行員)。

畫外音:你小時候的理想是什麼?

這些,是咱們潛移默化的認知,是幾百年的傳統。

西方國家,最早上學,是以“玩”為主,注重鍛鍊小朋友的溝通能力,動手能力,探索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 數學,作為工具,系統性學習相對較晚。

能稍微解釋一點了麼?

問題2:男生數學成績 vs 女生數學成績

中華文化,幾千年的傳統是啥?男生賺錢,女生養家,是否是這樣?

生了一個男孩,父母是不是更重視教育(理科教育)?父母是不是從小就和你說,男生適合理科,以後要考大學,數學重要?

生了一個女孩,父母是不是更偏重教育她,什麼是美,什麼是漂亮,什麼是得體?你一個女孩子,不能爬樹,不能打鬧,不能大喊大叫,怎麼像一個男孩子一樣?今後嫁都嫁不出去?

畫外音:“像男孩子”怎麼就成了貶義詞了呢?

這些,是咱們潛移默化的認知,是幾千年的傳統。

仔細想想,回顧一下咱們小時候咱們自己,咱們身邊的人的經歷,是不是這樣?

問題3:男工程師 vs 女工程師

A:我要去互聯網公司做程序員?

B:你瘋了?程序員很累的... 女生不適合做程序員,還是去做產品經理吧。

畫外音:我去,產品經理不累嗎?

並不是女生不適合寫代碼,也不是女生寫不好代碼,固化的認知,普世的觀念,讓女生在做選擇的時候,揹負了更多了壓力,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是不是這個邏輯?

我們應該如何做?

不管是女生,還是男生,不管是擇業,還是擇偶,都存在類似的問題:你應該怎麼怎麼樣,女生/男生更適合怎麼樣怎麼樣?

這個“應該”,這個“更適合”,就是固化的認知,普世的觀念,它們會在我們做選擇時,給我們戴上無形的枷鎖。

我的經驗是,每當自己受到隱形的壓力時,心中默唸三句話:

(1)我過我的人生;

(2)我要做真實的自己;

(3)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最後,小編想說:我是一名python開發工程師,

整理了一套最新的python系統學習教程,

想要這些資料的可以關注私信小編“01”即可(免費分享哦)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