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又是一年春草綠,舉國戰疫正清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文藝節目中心製作的清明節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於4月4日19:30 在央視綜藝頻道、電視劇頻道、戲曲頻道、音樂頻道同步播出。節目播出後得到觀眾網友積極反饋稱:《戰“疫”正清明》看的熱淚盈眶,祝願祖國越來越好。

清明節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通過五件“疫情見證物”展現醫護人員、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和基層幹部、志願者、善良無私的普通民眾等“五類人群”的故事。斯琴高娃、蔡國慶、王麗雲、王雷、李小萌、王寧、沙晨、李梓萌、剛強作為疫情見證物推介人,與觀眾一同回首一路走來的戰“疫”歷程與暖心時刻。

一封請戰書,白衣執甲再出徵

《戰“疫”正清明》特別節目的第一位推介人斯琴高娃推薦的疫情見證物是南方醫院赴小湯山非典醫療隊請戰書,它來自南方醫院的一個英雄團隊。2003年他們從廣州奔赴北京小湯山,在抗擊“非典”的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2020年他們寫下這封請戰書,在除夕夜的萬家燈火中告別家人再赴前線。17年前參加抗擊非典的醫護人員,現在大多成為了科室業務的骨幹手下都管理著團隊,無法抽調當年的原班人馬馳援武漢。但是年輕人們頂上來了,依然是整裝待發鬥志昂揚!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節目現場連線剛從武漢回到廣州,現在正集中在賓館隔離的南方醫院赴武漢醫療隊。其中醫療隊隊長郭亞兵,既是17年前赴小湯山醫療隊的隊長,也是此次南方醫院赴武漢醫療隊隊長。當被問到如何做出的決定再次出征戰“疫”,郭隊長說:“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份內之事,沒有經過什麼決定的思考過程。之前我們醫院發熱門診啟動的時候,我們這些當年抗擊非典的隊員,就有了請戰的要求。然後趕上有一天,大家比較人齊,就一起把名簽好。”在我們看來驚心動魄的事,郭隊長說起來雲淡風輕。當遇到複雜情況,郭隊長帶領這支年輕的隊伍攻堅克難,郭隊長作為參加過抗擊“非典”的醫生給了團隊最大的底氣,分享當年在小湯山的經驗鼓勵大家不用過於害怕。當說到年輕隊員時,郭隊長面露驕傲“隊員們都表現得非常好,很快地就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我印象特別深的是醫院有一百多斤的氧氣瓶,最多的時候每天用需要六七十瓶。好多女醫生女護士扛著鋼瓶就跑,這在平時不可能抗得動啊。這五十多天,這樣一場硬仗大家真的抗了下來,挺為他們驕傲的。”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這封請戰書是新冠疫情期間,無數請戰書中的一封。一封封請戰書、一個個紅手印寫下的是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誓言,是中國人之所以打不倒的答案。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把最硬的鱗,編織成最堅強的鎧甲,4.2萬名醫護人員,每個人都是英雄。斯琴高娃動情朗誦詩歌《你》,向所有的白衣天使致敬。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危難之處顯身手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第二件疫情見證物,它距離火神山醫院僅有20米。從第一天“上崗”開始,它就陪伴在這些一線抗疫工作者的每一個日夜晨昏,它就是——火神山醫院警務室門牌。疫情見證物推介人蔡國慶講述“它”的故事,2月1日下午,在火神山醫院正式建成交付的前一天,一塊嶄新的警務室門牌在這裡安裝到位。在這塊門牌的見證下,來自四面八方的公安幹警們主動請纓匯聚於此,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並肩作戰。從它“上崗”至今的,這近70個日日夜夜裡,累計幾萬臺次的工程車、物資車、志願者車隊和救護車在這裡來來往往。二百餘名公安幹警們在這裡24小時不間斷站崗,巡邏執勤日行3萬步,在病毒肆虐的邊緣撐起了一道生命的防線。守在警務室裡的人數會變、姓名會變,但不變的是打贏這場抗疫之戰堅定的信念。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節目現場推介人蔡國慶與火神山醫院警務室的刑偵警察楊小峰、治安警察燕佔飛、特警吳錦濤視頻連線。當被問到火神山醫院警務室最困難的是什麼時候,楊曉峰迴答道“最困難的就是第一批病人入住火神山的時候。當時醫院還有一部分工人都留在那裡,這要是在病人入住的過程中出現了感染就麻煩了。當時我們為了防止他們進入患者所在的危險區域,就每隔5米站一個人,為救護車圍出一個通道來。當時離救護車也就不到5米的距離吧,這個時候我們必須站在工人的前面,不能讓救護車耽誤一秒鐘,也不能讓一個工人有被感染的風險。”而說到為什麼會報名來火神山醫院警務室,特警吳錦濤說,因為他同時也是一名維和警察,08年汶川大地震,他就是第一時間進入震區進行抗震救災,14年、15年他在非洲利比里亞執行維和任務,也正好遇到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多國爆發。這些經歷,讓他深知疫情和災難對於一個人、一個城市甚至一個民族的打擊和影響有多大。這次新冠疫情來襲,許多醫護人員都戰鬥在一線。他說,作為一名警察,頭頂國徽就應當肩抗使命,危難時刻必須挺身而出。而年紀最小的燕佔飛是第一個主動報名入火神山警務室的,他的妻子這次也是在戰疫第一線,是武漢協和江北醫院的護士。孩子只能讓我岳父岳母在帶。燕佔飛每次買菜送回去,他的兒子總哭著要他抱。但那時候燕佔飛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潛伏期,也不敢進門。每次回去放下菜就得走,每次走的時候心裡都好難受。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小小的火神山警務室,就是全國公安幹警隊伍的縮影。從火神山醫院警務室到全國200多萬公安幹警,將“疫情當前、警察不退”的莊嚴承諾兌現給了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蔡國慶一首《少年壯志不言愁》,向所有的公安幹警致敬。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三頭六臂的“哪吒” 疫情大“考”裡的“萬能超人”

第三件疫情見證物是一張社區工作者戰“疫”圖,隔離在家的日子我們每天都會接到詢問體溫的電話,即使隔著一道門,但是“物資夠不夠用”的關心從未間斷。小區裡隨處可見的防疫通知單、電梯裡總是能聞到的消毒水味、家門口每天被自動清理的垃圾、飯桌上每日新鮮的團購蔬菜這些都源於他們,全國近400萬的城鄉基層工作人員。他們用雙腳丈量著社區的每一寸土地,用生命守護住了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裡,是他們用血肉之軀為我們築起了一道鋼鐵防線。

疫情見證物推介人王麗雲與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工作人員社區黨總支書記陶久娣、網格員陳玲、社區志願者謝小玉、社區志願者廖清芝視頻連線。戰“疫”圖上的四心,“愛心”、“責任心”、“操心”、“擔心”說到了她們的心坎裡,每天三四個小時的睡眠讓這些基層工作者超負荷運轉,只為了保障社區的安全與生活。陶書記帶領的這支隊伍裡年紀最小的志願者謝小玉是00後,她是這個小區的居民。這次放寒假回家,趕上疫情。她每天都能看到社區的哥哥姐姐測體溫、送物資,感覺他們工作太多了,腳步就從來沒有停下來過。謝小玉覺得自己年輕、體力好,理所應當分擔一些,理應為左鄰右里坐墊力所能及的事。最讓她感動的是在婦女節接到了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的電話,祝她節日快樂。而志願者廖清芝的故事很特殊,她的兒子是社區物業工作的,一年前因病去世,在這次疫情來臨時,當她看到社區工作人員的忙碌和辛苦,想到自己兒子生病是得到的幫助。她決定用自己力量替她的兒子去幫助大家。讓網格員陳玲記憶最深的是,3月21日凌晨兩點,他們突然得知一名孕婦即將臨盆,因為疫情這戶人家裡沒有準備充足嬰兒用品。八個網格員在網格群中問社區的居民誰能幫助,沒想到所有的居民都很熱心的提供物資,像一家人一樣互相幫助。連線最後社區工作者一同演唱了《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表達對未來的期許。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祖國需要什麼 我們就生產什麼

2020年,“口罩”成為抗擊疫情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它為我們每個人建立起一道生命的屏障。而伴隨著疫情的突然爆發口罩需求大量激增,能否實現口罩的足量生產也成為了我們打贏這場戰役的重中之重。疫情見證物推介人王雷、李小萌推介的第四件疫情見證物,就是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全自動口罩生產機。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院長、項目總指揮李志強,和飛機發動機鈦合金材料打了三十幾年交道,當他接到“迅速研製口罩機,迅速投產投用”的任務後,第一個動作就是在搜索裡輸入“口罩機”。剛開始的時候,這些擅長造飛機的尖端人才,很多連口罩機長什麼樣都不清楚。李志強和他的團隊屬於完全“跨界”。但是儘管如此,他們只用了半個小時組隊完畢。用了4個小時裡完成任務評估、組建設計隊伍。用了3天時間完成圖紙設計,用了16天就造出了樣機,堪稱神速。節目中連線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院長、項目總指揮李志強,他說這次航空工業集團研製口罩機,採用了數字化的設計製造技術,這與研製殲-20飛機的技術是一樣的。無論是生產殲-20,還是口罩機,在投入實體制造之前,都是在電腦上進行模擬仿真,確保設計指標先進、製造工藝可行。這樣做的優點第一是快,比方說殲-20,從發圖到飛機首飛,只需要18個月的時間;這一次口罩機從研製到生產出首臺樣機,更是隻用了16天的時間。第二是質量好、可靠性高,這臺設備只要按動按鈕一次,就能連續不間斷的生產,每分鐘可以生產100片口罩,每臺機器的日產能達到14萬隻。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煤集團等等國家能源企業都在開足馬力生產醫衛用的聚丙烯。從聚丙烯,到熔噴布,再到口罩機,每家央企都發揮了頂樑柱的作用,彰顯了頂得住的能力與擔當。一個口罩的背後,是企業的合作,是產業的協同。“祖國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成為中國企業的口號,這一次應對疫情,也驗證了我們國家工業體系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態度和精神,無論什麼災難發生,家中有“糧”,心裡不慌!節目中,扎西頓珠、喻越越演唱《風雨無阻向前進》致敬風雨無阻向前進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武漢日記”見證著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在此刻手足相抵,悲歡與共

這兩個月以來,許多人拿起了手機和相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著當下關於武漢的點點滴滴,他們的影像與講述更成為了千里之外的我們瞭解武漢,感受武漢,陪伴武漢的一扇窗。疫情見證物推介人《東方時空》主持人王寧、沙晨、《新聞聯播》主持人李梓萌、剛強推介的第五件疫情見證是#武漢日記#影像志。從1月31日開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新聞頻道《東方時空》與央視新聞新媒體,聯合新浪微博共同發起了#武漢日記#影像志徵集活動。邀請網友們拿起手機和相機,記錄下此刻身邊的武漢。每天晚上八點都在新聞頻道播出。兩個多月下來,積累了數以億計的關注和討論。在我們這個時代,影像成為了特殊的見證物。四位推介人都被這些影響打動過,有把英雄的爸爸媽媽“借”出去的甘肅女孩,有用手機視頻記錄自己在方艙醫院22天生活的楊晶,有一聽說武漢的疫情,徒手薅了將近10萬斤大蔥捐了過去的剛剛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的嵩縣百姓,有當各個援鄂醫療隊逐漸撤離湖北時,武漢居民在陽臺高喊謝謝,各個地方的市民十里相送,警車全程護航的畫面。

清明特別節目《戰“疫”正清明》用五件疫情見證物感恩戰“疫”中的堅守與承擔

這場疫情讓我們看到每個平凡中國人身上的大義。14億人同時投入一件事,這瞬間集結的整體感和凝聚力,是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原因!同時,這次疫情蔓延至全球,國家之間的命運與共,體現在“風月同天”,也體現在“投桃報李”。疫情發生後,中國得到外國政府、各界人士以及國際組織的物資援助。中國人民銘記在心,“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國捐贈的抗疫物資和派出的醫療專家志願團隊,已經出發,使命必達。中國正以大國擔當,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節目的最後任魯豫、張蕾、王寧、尼格買提、沙晨、李梓萌、李思思、李梓萌、馬躍、剛強九位主持人共同唱響歌曲《堅信愛會贏》,獻給為疫情奔忙的醫護人員、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以及所有善良的普通人。戰“疫”正清明,堅信愛會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