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之惡,為什麼孔子這麼不喜歡紫色?

關於古代顏色的文化內涵系列中,我們一直在介紹五種正色,所謂的正色包含赤黃青白黑這5種顏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在文末有鏈接。今天我們介紹5種正色之外的一種顏色,紫色。

1. 紫色是怎麼來的?

我國古代將赤黃青白黑這5種顏色定義為5種正色,是有深刻的歷史和地理原因的。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5種顏色可以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到。再加上後期我國關於五行陰陽學說的發展,將這5種顏色定義為了正色。正色之外的顏色稱之為間色,間色的含義有兩種,其一是兩種正色之間的過渡色,位於兩種正色之間,其二是因為間色是通過正色之間的混合而成的。

紫色之惡,為什麼孔子這麼不喜歡紫色?

而紫色就是這樣一種過渡色,它位於紅和青之間。現在調色工藝的理論也是這樣的,用紅色和青色之間調成紫色。我國古代染子的主要工藝也是分為兩種,第1種是用紫色的顏料直接染色,第2種是通過紅色和青色的染料進行調和,形成紫色,分別做簡單介紹。

用自然界中的顏色來直接染色,是人類文明早期都會出現的一種行為,我國最早的紫色染料是紫草。在《爾雅·釋草》中解釋道"藐,茈草",晉代學者郭璞為其註解"可以染紫",在《山海經·西山經》:"北五十里,曰 勞山 ,多茈草, 弱水出焉"。《爾雅》和《山海經》這兩部文獻的成書年代都不晚於西漢早期,說明在先秦時期紫草就進入人們的生活。但是關於紫草如何染色沒有明確的記載,根據當時的常識可以推斷,是用新鮮紫草榨取枝葉進行染色。在唐代之前,紫草的用量都非常的大。但是現代工業研究表明,紫草中的色素不溶於水,在當時的工藝條件下很難大規模提取出來,到了宋之後,這種方法的染色工藝就逐漸棄用了。

紫色之惡,為什麼孔子這麼不喜歡紫色?

採用紅色和青色兩種混合來染紫色,成為宋之後最主要的染色工方法。前面的文章有過介紹,紅色的染料主要是蘇木和紅花,青色的染料主要是靛藍,《天工開物》介紹了兩種蘇木與靛藍套染的染色方法。

"入靛缸淺染,蘇木水蓋染"

"入靛缸深染,蘇木水深蓋"

兩種方法都非常類似,都是以靛藍染成藍色,而後套染蘇木的紅色,染工可以根據不同的配比來得到偏青或者是偏紅的紫色。

2."惡紫"是怎麼產生的?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現在紫色都代表著高貴,但在傳統的儒家文化當中,紫色是非常不受待見的一種顏色。非常著名的是孔子對待紫色的態度。孔子關於紫色在《論語》當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論述。

"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惡紫奪朱也成為傳統士大夫對於紫色的態度。孔子非常反對紫色替代紅色的位置,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說明在孔子當時的年代,紫色在上層社會是非常流行的,所以孔子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春秋時期的魯桓公、齊桓公都偏愛紫色,比如在《禮記》中記載"玄冠紫矮,自魯桓公始也",而齊桓公喜歡紫色更是出名的,當時有"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出自《韓非》)的記載。齊桓公喜歡紫色,導致當時紫色服飾價格上漲,五匹生絹都換不到一匹紫色的布。而上述兩位國軍的衣著是明顯不符合周禮的。所以將復興周禮作為一生事業的孔子,當然會發出上述感嘆。

紫色之惡,為什麼孔子這麼不喜歡紫色?

所以儒家文化中的惡紫並不是對紫色審美的一種態度,孔子憎惡紫色是因為不該穿戴紫色的人穿的紫色,只是對儒家所倡導的禮教等級的維護。

3. 對紫色的複雜情感

前文提到傳統士大夫受到孔子的影響,對紫色抱有一種厭惡。但是紫色一直沒有脫離人們主流審美的範疇。秦漢時期的官方史料中,雖然關於紫色禮服的記載很少,說明紫色很少用於貴族,但是在漢墓出土的一些陶俑或者是壁畫當中,可以看到大量穿著紫色服飾和配飾的侍從。說明當時的王公貴族雖然不身著紫色,但是紫色的侍從還是在宮廷中可以看到

。因為侍從的衣著往往不是自己決定的,而是由主人的喜好決定的,說明當時的王公貴族雖然自己不能身著紫色,但是對紫色還是有一種偏愛。

紫色之惡,為什麼孔子這麼不喜歡紫色?

隋唐時期,皇帝和官員的禮服當中,紫色依然非常少見。但這個時候紫色的公服逐漸增多,公服可以理解為官服。縱觀整個封建時期,紫色從未出現在禮服當中,但是自隋唐之後,紫色為公服體系當中的最高階的色彩(明朝除外,因為明朝的皇帝都姓朱,受了惡紫奪朱的陰影),隋朝時期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穿紫袍,宋朝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著紫色。

從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中可以發現,在祭祀,登基這樣正式的場合當中,紫色依然受到文化的束縛。而一旦這種束縛稍微減弱,紫色就會用它特有的視覺衝擊力進入人們的生活。

4. 紫色是如何變得高貴的

西方國家紫色象徵高貴是有它特殊的歷史原因的,西方的紫色染料主要是一種海螺,一種骨螺腮腺來染紫色。從25萬隻染料骨螺中,只能提取約14.17克染料,剛好夠染一條羅馬長袍,所以在羅馬元老院的貴族只是在袍子邊上鑲一條紫邊來象徵自己的身份。

在我國卻不存在這樣的現象,前文已經提到我國染紫藝主要是通過植物來完成的,相對容易獲得,並不存在物以稀為貴的特點。那為什麼唐宋之後只有高官才能身著紫色官服呢?

紫色之惡,為什麼孔子這麼不喜歡紫色?

當然這裡面的原因很多,很多專業的學者進行過專業的研究,比如從道教文化的角度分析,因為道教非常尊崇紫色,還有從文化束縛的逆反性上來分析。但是我覺得人類對顏色的偏好都是原始的生理上的起點。就像我前幾期文章中寫到,人類對紅色的偏愛可能是來源於對太陽的崇拜和對血液的敬畏。

我們人類的視覺範圍是400~760納米之間的波長,紫色是波長最短的那一段。不同的光進入大腦之後,被不同的視覺細胞所感知。低頻的視覺細胞對紅光的敏感程度要比高頻的視覺細胞對藍光的敏感程度要高很多,所以紅光會非常敏感。而紫色在眾多顏色當中就會顯得不醒目,這樣就增加了紫色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可能會讓人聯想到一些超自然的東西。並且紫色是位於紅和藍之間的間色,而紅色和藍色帶給人們的心理感受是相反的,這種矛盾更增加了紫色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因為紫色帶給人們的感受是多變的。所以正是這種最原始的神秘感,引起了人們最初對紫色的喜愛。當然這方面的內容還需要腦科學和心理學的進一步認證。

探尋顏色在文化中的內涵,歡迎持續關注!

本系列其他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