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时期,父亲一定不能缺位

父亲在扮演社会角色的时候,是尽责和完美的。但在扮演家庭角色的时候,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

男性在履行父亲职责的时候,大多是受“男主外,女主内”、“教育孩子是妈妈该做的事情”、“我得负责养家糊口”这些观念所影响。

很多人父亲会对孩子的养育进行分工,自己负责“养”,母亲负责“育”。这样的分工显然是不合理的,母亲与孩子更多的是建立情感的链接,而父亲与孩子建立的是行为、认知模式的链接

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时期,父亲一定不能缺位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时期来体现:

△第一个时期:幼儿期(3—6、7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幼儿园时期主要有四个特征

※游戏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

父亲无论是在动手能力还是创造能力上都要比母亲更强一些,因此,在陪孩子玩游戏这方面,父亲更擅长。

母亲和孩子玩游戏,更多的搭搭积木、拼接模型,但在父亲手里,废弃的纸皮也能变成玩具。

孩子在遇到新花样的时候,

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动手实践,进而促进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班杜拉的游戏学习理论指出,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模仿成人的社会活动,而学会坚持自己的权利的同时又服从游戏团体的要求

因此,父亲在游戏中带给孩子创造力和规则感都是母亲不能替代的。

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时期,父亲一定不能缺位

※言语能力不断发展

该时期是孩子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不仅仅是词汇数量的增加,词汇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展,同时,积极性词汇开始增多

但母亲说出来的词汇大多是柔和的、温柔的,而很少会像父亲一样说一些比较具有“威信”和强硬、刚烈的词汇

不同的词汇带给孩子的品质影响不同,母亲教育教会孩子形成温柔、细心等的品质,而父亲的教育会极大的影响孩子关于毅力、意志力、抗挫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品质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起着榜样、英雄的作用,男孩子能从和父亲的交流中,观察和模仿父亲的言语和行为,培养自己男子汉的气概,而女孩子能和父亲的相处中,变得更加坚强

父亲身上具有的品质和意志也是母亲所替代不了的。

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时期,父亲一定不能缺位

※抽象性和随意性的认知开始发展

该时期的孩子在思维发展方面:抽象逻辑性开始发展,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父亲的抽象逻辑能力是强于母亲的,父亲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更客观和理清逻辑,针对问题的关键着手,而母亲容易感情用事,这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的。

在户外活动时候,母亲大多是跟在孩子身边跑,时刻叮嘱孩子要小心,很少让孩子有机会进行触碰,而父亲会鼓励孩子去实践探索,不过度的担心孩子受到伤害。

母亲的行为阻碍了孩子向外探索的积极性,事情都替孩子完成,孩子就失去了乐趣。而父亲的行为促进了孩子良好的探索知识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过度的保护反而损害了孩子的求知欲,而求知欲是孩子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父亲身上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放手孩子探索的心态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时期,父亲一定不能缺位

※最初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社会性进一步发展

这个时期,父亲所起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形成性别角色认同

对男孩子而言,主要是从对父亲的认同中获得对自己性别的认同,也通过模仿父亲的言行举止习得男性化的性格特质

对女孩子而言,父亲是第一个接触的异性,她会从父亲对母亲的爱中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父亲在这个时期和女孩的关系,也将极大的影响长大后她与其他异性相处的模式

若这是时期缺失父亲的关爱,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从而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步入小学后学习成绩不佳。女孩子大多婚姻失败,因为没有见过正确的父亲的楷模,常常容易遇上“渣男”。

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孩子树立边界感和规则感。在孩子2岁的时候就有物主意识,开始产生占有感,四岁左右出现侵犯行为。

我们都说熊孩子背后肯定有一个熊家长,很多的熊孩子是因为母亲对孩子的宠溺,造成孩子道德感水平低,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当孩子每一次对外界的试探都得母亲的偏护时,孩子的是非价值观就开始不正确了。

父亲更多的时候是充当着严格的“法官”。虽然也爱孩子,但在孩子犯错时会狠下心来教育孩子,这时候就是在告诉孩子做错事的边界在哪里,这样孩子的道德感才会变强,在步入学校和社会的时候,更能遵守规则。

父亲的父爱是母亲的母爱所无法替代的。

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时期,父亲一定不能缺位

△第二个时期:青少年期(12—18岁)

该时期的孩子往往具有三个特点:

※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当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孩子开始产生性好奇,对于男孩子来说,生理上的特征自然是父亲更为清楚。有些男孩子会因为第二性征而产生困恼,这时候就很需要父亲的引导。

在孩子们产生性好奇的时候,进行性教育一点也不早。很多的青少年性侵案件和孩子早恋都跟不够及时的性教育有关。

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时期,父亲一定不能缺位

※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高涨

随着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高涨,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增强,强烈关注个性成长,同学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希望能够脱离父母的管控,开始出现叛逆

但因为青春期孩子心智的不成熟和价值观的不完善,都导致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行为是缺乏理性和大局观的。

这时候就需要父亲的陪伴和引导,青少年力量的开始增强、身高的增长,都会弱化母亲在他们心中的“威信”,在叛逆期的时候,父亲更代表“力量”的一方,对孩子的震慑也比母亲更强

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时期,父亲一定不能缺位

※社会性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叛逆期,也会通过违反规则或跨越边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父亲在为他们建立更细致的社会规范的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支持,让他们能更增强承担责任和承担后果的意识

在该阶段父亲的行为模式和情绪管控十分重要,若父亲脾气暴躁、经常会有暴力倾向,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就潜移默化的受到改变。

因为看到父亲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加上青少年的冲动性,遇到一点点的挑战,都容易让孩子做出反社会行为

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时期,父亲一定不能缺位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现代父亲对待子女的一个通病,就是在物质的给予上表现的极为慷慨大方,但在情感和精神上却给予的极为贫乏。

在抚养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都需要倾情投入孩子不仅需要接收从母亲那获得的教育和影响,也需要接收从父亲那获得的教育和影响。只有双方共同教育孩子,孩子才能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成长。

父亲这个角色不是在家庭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一个身份地位,更代表的是一份责任和爱。因此,别因为工作的忙碌或是其他的原因,而错过孩子的成长。

文章作者简介:咨询师尤可,专注于亲子关系、青少年、儿童心理,用文字剖析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