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聊聊“他”,少聊聊“我”

晚上吃飯的時候,張帆氣鼓鼓地和媽媽說:“今天我和劉星天吵了一架,他真是討厭!”

“為什麼?”媽媽一臉疑惑。

“他非說麥迪是最厲害的籃球球星,麥迪怎麼比得上詹姆斯厲害,我就和他吵了一架。”張帆接著說,“劉星天

真是太不夠意思了,本來我和他是最好的朋友,但是他有什麼心裡話都不告訴我!”

媽媽反問道:“那你都是把任何心裡話都和劉星天說嗎?你覺得每個人的喜好都一樣嗎?”

張帆聽完就不說話了,過了好一會才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也沒有把什麼都告訴他,每個人之間的喜好應

該都不完全一樣吧。”

我們總是不經意間這樣子,自己喜歡的東西希望別人也能夠喜歡,自己心裡藏著小秘密卻希望別人對自己毫

無秘密。但世界的豐富多彩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一樣,才有了彼此之間的溝通和思想上的碰撞。

多聊聊“他”,少聊聊“我”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以自己為中心的思維,因此凡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往往開口都是在談“我”的事。的

確,人們感興趣的往往是在談論自己的事情,而對於那些於自己無關的事情就會覺得索然無味。

但是,如果只有你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往往很難引起別人的興趣。就像孩子的媽媽總是會熱情地和別人說自

己孩子的事情,不過,如果別人尚未有孩子,那麼,在你看來是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別人卻不一定會有同感。

人們總是喜歡談論自己熟知的事情,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不妨在溝通交際中試試少聊聊“我”,不要總是談自

己的事情,多聊聊“他”,就可以發現“他”的需求,讓“他”多說說自己的事情,這樣,就會在溝通交際中讓別人愉

悅,就會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

多聊聊“他”,少聊聊“我”

在說話的時候,如果你不管不顧,只是一個勁地提起“我”,那麼就有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但是在交流

中,把“我”改成“我們”,那麼就會讓別人產生一種參與感,就容易博得別人的好感,增進彼此間的交流。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記者這樣子採訪:“請問當前我們······”或者“請問我們應該······”等表達方式,之所以用“我

們”這個詞就是要表現出“你也參加了”的意思。

福特說過一句話:“假如有什麼成功秘訣的話,就是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瞭解別人的態度和觀點。”我們能

夠了解到對方的思想軌跡,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擊中要害。

多聊聊“他”,少聊聊“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