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逼過自己哭出來嗎?

“等,入夜到白昏”

這幾天我去了不少地方。

去重慶吃火鍋,來成都逛寬窄巷子,報了個兩日一夜的團去山裡看日出,還發了不少看起來“生活還不錯”的 朋友圈。

應該不會有人想到,就在一週前,我剛剛參加過我爺爺的葬禮。

“不是沒良心就是傻”,從前的我或許和你一樣,會給出這樣的評價。

一。

大年初四那天我和我媽在外面吃飯,她接起了一通電話。

從她接電話的語氣就能聽出來那頭是我爸:他們的對話總是尖銳毛躁,針鋒相對的,那通電話也像往常一樣在簡短的交鋒過後掛斷了,我並不以為意。

直到菜上齊,我們各自把盤子裡的烤雞切出一部分移到自己碗裡的時候,她才用雲淡風輕的語氣說起:

你爺爺沒了。

或許是她的聲音太低,又或者是她的語氣太自然,我並不覺得自己聽到的是這五個字。

在我用開玩笑似的語氣確認過後,她又重複了一遍,隨後又順滑而迅速地把視線移向碗裡的食物,繼續下一口的進食。

你逼過自己哭出來嗎?

二。

我們口裡的爺爺是我爸爸的爸爸,但通常我會叫他外公。

因為我和媽媽的爸爸更親,小時候我常坐在他老式的笨重男士自行車的前槓上兜風,所以即使他去世很多年了,我仍然習慣把更親密的“爺爺”稱謂留給他。

至於我真正的爺爺,在我印象裡第一次見到他時,他已經快七十歲了,腿腳不靈活,對動畫片那樣的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低,我們的見面僅限於逢年過節象徵性的探訪和寒暄,所以感情並不深。

我們原本計劃初五那天去鄉下看看他們,順便帶些營養品過去,這本身是個巧合,但一牽涉到生死,所有的巧合都像在給出一個供你難過的由頭。

於是我抓住命運無常的這個點,努力調動所有的我對他的記憶,甚至在空白處腦補一部分他坎坷辛苦的人生,例如家境不好沒能讀上書,幾個子女裡除了一個女兒個個都讓他操心。

我費了一些想象力,再加上一點同情心,才成功把自己丟進了難過的氛圍裡。

但我媽只是淡淡的,不以為意地繼續吃飯,即使是被我反問之後她也只是回答說,

“那還能怎麼辦?不吃飯不睡覺了?”

“我們後天過去,你早點起床。”

回想起來,就是那一刻我對她冷漠的氣憤和不解消失了,轉而變成了對自己拙劣技巧的嫌惡。

我好像是突然間意識到,原來是不必刻意讓自己難過起來的,因為比起怎麼去難過,更重要的是,接下去怎麼辦。

你逼過自己哭出來嗎?

三。

“怎麼辦”這個問題並不很難回答。

幾乎在事情發生的一瞬間,所有人都自覺地走上了某條固定的軌道。

奶奶在搶救室外借了個手機通知我爸和其他幾個子女,大家從各個地方趕到鄉下家裡,安慰老人,把喪葬事宜一項項準備完畢,再各自通知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隔天的隔天再把他們接來家裡。

對此我爸解釋說,鄉下冷,沒那麼親的人晚點去也不遲。

我到現場時,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因為下雨,屋外搭了棚子,唱喪的人坐在門口吹著號子,到場的人們,大多數是陌生的,大家輪流按關係遠近對著遺像跪拜,起身後到門外互相寒暄著自己的近況,一切都熱熱鬧鬧的。

而奶奶看起來雖然難過,卻好像也被難得的親友相聚和繁雜的環節分了心,把自己的手覆上每個安慰她的人的手上,向他們搖搖頭顯出自己還好,已經準備好接下來自己一個人的生活的樣子。

我以為她只是逞強,但後來我媽告訴我,奶奶的幾個孩子已經在她的同意下把爺爺的很多東西都搬出了家裡,笨重的輪椅,厚重的冬季衣物,都趁著孩子在的時候分幾次丟到了村裡的垃圾場。

這次之後我才知道,原來節儉戀舊了一輩子的老人,只要下定決心,也能真的丟掉那些不再必要的東西。

她比誰都明白,即使是一個人,她也得繼續生活。

你逼過自己哭出來嗎?

四。

這次這件事讓我在唏噓之餘也想起之前的自己。

初中時因為一件小事和最好的朋友冷戰,原本每天聊天的我們好幾天沒說話,那幾天很難熬,白天我不敢和同桌多交談,怕她逗笑了我被朋友看見覺得我不在乎她,晚上一個人對著書桌,手在寫作業腦子裡卻全是怎麼樣才能挽回她。

但有次我上課時轉過身看她,她和同桌不知道聊到什麼,笑到了拍桌子的程度,那一刻我覺得又難過又生氣。

好像只有我一個人為了這段關係輾轉反側,她卻像個沒事人一樣照常生活。

於是那晚,在偽裝了好幾天的若無其事之後我跟我媽哭訴,我現在還能記得她的反應,她只是問我:

“那你們倆都什麼都不要乾了,就專心生氣好了?”

聽完這番話,我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那麼耿耿於懷,只不過是想通過某種情緒困境,來滿足自己可以暫時不用前進的惰性罷了。

但那終歸也是暫時的,該往前走還是要往前走。

你逼過自己哭出來嗎?

最後。

我寫下這篇文的原因,不是勸大家不要難過,因為我知道那沒有用。

我只是想說:你可以難過,但不必逼自己難過,更不用因此停下腳步。

畢竟所有的情緒,快樂,傷心,憤怒,悲傷,糾結,不知所措,不管它們從哪裡來,不管當時看起來有多龐大,說到底只是生活裡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小到可能很久以後你做某件事時才會突然想起,原來自己又往前走了那麼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