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港到底是搬还是不搬?官方给出最新回应……

搬还是不搬?身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秦皇岛港到底是搬还是不搬?官方给出最新回应……

近一年来,业内频繁传出秦皇岛港酝酿搬迁的消息,引发多方争论。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于近日公开表示:秦皇岛港煤炭运输功能是国家战略,不能由地方随意更改。同时,要求继续发挥秦皇岛港煤炭主枢纽港的重要作用,全力确保“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保持畅通。行业主管部门首次表明反对意见,这意味着,河北省政府提出的“秦港搬迁和煤炭转移”计划或将终结。

近日,有媒体进一步向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秦港股份”)董秘办人士求证,对方回复称:“公司没有收到过任何关于搬迁的通知或要求,若有动作,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秦皇岛港到底是搬还是不搬?官方给出最新回应……

兼具重要地位、良好经营,秦皇岛港为何还要酝酿搬迁?

消息最先在2018年3月左右传出,此后不同场合下,建设“国际知名旅游港和现代综合贸易港”的定位被河北省政府屡次提及。

“一方面,当地政府希望发展旅游、养老等环保型产业,煤炭为此必须撤出;另一方面,即使将煤炭业务迁走,承接方仍是环渤海其他码头,税收、就业等福利依然留在本省,起码站在河北全局来看,没有什么更多损失。可以说,搬迁一度是河北省政府希望并支持的计划。”一位曾在港口工作多年的内部人士透露。

另一位某能源央企的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证实,河北省政府曾明确定调,要求在3年内有力、有序、有效推动秦皇岛港口煤炭运输转移,并由曹妃甸港替代相关业务。“在其撤出后,环渤海港口的煤炭下水能力缺口将达1亿吨左右。包括尚未投产的华电5000万吨级码头在内,曹妃甸港虽有4个煤码头,但因呈现多家管理之势,总体很难形成合力,因此我认为并不具备承接1亿吨运量的能力。

此外,天津港也在调整港区规划,或将煤炭、矿石等散货业务迁出南疆港区,北方五港仅黄骅港和京唐港具备承接能力,势必造成部分煤炭转移至黄骅港通道下水。”

秦皇岛港到底是搬还是不搬?官方给出最新回应……

多方观点反对搬迁,且日前生产经营未现异常

搬迁不止停留在计划层面。去年9月,相关部门就曾对秦皇岛港提出“限量”要求,将煤炭日发运量限制在30万吨,较正常水平下降一半。业内纷纷猜测,该举措或是实施搬迁的“前奏”。

对此,秦港股份董秘办人士也向记者予以否认:“目前一切生产经营都是正常的,就算涉及到一些业务变动,也都是正常现象。

而在更多运输、煤炭行业人士看来,搬迁实属没有必要、也是不现实的做法。“且不说秦皇岛港为物质运输所承担的‘保驾’作用,就从自身归属来看,每一个港口都是国家的港口,并不单为秦皇岛市、河北省所有。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布局规划应由国家统一安排,而不是某一地自己说了算。从该角度,我认为交通部及时叫停是对的。”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彭传圣告诉记者。

彭传圣进一步表示,按照《港口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港口布局规划组织编制,并送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征求意见。“每个港主要运送哪些物资、发挥何种作用,交通部制定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也有明确说明。即便是调整,也要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运输格局、整体规划等。自行改动、搬迁的做法没有依据。”

持反对意见的还有经营者们。上述内部人士透露,搬迁消息一出,无论港口自身,还是相关煤企、电厂均强烈反对。“作为一个有着100多年发展史的天然港口,这里不仅坐拥优质资源,连封航时间都比其他港口短,多年来还形成了成熟的运输线路、配套设施等,重新再来的确是极大浪费。”

除没有搬迁的必要,煤炭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廷认为,从现实角度看,操作难度也很大。“抛开秦皇岛港的人员安置等自身工作,从承接方曹妃甸港来看,现有能力也无法承担。”

包括李廷在内的多位人士一致认为,秦皇岛港和大秦线共同构成“第一运煤大通道”,若要分流至曹妃甸港,现有铁运能力首先要相应增加。“说白了就是继续修铁路。而要投巨资改造配套的迁曹线等,不是一个港口、甚至河北一地说了算,既需要铁路等部门从中协调,也涉及选址、论证、设计、建造等系列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重复修建也是一项浪费。”

此外,“以现有运输条件,目前航道刚刚够曹妃甸港、唐山港、黄骅港等使用,且已出现拥挤趋势。若再加运量,航道、港口及铁路均是瓶颈。”上述内部人士总结称。

(以上文字转自中国能源报)

秦皇岛港到底是搬还是不搬?官方给出最新回应……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一季度,秦皇岛港煤炭运输逐渐走出低谷从二月份开始,同煤、伊泰等主力煤企纷纷将资源调回秦皇岛港

,支持了秦港煤炭吞吐量保持高位运行。一季度,秦港累计完成煤炭吞吐量再次位居北方港口第一位。尤其今年三月份,秦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要求,全力配合铁路部门,多调进优质煤炭;抢抓卸车,增加场存,吸引用户,平抑煤价,秦港也迎来了久违的车船双多景象。

秦皇岛港到底是搬还是不搬?官方给出最新回应……

去年9月中旬的“限量事件”,给秦港带来负面影响,部分用户质疑秦港运输的安全性,有的客户干脆选择在周边港口开垛、中转煤炭,造成秦港部分货源分流。去年四季度,秦港运输生产跌至谷底,煤炭吞吐量大幅下滑。

“限量事件”发生后,国家发改委先是肯定了秦港在煤炭运输中的重要作用,随后积极斡旋,迅速恢复了秦港生产,促使该事件得到妥善处理。今年3月下旬,交通运输部也发表了关于对秦港定位的讲话,从而巩固了秦皇岛港煤炭运输主枢纽港的重要地位。

秦港股份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秦皇岛港积极争取货源、运力,力图扭转不利局面,国家有关部委也力挺秦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秦港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客户的吸引力。秦港运输生产的恢复,标志着“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两项重要工程有了可靠保障,沿海煤炭运输将变得更加畅通。

秦皇岛港到底是搬还是不搬?官方给出最新回应……

笔者认为,秦港不能撤出煤炭运输领域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一旦撤出,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二是会破坏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三是会影响社会稳定,四是曹妃甸港富余的运能太少,五是南方煤炭需求还在快速增加。

秦港搬迁大记事

2018年3月7日,有报道称,河北省正在酝酿将煤炭港口从秦皇岛迁出,未来秦皇岛港将聚焦旅游码头和集装箱码头业务。随后,有媒体披露,秦皇岛港二公司将率先退役,人员将转入曹妃甸港。

2018年9月中旬,发生了震惊煤炭圈的“限量事件”,即:为配合秦皇岛市环保治理,从9月15日起,限制秦皇岛港装船作业量,每日不得超过30万吨,并且港口调出量至年底将控制在1.8亿吨,2019年秦港将减产至1.3亿吨;后经国家发改委积极斡旋,七天后,限量被迫改弦易辙。

秦皇岛港到底是搬还是不搬?官方给出最新回应……

2018年11月14日,一次煤炭论坛上,有煤炭分析师称,秦港二、六公司可能先被转移至曹妃甸港。去年11月19日,曹妃甸区人民政府与同煤集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将曹妃甸作为同煤集团煤炭运销下水主要基地,逐步把全部在秦皇岛开展的下水煤炭业务转至曹妃甸。

2019年3月初,

多家媒体报道,秦港股份与同煤集团、曹妃甸港集团拟成立合资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曹妃甸港区码头六期、七期项目,是秦港为煤炭向曹妃甸转移做准备。

在大家以为秦皇岛港煤炭码头搬迁已经尘埃落定之时,交通运输部的定调却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搬还是不搬?秦皇岛港处境微妙。

秦港为什么“被搬”?

秦皇岛港到底是搬还是不搬?官方给出最新回应……

众所周知,秦港股份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干散货公众码头运营商,甚至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而且,由于秦皇岛港具有客户群范围广、煤种多等优势,秦皇岛港场地堆存着山西、内蒙、陕西、河北等地发运的140多个煤种,下游用户有电厂、冶金、化工、建材等客户。大型煤电企业如中煤、神华、伊泰、同煤、浙能、国电、中石化等均在秦皇岛港安家落户,秦皇岛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难以替代。根据秦港股份2018年年报显示,港口全年完成营收68.77亿元,成为秦皇岛市GDP强有力的贡献者。

那么,将这样“金饭碗”拱手让人的背后,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2018年9月9日,河北省旅发委印发的《河北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规划》提出,在4地设立免税店,争取在2020年底建成1个国际邮轮码头、3个高标准游艇码头。这一个国际邮轮码头就是秦皇岛邮轮港。2019年年初,秦皇岛市发改委、市规划局、等单位负责同志赴天津、青岛、上海学习考察自由贸易港(区)、国际邮轮母港等规划建设工作。在河北省里相关实施意见中提到,将打造秦皇岛国际邮轮旅游目的地;加快秦皇岛西港搬迁改造,规划建设秦皇岛国际邮轮母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邮轮企业,支持开辟至国内沿海城市、日韩及俄罗斯的海上航线;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国际邮轮访问港岸上游旅游产品;鼓励和吸引邮轮研发制造及其他配套企业落户;支持秦皇岛争取邮轮口岸入境外国旅游团15天免签政策,规范简化通关手续。

秦皇岛港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2016年,秦皇岛全市旅游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就达到了10.1%,直接带动就业16万人。据秦皇岛市统计局数据,2018年1-10月,秦皇岛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849.35万人次,增长18.8%;旅游总收入730.85亿元,增长27.3%。2018年秦皇岛全市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42.05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890.26亿元,增长8.3%,以旅游业为首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是大势所趋。面对打造一流旅游城市的需求,冒着滚滚黑烟的煤炭码头似乎和旅游宣传册上的绿水青山格格不入,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煤炭码头带来的环境污染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面对邮轮港日益蓬勃的建设需要,煤炭码头似乎需要加速“让位”。

于是,京津后花园的定位,对邮轮母港的“眼红”和河北三大港口错位发展的需求,促使河北省对秦皇岛港搬迁表现出迫切的希望。河北省委省政府多次调研秦皇岛港时,都表示要加快推进港口转型升级。搬迁一说,似乎已成定局。

秦港搬迁,影响几何?

从原本传言承接秦港煤炭资源的曹妃甸港发展来看:

目前国投曹妃甸港设计煤炭运输能力1亿吨/年,曹妃甸华能码头5000万吨/年,煤二期5000万吨/年,曹妃甸华电煤炭码头今年拟投产3500万吨,预留1500万吨,曹妃甸港煤炭码头整体设计吞吐能力为2.5亿吨。2018年,曹妃甸三大煤炭码头完成煤炭接卸约1.28亿吨,虽然秦港股份在曹妃甸新投建的煤炭码头六期和煤炭码头七期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亿吨,但距离其建成投产至少还需一两年的时间,5年内,一旦秦港撤出煤炭运输领域,环渤海港口煤码头运输能力将骤降至6.29亿吨(含将于2019年9月份投产的曹妃甸港华电煤码头),到2023年,环渤海港口群的煤炭运输量可能会出现约2.49亿吨的缺口。

如果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能力真的下降到6.29亿吨,是无法满足南方沿海沿江地区用煤需求的。去年,环渤海港口发运煤炭数量就已经达到了7.27亿吨,但这还没达到顶峰;未来几年,沿海地区煤炭需求还会逐年继续增加。在环渤海港口煤码头近期富余一定能力,而远期紧缺的情况下,秦皇岛港煤炭运输主枢纽港重要地位需要得到巩固和加强。

从另一方面来说,目前,国内所有的大型煤电企业均在秦皇岛港中转货物。作为老牌运煤港口,秦皇岛港,较其他港口具有中转能力强,场地垛位多,更适合贸易商交易,仍是煤炭市场的“晴雨表”,煤炭价格的“风向标”。其煤炭交易情况,价格的走势,库存变化以及煤炭吞吐量的增减,影响着煤炭市场的走势和煤价的变化。作为老牌的能源大港,煤炭市场已经依托秦皇岛港在秦皇岛市形成了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因为煤炭而形成的产业聚集已成相当规模,港口上万名职工和下游企业各从业者也不容小觑,若要搬迁,造成的人力、设备浪费将会十分巨大,对市场而言也将会是一场不小的波动。

除此之外,秦皇岛港拥有大秦铁路来承接煤炭运输

,作为世界上运输能力最大的专业煤炭运输线路,它采用双线电气化重载技术、大规模的自动装卸系统和直达运输方式,依托万吨级装车站点和中国最大的煤炭接卸港秦皇岛港,形成了完整的煤炭运输体系。如果秦皇岛港煤炭码头外迁,大秦铁路的线路规划也需要重新调整,这将使得秦港搬迁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变得更复杂繁琐,也需要更大的财力来统筹规划。

此外,在曹妃甸港投资建港的代价也不小。不但要几百亿元新建一个3亿吨通过能力的煤港,还要投巨资改造迁曹线,新建大唐线。

再者,外界对依托秦皇岛市的旅游资源发展邮轮港的计划也并不看好:

一方面,2018年,中国排名前五位的邮轮港已占据了市场份额的95%,邮轮港市场集中度已经非常高了。秦皇岛市要搞邮轮港,但是在城市的航班密度和高铁密度等吸引周边客人方便抵达港口的条件上,缺乏与国内北方邮轮大港,如跟天津市和大连市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即使国内排名第一位的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市场份额已经占到56.1%,并有四个码头投入运营,但是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要想盈利也面临较大困难。秦皇岛市即使成功将煤码头改成邮轮码头,盈利前景也十分堪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