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欣賞《五牛圖》——“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一牛絡首四牛間,弘景高情想象間。”——乾隆《五牛圖》題

一副描畫家畜的《五牛圖》,為何能成為中國十大傳世之作,並且被稱為“鎮國之寶”,我們來看看五牛圖背後的故事。


名畫欣賞《五牛圖》——“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五牛圖全圖

《五牛圖》是現存最古老的紙本繪畫,尺幅也並不大,畫面以牛為題材,這在中國古代是少有的,取材非常有特色。作者韓滉,後官拜宰相,不過雖然身居高職,但韓滉依然關心農民疾苦,經常深入民間考察,這幅《五牛圖》就是他在田間多次觀察後所作。這在古代士大夫畫家中並不多見。

名畫欣賞《五牛圖》——“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五牛圖局部

畫怕出名豬怕壯,《五牛圖》問世後多次易主,先後經歷過南宋內府,元代時經趙伯昂、趙孟頫、元太子等人之手,明代項元汁等收藏過,後到清代被乾隆收藏。清朝末年,《五牛圖》被轉到中南海瀛臺保存。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圓明園,此畫被德國人搶走後帶到香港拍賣,被當時匯豐銀行買辦吳衡孫購得。1950年初夏,周總理收到一封神秘的信件,信中說到當年被八國聯軍洗劫的《五牛圖》近日將在香港被拍賣,本來打算拍下此畫讓其重返祖國,但是對方要價10萬港幣,自己一個人無力購買,所以寫信給總理,希望國家出資買回國寶。當天晚上,周恩來就給新華社香港分社發出緊急電報。信報中只有幾個字:“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名畫欣賞《五牛圖》——“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五牛圖局部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打算買下此畫,連回臺船隻都已經準備好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拍賣公司突然宣佈撤拍!原來,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黃作梅發現自己被跟蹤,立即向上面做了彙報,並且和自己的弟弟黃作才聯合演了一場好戲,黃作才在明吸引國民黨特務,黃作梅“失蹤”,實際是去聯繫了這次拍賣的委託方吳衡孫,希望買下此畫,黃作梅跟吳衡孫聯繫上以後,吳因為破產所以打算拍賣寶物,最後吳衡孫願意6萬港幣成交。黃作梅兄弟就這樣以沒有預想到的低價搶回了寶物。為了避免夜長夢多,當晚,奉周總理之命,《五牛圖》就被經由廣州運回了北京,回到故宮時,畫面洞孔累累,故官博物院組織專家,用了幾年時間,才將它修復完好。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直到如今。

名畫欣賞《五牛圖》——“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五牛圖局部


名畫欣賞《五牛圖》——“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五牛圖局部


名畫欣賞《五牛圖》——“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五牛圖局部

《五牛圖》,黃麻紙本,縱20.8釐米,橫139.8釐米,在橫捲上畫了五條神態、性格、年齡各異的牛。傳說,韓滉畫這幅五牛圖,是以其五兄弟性格為模型,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人物。五牛圖的構圖一字排開,韓滉重點表現五頭牛的造型和神韻,由於沒有過多的背景去烘托,所以佈局非常不容易。畫家通過左右對稱的佈局很好地解決了構圖單一的難點,正中間的牛,面對觀眾,不僅起到了平衡畫面的作用,而且這頭牛張口嘶鳴,似乎在呼應其它同伴,增添了畫面的前後呼應,充滿了立體的畫面感。造型上用線條不僅把五牛的靜態之美表現了出來,也將動態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反襯出畫家的畫工極為精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