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夜雨丨盧作孚與北碚公園

上游•夜雨丨盧作孚與北碚公園 - 趙賓

盧作孚與北碚公園

趙賓

今年4月14日是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127週年誕辰,也是盧作孚開鑿的“城市綠洲”北碚公園建成90週年。北碚是抗戰時的“小陪都”,在20世紀40年代聯合國製作的一張世界地圖上,所標註的中國城市僅有三個,北碚是其中之一。北碚因嘉陵江環抱,處縉雲山麓,是座花園城,花園城裡有座中國較早的城市公園,它就是盧作孚與北溫泉公園相繼開鑿的北碚公園。

1930年,盧作孚任嘉陵江三峽峽防局局長,為了發展北碚地方經濟文化事業,拆毀東嶽廟神像,建成了峽區博物館,開闢周圍20多畝墓地和30多畝荒破農地,開建公園,取名“北碚火焰山公園”;1936年更名“北碚平民公園”。1950年被北碚軍管會文教部接管更名為現在的“北碚公園”。

火焰山上湧現出來的綠洲

在盧作孚次子盧國紀先生著《我的父親盧作孚》載:在短短几年裡,北碚的市容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顯著的標誌是北碚平民公園建設起來了。

從1929年末開始,盧作孚就為平民公園的建設進行了精心的規劃。他依據火焰山的自然地形,哪裡應當建動物園,哪裡應當興修鳥禽欄,哪裡應當建水池,哪裡應當築花圃,哪裡應當修路徑,哪裡應當砌石級;甚至路應多寬,石級每段應有多少步,都一一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平民公園就是依照他的設想修建起來的。

在峽防局的一次主任聯席會上,盧作孚主持專門的公園建設問題,決定由各機關主任擔任公園建設指導專員,由各單位包乾,投入義務勞動。盧作孚帶領其弟盧子英等人親自劃線打樁,進行統一佈局,全面規劃。

公園的建設者都是北碚新營房受訓的各期青年學生士兵。盧作孚帶領這些青年以忘我的精神,用自己的雙手和兩肩,從嘉陵江邊一擔一擔地挑鵝卵石和河沙上火焰山建造公園,為北碚民眾開闢出了這片美麗的園地。除了飼養虎豹狼狐的洞窟是聘請泥石工人建造外,公園的的一池、一路、一草、一木,都是盧作孚領著青年學生親手自己幹,凝聚著勞動的汗水和辛勞。

1932年2月20日,《嘉陵江日報》刊載“盧作孚吊劉蜀鵑等哀辭”中說“溫泉北碚,兩有公園,鋤土砌石,築路蒔花,遊人所賞,泰半士兵為之,手槍兵者,其間精英,曷堪耗損!”他們從江邊選取各種色彩的細卵石嵌築三合土路,鑲成花紋圖案,並用卵石在路上嵌上築路者的隊名,一直存留下來,成為艱苦創業的最好見證。

盧作孚派人到江北縣的靜觀場陸續買回筆柏、丁香、羅漢松、黃秧、垂絲海棠、白玉笛、玉蘭、雙桃花等花木,又從重慶買來蘇州柏、刺柏、側柏、月季、單格梔等多種花木在公園種植,在火焰山上創造出了視野寬闊,林木茂密,環境優美,鳥語花香,造福後人的一塊綠洲。

上游•夜雨丨卢作孚与北碚公园 - 赵宾

抗戰遺蹟清涼亭

在公里綠樹叢中,有一幢朱漆圓柱、琉璃翠瓦、建築面積近250平方米的兩層閣樓——清涼亭。

清涼亭原名“慈壽閣”,建於1935年。盧作孚的母親六十大壽,親朋好友紛紛前來饋送禮儀賀壽,盧先生辭謝不收,乃改捐獻給公園。盧作孚將壽禮3500銀元用作在公園“之字路”下的九倒拐修建了這座典雅閣樓,供老百姓觀賞。後來,盧作孚覺得“慈壽閣”名字太狹隘,就改名為“清涼亭”,並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清涼亭”銘碑。這幢座落綠樹叢中,地勢幽靜,建築別緻的亭子,把公園點綴得更加瑰麗。傅琴心曾賦詩“千峰萬壑鬱蔥籠,出峽春波宛似龍;更倩紅樓涼一角,江山頓覺太玲瓏。”

1939年2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攜妻來到重慶後,就住在清涼亭,並掛上了“曉莊研究所”和“育才學校籌備處”的牌子辦公,成為了陶行知在渝創辦育才學校的發脈地。在此期間,梁漱溟、董必武、林伯渠等知名人士常來此與陶行知暢談時事。陶行知還在亭中寫了一系列“曉莊研究”報告,其中的重要內容便是“兵役宣傳之研究”。在陶行知倡議下,北碚發起了志願兵運動,先後有三批志願兵共計479人奔赴抗日前線。

2008年,清涼亭被正式納入重慶市抗戰遺蹟名錄。

紅樓藏書樓價值連城

公園大門旁的一幢黛瓦紅牆、飛簷翹角的樓房,是盧作孚1932年修建的,也是他在北碚修建的笫一大建築物,1946年後成為一座“藏書樓”,人稱“紅樓”,最初作為盧作孚創辦的中國西部科學院和兼善中學的校舍。抗戰伊始,西部科學院遷往文星灣,兼善中學遷往雞公山下毛背沱,紅樓用作中央銀行北碚辦事處;抗戰勝利後為北碚圖書館。

資料記載,北碚圖書館成立於1946年,為峽區圖書館、西部科學院圖書館和民生公司圖書館合併而成。建館之初即選出晏陽初、盧作孚等15人組成理事會,張從吾為首任館長,館址選在紅樓。

據北碚圖書館同志介紹,盧作孚一直重視古籍保護,曾特批資金用於收集流落民間的古籍和珍貴資料。抗戰期間,張從吾就曾受他之託,趕赴成都,用50兩黃金購,一大批古籍。後在館藏古籍、字畫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梁漱溟捐獻的《金農硃竹並題立釉》。金農傳世的畫本來就不多,而留有梁漱溟墨寶的《金農硃竹並題立釉》更是絕無僅有,其收藏價值和市場價值難以估量。館藏明代中期“吳派”的開創者沈周所繪的《水墨山水立軸》同樣價值不菲。2010年,沈周所繪的《松窗高士》立軸的拍賣價為1.523億元,而館藏《水墨山水立軸》的市值也不低於此價。館藏的清朝道光年間出品、採用六色套印技術的《杜工部集》等21部古籍,近年來入選了《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前些年,紅樓一層闢為盧作孚紀念館;2012年峽防局舊址修繕開放,盧作孚紀念館移往;紅樓一直為北碚圖書館紅樓藏書樓,藏書80多萬冊,其中館藏珍貴文獻歷史資料35萬冊,形成了以文史典藏為特色的藏書體系,1994年就被國家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館藏價值連城。

他走了,他又回來了

上游•夜雨丨卢作孚与北碚公园 - 赵宾

1952年2月8日,盧作孚在重慶家中突然“走”了,享年59年。消息傳到北京,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深感惋惜。

2月12日,盧作孚被安葬在重慶南岸龍門浩,後於1999年10月被奉遷到北碚公園火焰山頂“作孚園”。

為追思盧作孚先生,北碚人民於1989年4月在北碚公園火焰山頂建成了“作孚園”。北碚人民把盧先生迎接回來,作孚園中置有各種盧作孚的碑文、浮雕。

他走了,他從這片綠洲把鄉村建設的思想理念傳遍了中國,他從這水峽江駕著“民生輪”駛向了海外······

他又回來了,回到了深深眷念的他的那份土地和北碚人民之間······

“忠實地做事,誠懇地對人。”“個人為事業服務,事業為社會服務。”“願人人皆為園藝家,將世界建成花園一樣。”盧作孚自勉。

幾多回憶,幾多鄉愁,繫著情,帶著愛,銘刻在作孚園的碑文上,社會各界名人對盧作孚先生寄予了高度的評價。周谷誠稱他是“北碚開拓者”。晏陽初懷念他“我一生奔走東西,相交者可謂不少,但惟有作孚兄是我最佩的至友······作孚有理想,有大志······他極富創造力,富有實現理想的才幹和毅力。”梁漱溟誇讚“作孚先生胸懷高曠,公而忘私,為而不有,庶幾乎可比於古之賢哲焉。”黃炎培說“把他的精神分析起來,他是耐苦耐勞的人,是大公無私的,是謙和周到的,是明決爽快的,是虛心求進步的,是富於理想而勇於實行的。”毛澤東高度評價他是“不能忘記的人”。

上游•夜雨丨卢作孚与北碚公园 - 赵宾

(作者系民建中央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民建重慶市委理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