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这是南宋诗人、词家赵友直所作的《立夏》一诗。“薰”是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此处应泛指花草带来的香气。“一夜薰风带暑来”这句诗贴切地写出了夏天来得突然。原先刚读这首诗时,并不喜欢,一句一景,散漫无奇,现在看来,这样写也有它的意义,正所谓“大巧若拙”,无味处正是有味处,无心时正是有心时。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立夏·气象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一般为阳历的5月5日至7日。

据记载,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它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季开始的日子。同时,人们也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蛄(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以取得好的收成。

立夏·农事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安徽:麦香迎立夏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立夏·传说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上海旧校场年画:诸葛亮七擒孟获

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立夏·习俗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南通学生汉服迎立夏

迎夏仪式。“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江西:立夏“称人”斗蛋乐

立夏“称人”。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饯春。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尝新活动。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斗蛋游戏。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立夏吃蛋拄心。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

立夏·养生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立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大好时节。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立夏·饮食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温暖的春季已经结束,炎热的夏季即将开始。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夏季的营养消耗较大,而天气炎热又影响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如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梨等新鲜果蔬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立夏过后,便是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平安的愿望。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福建小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这与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风俗有点相似。“七家粥”与“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立春·事记

1527年5月6日,立夏,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攻入罗马,有人以为这是文艺复兴的结束日。在洗劫罗马的过程中,负责保护教皇的瑞士近卫队为履行职责掩护教皇而惨烈战斗,损失达四分之三。

1536年5月6日,立夏,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下令翻译《圣经》,使每个教堂都能拥有英文版《圣经》。

1821年5月5日,立夏,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

1835年5月5日,立夏,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条铁路在比利时开通,从布鲁塞尔至梅赫伦。

1905年5月5日,立夏,俄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峡覆没。

1919年5月6日,立夏,五四学潮扩大到全国。

1921年5月5日,立夏,孙中山大总统宣誓就职。

1922年5月5日,立夏,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29年5月5日,立夏,粤桂战争爆发。

1945年5月5日,立夏,国民党决心反共到底;布拉格反德起义爆发。

1946年5月5日,立夏,重庆临时政府还都南京。

1949年5月5日,立夏,欧洲委员会宣告成立。

1952年5月6日,立夏,中央批转《关于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方针、速度与地区分布问题的报告》。

1955年5月5日,立夏,战后重新武装西德的巴黎协定生效。

1980年5月5日,立夏,英国人攻进伊朗大使馆救出19位人质。

1983年5月5日,立夏,卓长仁劫机事件。

1986年5月5日,立夏,中国翻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五十卷全部出齐。

1988年5月5日,立夏,中日尼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成功。

1989年5月5日,立夏,邮电部决定在中国所有城乡分两步实施邮政编码:即先从书写寄件人邮政编码开始,过渡到既写寄件人又写收件人的邮政编码;邮局先从人工按码分拣处理邮件,过渡到使用机器分拣处理邮件。

1992年5月5日,立夏,中国专家当选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法国足球史上最严重的惨案。

1994年5月5日,立夏,也门爆发全面内战。

1995年5月5日,立夏,日美第三轮汽车贸易谈判在加拿大破裂。

1996年5月5日,立夏,诗人艾青逝世。

1997年5月5日,立夏,我国第一台医用机器人主刀手术台;科场作弊专用书《五经全注》露面开封;法国女探险家克里斯蒂娜·贾楠抵达北极。

1998年5月5日,立夏,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隐姓埋名50载纳粹战犯沙基克被引渡回国。

2000年5月6日,立夏,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宣誓就职。

2003年5月6日,立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挂牌。

立春·诗词

立夏这一天,古也称春尽日,一般骚人墨客,惜春心事难免多情,春愁付诸诗词,邀朋聚饮,留下很多传世佳作。同时,夏季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所以,古代和现代的诗人们也留下了很多感叹夏天生机盎然的诗词。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九章·怀沙》中说:“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意思是说:初夏天气盛阳,百草万木茂畅。我独自一人长久地悲伤,远远走向南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所以,屈原的这首《怀沙》一般认为作于其临死前,是他的绝命词。这首诗讲述了作者“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而不能见容于当时的心情,为自己遭遇的不幸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希望以自身沉江而亡来震撼民心、激励君主楚怀王。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在其诗《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频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孟夏就是初夏。这首诗写夏天之景自然天成,如“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读之令人身临其境;而后四句写诗人的夏日情趣,同样也是妙不可言。

唐代诗人韦应物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立夏日忆京师诸弟》:“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诗人以此诗将初夏之景与思人之情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其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其《夏日山中》中说:“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意思是:诗人手把白羽扇,把衣服挂在石壁上,自己裸体在青林中,接受松风的洗礼,这是何等的逍遥自在啊。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积雨辋川庄作》中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一取声;漠漠,意为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如画一般。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极好的例证。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的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诗《江村》中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首联描写环境,一个“抱”字描绘出了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颈联写人事之幽:老妻画棋盘,幼子弯针当作钓钩,各得其乐,也就引出了尾联中别无他求,心满意足的心境。

北宋诗人王令素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甚为推重。他的《暑旱苦热》也不例外:“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其诗《初夏即事》:“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首句静,次句动,三句高远,景物稍虚,却写出光明、温暖和特殊的香气——麦气,结句写另一景,绿阴幽草。无愧于前人评价王安石的诗有唐人之境界。

北宋词人苏舜钦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欧阳修评他的诗"笔力豪隽"、"超迈横绝"。其诗《夏意》:“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风拂面之感。笔致轻巧空灵,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其诗《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其另一首诗《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诗人虽身处高位,事务繁忙,却观察细微,令人钦佩。

宋代薛澄《立夏》:“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燠,音同玉,意思是热。稠,此处指颜色深绿。好一副初夏之美图呈现于眼前。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其另一首诗《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不如起身惬意感受这种清新与闲适。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夏日田园杂兴(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是一首写景诗,四句都在写景。田园夏日之美跃然纸上。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其另一首诗《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前一首诗写诗人寒食立夏之间省坟的“白发凄凉老境催”情绪,后一首诗写出了夏天之美,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槐树和柳树绿荫中道路横斜;湖水涨起来有时欣赏鹭飞,青草身处总有蛙鸣。好一幅山居美景!

他的另一首诗《立夏》:“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还有一首《立夏前二日作》:“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的文天祥《山中立夏用坐客韵》:“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在我们印象中异常刚烈的文天祥原来竟有如此惬意的诗作。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立夏五首其一》:“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明初的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诗《立夏前一日有赋》:“渐老绿阴天,无家怯杜鹃。东风有今夜,芳草又明年。蚕熟新丝后,茶香煮酒前。都将南浦恨,聊寄北窗眠。”

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蔡汝楠工诗,弱冠即以诗闻。明·蔡汝楠《山中立夏即事》:“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其另一首诗《将出峡立夏前作》:“蜀江云里唤钩釐,几片残花万树稠。未换征衣逢入夏,一年春事在行舟。”

明代诗人张掞《立夏日晚过丁卿草堂》:“江上茅堂柳四垂,又逢旅次过春时。雨多苔蚀悬琴壁,水满蛙生洗砚池。风浦萧萧帆过疾,烟空漠漠鸟来迟。避喧心事何人解,窗下幽篁许独知。”“雨多苔蚀悬琴壁,水满蛙生洗砚池”的景象令人浮想联翩。

沈周,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其诗《立夏日》:“乍认东庄路不真,有桥通市却无邻。山穷借看堂中画,花尽来寻竹主人。烂熳笺麻发新兴,留连樱笋送残春。与君再见当经岁,分付清觞缓缓巡。”果然一副“留连樱笋送残春”的印象山水画作在眼前。

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其《首夏山中行吟》中说:“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首夏,就是初夏的意思。古人的表达很灵活,尤其在诗歌中。《首夏山中行吟》所写苏州西郊一带村女当垆煮酒的景象,让人读起来像吴语一般,轻快闲谈,很具姑苏特色。

当代诗人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诗人将南、北方进行对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这也就是“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的原因吧。

立夏·谚语

说立夏时景色的谚语: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春争日,夏争时。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说立夏时农事的谚语很多,如: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一穗两穗,一月入囤;麦秀风摇,稻秀雨浇;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风生火龙雾生疸;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小麦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立夏大插薯;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立夏芝麻小满谷;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立夏种绿豆;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立夏前后种络麻;立夏种麻,七股八杈;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立夏种姜,夏至收“娘”;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立夏三日正锄田;锄板响,庄稼长;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种在犁上,收在锄上;锄下有水也有火;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头遍锄不好,到老一地草;春锄深,夏锄浅,秋天锄地似刮脸(指早春作物)。

「二十四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漫话立夏

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下狠心,五、六、七遍莫伤根;头遍挖(间苗),二遍抓(深锄),三遍四遍大锄拉(浅快锄);头遍开,二遍栽,三遍四遍跑起来;头遍苗,二遍草,三遍四遍顺垄跑;头遍高粱,二遍谷,三遍棉花要深锄;稠倒高粱稀倒谷;稠谷稀麦,十有九坏;稠谷好看,稀谷吃饭;不稀不稠,才能丰收;适当密植不误地,一季收成顶两季;不稀不稠庄稼旺,秋收到来粮满仓;留苗不长眼,管好也减产;拣苗如上粪;谷茎圆,莠茎扁,莠草脆硬,谷叶绵;谷子根扩杈,莠草杈扩杈;挖苗不除根,大棵抱小孙;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不密不稀,三千六七;不密不稀,三千六七,薄地还可五、六、七(千);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棉花定了苗,株间快松挠;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狠锄行间,细锄行边,匀搂株间,保墒保暖;锄头早,僵瓣少;棉花勤锄草,秋后拾花早;力量麦子锄头谷;锄草不论遍,越锄越好看;护根草,长到老;垄里有根草,好似毒蛇咬;丰产不丰产,全靠掏垄眼;要想虫害少,除尽田边草;地边锄杂草,病虫都减少;地湿温低苗病重,深锄勤锄病减轻;春锄杂草少,夏锄棉苗好,秋锄如拾金,冬穿新棉袄;小麦开花,蚂蚱跳打;旱涝荒蝗紧相连;先涝后旱,蚂蚱成片;杈多株矮心皱肿,玉米得了病毒病;苹果梨子早疏果,密度适当产果多。(相关资料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