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本次的設計作品,是樸開十向自用的辦公室。自己做為自己的甲方,在設計之初,設計師先進行了一番自我需求剖析:


1.作為辦公室,首要訴求是能讓大家有一個優良的辦公環境,一個舒適、平等、自由的空間,且滿足未來5年內公司發展的預期需求。

2.同時作為一家成長中的設計工作室,品牌形象展示與客戶到訪接待,也是本空間的重要訴求。需要剝離出傳統辦公空間的感覺,有一個相對鬆弛舒適、具有藝術感又不喪失商務性的空間。

3.既然自己作為自己的甲方,希望整個空間徹底能融入自我意識及公司理念,讓“樸十”無處不在,打造一間小而精美的“樸十展覽館”。


l 以一個簡單的幾何形狀來構建空間秩序


“建築師通過使一些形式有序化,實現一種秩序,這秩序是他精神的純創造;他用這些形式強烈的影響我們的意識,誘發造型的激情;他以他創造的協調,在我們心裡喚起深刻的共鳴,這時我們感受到了美。

——勒·柯布西耶 ”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原始空間為面積200㎡的平層住宅,缺乏寫字樓的規整空間基礎,空間節奏分隔且零碎。我們將原始空間全部重組,以幾何形狀來構建空間秩序,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解決複雜的問題。


STEP 1

一個U的Key Word


我們首先在整體空間中,拉出一個大U形,讓所有流線圍繞著這個U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U的西側為 電梯間+前廳組成的ZoneA形象導入區

U及其延伸邊界形成了ZoneB綜合區,接待、會議、頭腦風暴、形象展示等多重功能都安置在這個核心空間。

U的東側為ZoneC辦公區 , 在整個空間的最深處,與A/B區域對外的功能區分開來。

而在主空間的西北角,設置了一個隱藏的ZoneD“充電站”,遊戲室、茶水間、冥想放空都在這裡進行。與其他空間的黑白灰色調不同,採用大面積墨綠色作為主要色調,充滿含蓄而濃郁的生機。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區域之間完全開敞,不設門扉,模糊的邊界讓使用者在空間中自由流動,觸發對話。


STEP 2

建築形體錘鍊空間敘事


作為主秩序之外,在每一個獨立空間中,我們都使用一種幾何形體來建立這個空間的性格,再通過光影統一這個空間的情緒。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拱形Camber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電梯入戶的設置,讓每一位到訪者在電梯打開的一瞬間,在窄小的電梯間,就會建立對品牌的第一印象。因此我們在沒有任何外部自然光線的電梯間及前廳使用了拱形和線性燈帶形成視覺張力,並且通過一圈從天到地360°圍合的燈帶,形成一個完整拱切面去加固形體認知。純粹的大面積灰色,褪去了顏色的外殼,剩下的是光與影的交織,把人迅速帶入到這個空間所傳遞的品牌氛圍中。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牆上的環形山的造型,增加了單純中的趣味性,在水泥塗料營造的“質樸鈍感”中,唯一精緻的LOGO,直擊人心。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像每一個博物館和美術館在進入之前,都會有一個介紹的“序言”一樣,在這個形象導入區域,我們也設置了一個樸開十向的“序言”,但不是品牌的歷程或組織介紹。而是用一些符號化的語言,把整個辦公室的設計手法和空間手法展示出來。我們堅信,作為設計師,作品就是我們最好的品牌代言。

雙向U Double U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綜合空間,是人流的聚集,也是視覺的聚集,因此需要有一個空間邊界的限定。但作為空間的樞紐,它與其他區域又需要是融合的。我們採用了吊頂U+燈帶U的”雙向U”形成如膠囊形狀的空間限定。5米長的桌子,配合外拓的弧形邊界,讓視線往前拉伸,增加了空間的張力與力量感,同時可以滿足20人舉行會議和沙龍,承載了多種功能需求。而長桌也是一個U形,在整個空間中,把U不斷重複強調,再在最小的U的半圓圓形,用一個頂柱石形成空間形態的畫龍點睛。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在U形的延伸尾端,是一個有些“多餘”的空間。如果把這個空間也納入U形範圍,過於狹長的比例會影響美感。而如果在這個空間設置為其他功能空間,則又會破壞U所構築的氛圍整體性。我們索性將這個區域的功能性“浪費掉”,做了一個“看畫角”,掛上一副由湖北青年藝術家趙胤傑創作,曾在湖北省美術館展出的油畫作品《彌合》。濃郁的深海藍,是整個空間裡唯一的一抹“有色調”的顏色,也是藝術的靈感繆斯。

圓形 Circle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在茶室,目之所及,都是圓,內凹的弧形牆,地面環形燈帶,圓桌,圓窗,圓形的牆面裝飾,清透的白色,與燈帶散射的泛光照明,形成一個沒有邊界的對稱空間。牆面的水波紋不鏽鋼,根據人的動態產生不同的折射光影,又像靜謐水面中盪漾開的漣漪。

“須知一盞花前酒,佔得韶光,莫話匆忙,夢裡浮生足斷腸。”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圓所代表的生命哲理與精神原型,讓駐足在這個空間的時光都染上了幾分禪意。

穿插 Through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陽光最充沛的南向空間,設置為大家的公共辦公區域。這個軸線是大廳軸線的偏移,地面嵌入一根直線銅條,與天花板的直線燈條相互呼應強化空間軸線,將空間引向窗邊。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矩形材料架嵌入了牆體,特意的傾斜,增加了趣味性與靈動性,也刺激大家的創造力。


l 衝突是一種美學,也是一種態度


“沒有時間,時間只是意識的錯覺。意識締造了東南西北,生死未來。當意識成為時間,上天、下地、東、西、南、北、生門、死位、過去、未來,這十大方向便成為一個可被締結的空間。

——獨立藝術家 · 林萬山”


樸開十向,是一支年輕的團隊。全90後陣容,成立不到5年。追求質樸,卻拒絕平淡;偏好現代主義,也崇敬古典語彙。衝突與融合,是我們的日常。


為了完善空間的完整性,我們將原始陽臺合併到了空間整體中,將陽臺的剪力牆頂面做成了石器的“拱券”,卻又把券心石去掉,隱喻了古典的手法用一種現代的形式呈現。


視覺焦點“雙向U”的頂部材質,一半是極具科技感的拉絲不鏽鋼,一半是最基礎的原始頂。強大的材質反差,增加了形態聚焦之外的視覺張力。而空調的出風口設置為螺旋風管造型,更讓這份張力,在機械感美學的動力加持之下,噴薄而出。彷彿一艘飛船的發動機,驅動著樸開十向的創意前進。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地面與桌面統一採用了具有古典質樸感的水磨石,用胡桃木局部點綴調節,在石材的冰冷堅硬中融合一絲溫度感。而桌子的支撐部分採用不鏽鋼,現代科技屬性的材料,與胡桃木、水磨石、及清代的頂柱石形成衝突對比。不鏽鋼撐著清代頂柱石,是古代和現代的交匯。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綜合空間的書架採用不鏽鋼定製,嵌入牆體當中,以樸十的LOGO形狀作為分隔,彷彿LOGO破牆而出,是品牌符號的強化。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整體空間配色,大面積採用還原材質質樸之感的“黑白灰”,而牆面的材質也保留了最能體現建築形體感的原式混凝土牆體和肌理塗料。在重構空間的同時,也尊重原始的結構,新加的牆以肌理塗料,與原式的牆形成材質的區分。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所有線管都使用明裝的KBG線管,全都露在表面。除了呼應空間“機械感美學”之外,也在以純淨空間裡的點線面,豐富視覺上的細節。線管旁的牆體“裝飾”,其實是把原始的牆皮鑿掉,漏出混凝土牆體,施工師父隨手鑿就的形狀,頗具藝術感。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看畫角”供大家坐著賞畫的長凳,用最基礎的建築材料,混凝土的立方體堆砌成“凳腿”,一塊亞克力的透明板子作為“凳身”,精緻與粗糙形成的衝突對比,讓這個藝術空間更具有藝術的戲劇性。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在自己的“私屬創作空間”中,我們將頂面與牆面連成一個曲面,形成一個包裹的氛圍感,從頂上傾瀉而下的“靈感之光”,牆面上掛著的從薩伏伊別墅帶回的柯布西耶的設計作品集合,一切都是我們喜歡和舒適的樣子。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過年放假的前一天,陰雨綿綿的武漢,在那天放晴了。陽光透過窗臺擺設的3稜鏡,折射出一道彩虹,落在了“船長和他的水手”上。感恩這條開鑿與創造之路上,陪伴我們一起走過的你們。在未知的未來,我們有星辰和大海。

開鑿與創造 樸開十向新辦公室設計


設計機構:樸開十向設計事務所

網站:www.puresdesign.com

郵箱:[email protected]

空間設計師:熊天宇張筱鍇

設計執行:陸宏達 馮程程 李燦燦

項目地址:湖北省 武漢市和平大道

項目面積:210m²

完工時間:2019.12

攝影:張筱鍇

文案:農瀅瀅

Design agency: Pure’s Design, Wuhan

Website: www.puresdesign.com

Mail: [email protected]

Space designer: Tianyu Xiong, Xiaokai Zha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Hongda Lu, Chengcheng Feng, Cancan Li

Project Address: HePing Avenue, Wuhan, Hubei Province

Project Area: 210m²

time of completion:Dec, 2019

Photographer: Xiaokai Zhang

Editor:Yingying N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