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

游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于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唐二陵依山为陵,冈阜环抱,形势甚佳,南唐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东为钦陵,西为顺陵,二陵均为砖结构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盗掘,但陵墓建筑完整。前者刻字填金,标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后者有数以百计的男女宫中侍从俑、舞俑以及各种动物俑,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见。

游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发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册、陶俑等尤为珍贵。玉哀册记录了封建帝后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据。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最终结束,将近八年的残酷内战,不仅使文治武功的唐朝社会遭到空前浩劫,而且使开元盛世的唐朝政权由盛转衰并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884年,历时九年的黄巢起义最终失败,气息奄奄的唐朝也在维持23年后于907年最终灭亡并从此进入天下大乱、藩镇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902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割据江淮、定都广陵、封为吴王,逐渐成为江淮地区最有实力的藩镇之一。杨行密之子杨渥继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逐渐独掌杨吴大权。927年,徐温去世,其养子徐知诰继其爵位并于同年扶吴主杨溥称帝,但仍以大丞相身份继续掌握杨吴实权。937年,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为“齐”,年号“升元”,不久又自称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之四世孙,自改姓名为李昪,将国都从广陵迁往金陵,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先后经历烈祖李昪、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三代,并因此成为古都南京的十个朝代之一。

游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

南唐立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对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结好契丹,对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经济文化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943年,李昪驾崩,其子李璟继承帝位后,改变先主“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不仅乘闽国内乱出兵占据建、汀、漳三州,以此与吴越形成对峙态势,而且在与北方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的寿州一战中,尽失泗、濠、楚等州,只得上表柴荣划江为界、尽献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两县等江北之地,并自去皇帝尊号、改称“江南国主”、奉周正朔、迁都洪州,自此国力大损,不复昔日强盛。961年,中主李璟驾崩,其子李煜继位后复都金陵,其虽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内政不修、佞佛成性、宴乐无度、亲小人、远贤臣,以至怨声载道、人心涣散,对外虚与委蛇、两次拒绝赵匡胤面圣要求,以至在与宋朝军队的战争中节节败退,最终于976年金陵城破、奉表投降、被押开封,并因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被宋太祖毒死、归葬邙山。南唐虽是偏安于淮河以南的藩镇王朝并在延续39年后最终被北方新崛起的宋朝所灭,却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对后世宋朝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游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为烈主李昪的钦陵和中主李璟的顺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从地铁安德门站乘公交755线约一小时后抵达祖堂山公墓,再由公墓西侧小路向北约500米后左拐,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唐二陵。二陵背依祖堂山,遥对云台山,草木葱茏,风物宜人,确是“背倚天阙,面直云台”的形胜之地。走进墓园大门,两侧分别为李昪赐名的凤凰池和镌刻李璟、李煜诗词的碑廊。凤凰池不大,但来头不小,相传李昪在祖堂山幽栖寺笃崇佛道时,一日路经此处,见有凤凰栖息嬉戏池上,遂心血来潮,特赐名“凤凰池”。如今凤凰早已不在,剩下的只有池中萎谢的枯荷和池边鹅黄的岸柳。池北岸是南唐二陵陈列馆,内有陶器等出土文物,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尊双人首龙身俑,这一《山海经》曾经记载过的神兽,首尾两端均为人首状,身为龙形,雕刻粗犷,造型奇特。

游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

碑廊建于一片山林之中,不长的碑廊内,一字竖排着27块现代名人书写的李璟和李煜诗词石碑。碑文上的书法虽是行草隶篆皆有,但其中的词文更为引人入胜。李璟和李煜虽是割据一方、万人之上的帝王,却是独步古今、天下无双的词人。而李煜以亲身经历、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撰写的那些流传千古的词文,更使其进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独特境界,以至出现先知李煜、方知南唐的奇特现象。在此不妨抄录二位词人的几首词文,以飨各位博友:“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渑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李璟《浣溪沙》)”。“一钩明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回,惆怅落花风不定。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李璟《应天长》)”。“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游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

沿着陵园小径北行,路过一口守墓人曾经使用的水井遗迹和一座仿木结构的记事碑碑亭以及一对后人补立的望柱后,小道由此分开为东西两路,向东不远即是钦陵,向西北十多米则是顺陵,二陵均由南唐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均是依山而建、封土为陵的砖结构多室墓,陵冢呈圆形,早年曾遭到盗掘,但陵墓建筑基本完整。钦陵建于943年,是南唐烈主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陵墓,其封土堆直径约30米,高约5米。墓道全长21.48米,宽10.45米,高5.3米,分前、中、后 3个主室,中间有过道相连,两侧各有5间侧室,合计13室。墓门和3个主室的壁上砌凿倚柱、阑额、立枋、斗栱等装饰,上墁泥浆,石灰粉刷,并绘制缠枝牡丹、宝相花、海石榴花及柿蒂纹、仰覆莲纹等花卉纹饰彩画。前室长4.50米、宽3.85米,中室长4.56米、宽 4.45米;前中两室两侧均为青砖砌筑,上部均为青砖垒成、逐渐收窄的穹窿顶结构,犹如深邃莫测的星空一般;中室北壁中部上方有一青石横额,上面以祥云烘托着一幅“双龙戏珠”浮雕,其五爪金龙、遍体鳞甲、昂首吐气、张牙舞爪之状,大有凌空欲飞之势;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士像,相貌威严,神态逼真,令人望而生畏。后室长6.03米、宽5.90米,两侧为青石砌筑,上部原为青石垒成的穹窿顶结构并绘有日月星辰等彩色天象图,现因结构受损改为几块青石支撑且不见彩画;地上为青石板铺面,上面凿刻象征江河行地的蜿蜒浅槽,中间安放先主李昪和宋氏皇后棺椁的石棺床侧面,浮雕着三条舞龙并刻有缠枝、海石榴花纹。

游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

顺陵位于钦陵西北侧约五十米处,建于961年,是南唐中主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陵墓,墓道全长 21.90米、宽10.12米、高5.42米,其布局和结构与钦陵基本相同,也分前、中、后三个主室,不同的只是主室和侧室减为11间且建造较为简朴,三个主室全部为砖结构,没有天象和河川图象,也没有石刻浮雕等精美装饰。南唐二陵的建筑和出土文物,不仅反映了南唐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和对唐代文化的模仿与承袭,而且显示出在继承大唐文化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对研究唐宋时期的陵园建筑、帝王陵寝制度、文化绘画艺术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走出阴暗清凉的顺陵,外面依然是孤独寂寥的山林,没有凤阁龙楼,没有如织人流,只有独自品赏南唐与南唐二陵的自己。沐浴着春日的阳光,自己突然失却了刚才还有的太多感想,只能默诵着李煜这首《破阵子》词静静离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