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我只想做兩件事:討老婆、搞錢

26歲的我只想做兩件事:討老婆、搞錢


到了25、26歲這個年紀,談婚論嫁成了繞不過的“坎”。


不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不論是和長輩還是晚輩見面,交談三分鐘內一定會問及到你的婚戀情況。


以前,總覺得被催婚的人過度放大了其中的“悲催”性。


直到現在才明白,這個話題聊起來是真!的!很!煩!!!


“我沒念上清華,難道是因為我不想嗎?”


我也著急啊,可結婚又不是買菜做飯,拎個菜籃子去菜市場溜達一圈,回家就能做上一桌佳餚。


著急有用嗎?


沒找到,就是沒找到;

縱使情深,奈何緣淺,有什麼辦法?


總不能像找工作一樣,沒遇到合適的就隨便找一家先混著;然後把日子過得像打卡一樣無趣吧!想尋找什麼樣的伴侶,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相信心底都有一杆秤。


總不能我要黑糖饅頭,你給我包子,還美其名曰的說都是麵粉發酵,還加了餡;這樣但凡是個人,他都會生氣。


婚姻問題上,很多人都押上了自己的一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遇到合適的自然就結婚了,沒遇到就放著吧,如果只是為了湊合生活選擇結婚的話,那倒是把自己的人生活淺薄了。


沒找到,彆著急,愛你的人已經在路上了。


26歲的我只想做兩件事:討老婆、搞錢


除此之外,還有個問題,讓我隔三差五老失眠。


人到了25、26歲,除了想討個老婆,最最苦惱的就是怎麼搞!錢!!


畢竟,房子、車子是剛需,讓自己家人過得更好是每一個男人應該肩負起的責任。


不誇張的說,現在只要不偷、砸、搶、騙、不違法,能搞錢,我都願意做。


“因為,想要的生活,太美好;想買的東西還是很貴。”


以前總是很天真的以為那些有錢人都是家族傳承,或是站住了風口,趕上了好時候。


直到今天看完了一個美國的紀錄片,看到最後竟為自己之前幼稚 的想法感到羞愧。


紀錄片名字叫《富翁的谷底翻身》,一個百億身家的富翁,承諾他要用90天,拿著100美元到完全陌生的城市進行創業,90天后如果估價達到100萬成功,反之則失敗要自掏腰包100萬出來。


100美元,55歲,完全陌生的環境;他的處境看起來比我們差太多。


剛開始他也只求能活著,四處翻垃圾,撿東西去賣,去餐館試著做了臨時工只為吃一頓免費的午餐。為了省錢,吃睡都在車上解決。


後來倒賣輪胎、倒賣車子、倒賣房子,很快他擁有了自己創業啟動資金。

26歲的我只想做兩件事:討老婆、搞錢


在整個創業的過程中,他一直用倒逼的方式逼迫自己完成任務。他最大的目標是90天創造的出一家價值100萬美金的企業。


他做的任何事,都是在向著這個目標前進,過程曲折且艱辛,但目標卻很明確。


創業初期,調查城市發展背景、人民喜好、政策傾斜力度、創業過程中該碰的壁,該撞的南牆,該走的彎路,他一樣也沒有少。


剛開始招人的時候,他開出的是一張張空頭支票,員工全都不計薪酬,支持他創業。選出來的人都各司其職,大家統一夢想,統一步伐,以開一家燒烤啤酒店為結果倒逼著所有人向前走。

26歲的我只想做兩件事:討老婆、搞錢


這讓我想起李剛講過一件趣事:

幾年前,他老婆想買一套學區房。

他一算存款,連首付都不夠。

於是建議:攢點錢再說吧!

當然,最後胳膊沒能擰過大腿,老婆東挪西借,硬是把首付給付了。

結果才過兩年,房價就翻了倍。

李剛高興得不得了:“幸好買了。”

論盤算能力,李剛遠在老婆之上。

“我有十幾年投資經驗,再複雜的金融工具,我也一清二楚,而她連買個銀行理財還要問人家保不保本。”

但這事,李剛一開始就陷入了窮人思維。

“我沒有思考學區房是不是一個必須而且合理的目標,而是首先考慮錢夠不夠。”


這就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

●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

●富人思維的特點是目標導向

窮人思維買房,首先考慮:

“我存款有多少,月收入多少?

再倒過來推算,

自己該不該買房,買什麼房。

富人思維買房,首先考慮:

“我要不要買房,想買什麼房?

然後再算,還差多少,怎麼解決。”


我們天天嘴上嚷嚷的: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其實差距就是這樣開始一步步拉大的。

這是我第一次瞭解一個企業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雖然只是一家燒烤店,但付出的心血,面對的困難,承受的壓力,一點都不小。


那些表面風光無限的大公司,當初可能也就是一個領頭人帶著幾個不服輸的年輕人做的一個小小的夢,只是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把夢想變成了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