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積蓄被孫子投入網絡遊戲,奶奶稱養了只“狼”

成都的胡奶奶近日去銀行取錢時,發現銀行卡里的數額不對,原本五萬元的積蓄只剩下兩百元。追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10歲的孫子以學校需要為由,騙取她的信任,不知情的情況下開通網上支付功能,充值線上遊戲。得知真相的胡奶奶欲哭無淚,只能狠心說自己養了一頭“狼”。

胡奶奶的孫子現在在就讀小學四年級,父母離異,由於父親經常需要外出打工,只能拜託給奶奶照顧。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年幼的孫子只能尋求網絡世界的慰藉,遊戲世界的精彩絢爛與勝利的快感,使得孩子精神上獲得了滿足,於是便沉溺於此,甚至不惜瞞著家人重金消費。


5萬積蓄被孫子投入網絡遊戲,奶奶稱養了只“狼”

其實像這樣類似的事件已經屢見不鮮,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標準與消費水平的不平衡,很多父母為了維持家中生計,常常選擇外出打工,只能將孩子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然而因為老人精力不足,沒法理解新一代的世界與想法,巨大的代溝無法使孩子講出內心的苦惱,加上是非觀還未成型,易受到誘惑,沉迷於電子產品,出現網癮等衍生問題。

5萬積蓄被孫子投入網絡遊戲,奶奶稱養了只“狼”

孩子的童年生活在留守或單親背景下,缺乏人性滋養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健全人格塑造機會缺失,在性格外向性、親和度、負責任能力上都低於普通群體的平均水平,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得他們格外容易受到蠱惑。孩子轉而找到情感的替代品--電子產品,沉迷遊戲,沉迷於奇幻的網絡世界,逃避現實,封閉自己。但網絡的世界就像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對於自律性差、辨別能力弱的青少年來說,無異於是悲劇的根源。

5萬積蓄被孫子投入網絡遊戲,奶奶稱養了只“狼”

小鷺君認為,家長們應該定期與孩子進行交流,坦誠相對,深入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即使工作再忙,距離再遠,也能通過電話視頻進行溝通,不要等到孩子網癮成型後才加以重視。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逐漸戒掉網癮,而不是採用強制的手段,以下是小鷺君給予的一些建議:

5萬積蓄被孫子投入網絡遊戲,奶奶稱養了只“狼”

1、尋找孩子迷戀網絡的原因(如性格內向、成績不如意、人際關係衝突等),每天與家人、朋友交流一小時以上,身上攜帶積極提示卡,及時記錄其變化和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積極鼓勵。

2、幫助孩子通過各種渠道瞭解網癮的危害,幫助他們尋求網絡之外的替代性愛好(如運動、音樂、舞蹈、繪畫等);把電腦放在客廳而不放在臥室,有利於家長監控;瞭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徵和網絡知識,並主動與孩子一起使用網絡,一旦他們過度使用網絡,進行有效干預。

對於這件事情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關注小鷺君,與進行我互動呀!

圖源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