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教师到大毒枭的传奇人生

《好心先生》讲述了霍德华·马克思怎样从一个好学生变成毒品的犯罪专家。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霍华德·马克思本是一位牛津大学的研究生和教师,在那个激扬的年代,他决定放弃学业转而去贩毒,同时以此让他深爱的女孩茱迪注意到他的不同和卓越。接下来的近20年的时间里,他逐步建立起了自己庞大的毒品王国,曾经拥有43个假名,89部电话以及25个注册公司洗钱账号,成为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毒贩,更成为当时英国头号通缉犯。在霍华德不断的与各方势力交锋的同时,茱迪也在惴惴不安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他的毒贩人生也渐渐走到了尽头。

穷教师到大毒枭的传奇人生


对于犯罪题材影片,特别人物传记,切入点常常让人犯难,一不小心就可能因为让犯罪性感化而让影片立场受到指责。而本片中的霍华德·马克思本身传奇的经历就已经让其处于一个民间英雄的地位,他享受着因为他的犯罪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作为牛津高材生,他也以高智商罪犯的形象而被蒙上了另一层神秘的面纱。正是其不同于一般出身街头的枭雄的身份,其故事先天就充满了看点,更何况他接下来建立的庞大的毒品帝国,从故事性上看,有知名传记打底,本片的吸引力已经很高。

而导演显然试图作出更深层的解读,霍华德的故事实际上涵盖了毒品文化的各个层面,包括了社会和个人对于这一灰暗领域观点的变迁。在60年代,人们或许更多谈论毒品的娱乐性效果,因为大家对于毒品长期效用了解不深,认为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这也是霍华德对毒品和它背后的生意观念形成的年代。而在导演看来,当时人们尚能理性的使用毒品,直到里根政府对毒品“宣战”引发了后续的社会扭曲,而他正试图揭示这样的荒谬。导演试图通过霍华德的经历客观的表现人们如何将自己置身于与毒品的怪异关系中,他不想将霍华德刻画成一个恶魔,也不会为他歌功颂德,这两种极端的定位都是他试图避免的,他更希望以一个传奇毒枭的经历,表现毒品在英国,乃至世界地位的变化,以他的解读引起人们从时间线索来探索关于毒品这一社会顽症的解决之道。

穷教师到大毒枭的传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