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奸詐”的人玩不了政治,劉備在臨時之前都在玩政治

一、背景介紹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的夏天,白帝城中靜悄悄,靜的有些毛骨悚然,我們的先主此時此時就躺在殿中唯一的塌上。


此時的劉備心中感慨萬千,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

他悔恨,不該不聽子龍,孔明的建議,夷陵之戰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蜀漢都快打沒了;

他痛心,不該中途斥責黃權,讓黃權離開自己;

他難過,不該連營百里,讓幾萬蜀漢子弟魂散他方,讓父母沒了兒子,讓子女沒了父親;

他憤怒,不該讓二弟守荊州,明知道關羽性格傲慢,還讓他鎮守這重要的戰略要地;

他無奈,自己顛沛流離一生,就要在這裡終究了,他還沒有安排好身後之事。

最終!劉備命左右急召孔明等人來白帝城安排後事。

孔明等人緊急來到白帝城待詔。

劉備清楚,自己走後,兒子劉禪一下子挑不起大梁,他於諸葛亮可以說是情同兄弟了。

在病榻之前,他拉著諸葛亮的手說,“亮亮啊,我是真要涼了,可惜我的禪兒還小,以後蜀漢的大事就要拜託亮亮你了,那小子能幹,你就輔助,不能幹的話,你就上”。

孔明聽後也是淚眼迷茫,拉著先主的手說,“備哥啊,我不行啊,我不敢有著非分之想啊,備哥你就不要為難哦了,亮亮我實在幹不了啊”

就這樣,就過幾個回合,孔明答應了選擇的臨終託付。

孔明以為事情就這樣就定下來了,誰知道劉備又說:“亮亮啊,我擔心你一個人太累,我讓李嚴當你的副手把,有什麼髒活累活都讓他去幹吧”

孔明只能接受先主的囑託,蜀漢形成了“亮正嚴副”的託孤局面。

說完之後,交代了兩個兒子和趙雲幾句

然後,先主就在這白帝城,不是自己的故鄉,勝似自己的故鄉的地方永遠的閉上了雙眼。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玄德走完了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留下了一堆未盡的事情等著兒子完成。


“不奸詐”的人玩不了政治,劉備在臨時之前都在玩政治

二、我們需要玩味一下劉備託孤之前的那段話

根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的記載,是這樣的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段話。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意思就是說,亮亮你的才能比曹丕要強十倍以上,你肯定能讓蜀漢安定,最後畢竟統一天下。


難道這句話是客套話嗎?

不然!

這句話才不是客套話呢,那為什麼劉備會說諸葛亮的才能很牛,這些都是公認的,何必要說出來呢?

其實這句話是為後面要說的話做鋪墊的,我們尚且看看。

“若嗣子可輔,輔之”

因為有了劉備說諸葛亮的才能勝曹丕十倍,才說,你這個才能要輔助劉禪成就大事,而不是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你自己就可以安定天下了。

劉禪當時17歲,對於古時來說依然已經成年了,可以擔當起國家的重任的。

你諸葛亮卓越的才能,曹魏的曹丕現在國力昌盛,你要好好輔助劉禪,不能說一下子打敗曹魏,但是你還是要把劉禪輔助好好的,讓蜀漢安定,讓國家統一。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句話的意思就說說,亮亮啊,如果劉禪實在不行的話,那你就上。


對於這樣的解釋,我是持懷疑態度的。

當時劉備託孤的時候,劉備的兩個小兒子,劉永和劉理也在現場。

政治有的時候就是含糊的,不是那麼的直白,特別是在古代官場上。

所以說這句話,我的理解應該是這樣的。

“如果說劉禪實在輔不起來,爛泥糊不上牆的話,那亮亮你劉永和劉理之間一個來輔助吧”

這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劉禪在成都,而劉永和劉理來到了永安。

劉備此時跟孔明說這些話,其實也是把另外兩個兒子也託付給了諸葛亮。


“不奸詐”的人玩不了政治,劉備在臨時之前都在玩政治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句話是諸葛亮答劉備的話。

意思是說“我一定會盡到我作為輔佐大臣應盡的職責,會效仿古代先賢的節操,以致於付出我的生命”

如果劉備的意思是說諸葛亮自己取代劉禪的話,諸葛亮的回答肯定會有惶恐之意。

在這裡可能大家要說,演義中諸葛亮有惶恐啊。

但是我們要以真實史料為依據。

《三國志》作者陳壽以謹慎出名,史料還是可以考證的。

其實大家也可以細細的去思考和品味一下,一定要站在可觀的角度去考慮。


“不奸詐”的人玩不了政治,劉備在臨時之前都在玩政治

三、一名優秀的政治家不會將所有的權利都給一個人的

是的,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會駕馭人心,會平衡不同派系之間的矛盾。

在蜀漢當時就主要有三個派別:荊州派、東洲派、益州本地派。

如果只讓諸葛亮輔助,那麼諸葛亮肯定會打壓東洲派和益州本地派。

這樣的結果肯定會讓三個派別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可能會對團結不利。

已經滅亡的東漢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所以劉備安排了李嚴作為諸葛亮的副手,一起輔佐太子治國。

李嚴這個人,也是頗有戰功的,劉備也是很看的上他的。

劉備在時,一直將他升為尚書令。

李嚴有在荊州任過職,後來曹操霸佔荊州,李嚴奔蜀,投奔了劉璋。

所以說李嚴和三派人都有聯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三派之間的鬥爭。

另外,李嚴和諸葛亮素來不睦,這樣一個人作為諸葛亮的副手還是很好的。

讓諸葛亮在做任何事情都會想到李嚴怎麼想,李嚴會不會反對。

但是劉備這麼好的安排,後來卻被諸葛亮因為押運糧草不利,直接貶為平民。

後來諸葛亮五丈原死後,李嚴也鬱鬱寡歡,也隨諸葛亮去了。

其實這麼一個安排是很巧妙的,但是劉備沒有想到的是,李嚴會犯錯,導致所有的安排都功虧於潰啊。


“不奸詐”的人玩不了政治,劉備在臨時之前都在玩政治

四、說在最後

歷史已過千年,三國這段歷史讓人看了是熱血澎湃,年少看三國,也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看完前半部分,到夷陵大戰之後每每看到,心裡就非常的難過;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待事情也比較理性了,覺得曹操不是那麼壞,劉備也不是那麼的好,在年長一些,慢慢研究《三國志》,覺得三國的每個片段都應該值得我們去思考,每一場戰鬥都值得我們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