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數據科技集團CEO林道進:把無序變有序 讓數據更有價

他是我國傳媒科技界的優秀精英,“新聞技術”(也稱傳媒科技)、“新聞採編系統”的概念定義者,第一屆“王選新聞科技傑出人才獎”獲獎人,多次榮獲“王選新聞科技創新獎”大獎,憑藉其多年從事科技工作的歷練與積累,儘管學術上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的概念解釋林林總總,對大眾來說甚至是含混晦澀,在多次的部委內部講課和公開演講中,他的概念定義與解析,卻能以簡馭繁、意蘊深刻,更是天高雲淡、回味無窮。

“把無序變有序、讓數據更有價”,“只要數據在、一切皆可能”,“大數據三段論”,雖然隻言片語,卻是道破天荒。

浩如煙海的碎片化信息,目前已經成為高節奏重壓下現代人無法逃避的現實,紛繁雜蕪的無序訊息,解構了大部分中國人的有序人生。面對海量的信息,人們處於“尋之無序,棄之可惜”的尷尬境地,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讓工作更加沉重,生活更加瑣碎,創業更加艱難,創新更加曲折。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在這些雜亂無章的信息中,其實也“魚龍混雜”“臥虎藏龍”,雜亂的信息如能有序利用,也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絕且儲量豐富的“金礦”。因此,如何在這些無序的信息中“大浪淘沙”就顯得十分重要。林道進教授提出的“把無序變有序,讓數據更有價”這一觀點,讓無序信息有了重新排列組合的可能,因而達到去偽存真、去蕪存菁的目的,也成為解構無序信息、探尋數據“金礦”的一把“鑰匙”。

本報記者日前就大數據、人工智能及雲計算等問題採訪了林道進教授。

在回答記者關於何為大數據的概念定義時,林道進教授指出,大數據是指在各種網絡介質上發佈或生產的多種數據的組合。這裡的“網絡介質”包括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內部網絡等,而“數據”就是指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各類機構、商業平臺、社交網絡、自媒體平臺、BBS、論壇、博客等產生的內容。

他指出,簡單地理解,就是多種數據的組合才叫做大數據。任何一種單一的數據、儘管其數據量再大,也不構成大數據,比如單一的新聞數據或者簡單的電商交易數據。

林道進以通俗易懂的論述來定義“人工智能”,他指出,“人工智能是一門在大數據深度應用的基礎上,研究模仿人類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的大科學,其中涉及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科,對人類的進步與昇華影響深遠。”汽車自動駕駛、圍棋機器人等,都是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實例。

在談到“雲計算”時,林道進教授認為,“雲計算”是指通過網絡按需提供的一種遠程計算和數據存儲服務。因為網絡無處不在,中央計算和存儲設備也都是分佈在不同區域,讓人們感覺這樣的服務就像雲彩一樣,可以隨處漂移,因此,人們就把這樣的遠程計算服務形象地稱之為“雲計算”。

他指出,“雲計算”主要有兩種部署形式:公有云和私有云。“公有云”即雲服務提供商向公眾客戶提供的計算資源與服務,客戶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通過租賃的方式獲取服務。“私有云”則是指一家機構(企業)自己內部部署的計算資源,一般不對外提供服務。

正是基於對大數據精髓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刻理解,他提出了讓業界眼前一亮的口號:“把無序變有序、讓數據更有價”,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精闢地道出了大數據之萬千與真諦。難怪北京一位著名大學教授感慨的說,“大數據論述中這一金句必須入榜”。

以數據、場景、技術三個角度切入,在無序信息中尋找規律、發現路徑、找出趨勢,尋找解決方案,更好為社會服務。

林道進認為,大數據時代需求數據驅動,而現實是,目前大數據的使用十分碎片化和無序化,其中包括技術層面和業務層面。同時,每個行業產生的海量數據、提供的根底措施、技術選型等都較為割裂,很難為客戶決策提供一站式服務。

為了把複雜深奧的大數據研究與應用鏈條,簡明扼要又通俗易懂的向用戶呈現,林道進教授在業界首先提出大數據宏觀認識“三段論”,即“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應用展示”這一創新認知。

他認為,數據採集:就是把所需要的互聯網上數據和線下的數據完整採集,並做清洗與存儲處理;數據處理:藉助智能化的數據處理平臺,在多種技術與算法的支持下,把採集下來的數據做深度分析,如自動歸類、熱點分析、正負面判斷、圖表生成等;應用展示:根據數據處理得出的結果,在多種工具與不同算法的支持下,專業人員利用其專業知識,總結撰寫出不同議題的分析報告、白皮書、藍皮書,或製作成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網絡展示、指揮大屏,或者應用於科研、智能生產等。

憑藉眾多成熟落地的創新技術和的技術實力,中數經緯在為客戶提供大數據使用過程中,遵照大數據自身的規律和特點,經過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應用展示三個階段,使數據升值,為政府部門、各大傳統行業開展賦能,提供一站式處理方式與深度增值服務。

林道進教授指出,中國數據科技集團主要從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研發與運用、智能新媒體平臺開發等業務,“我們成立時希望通過社交媒體來採集數據,進而針對某個社會或企業熱點事件進行大數據深度分析,發現本源、找到規律、做出判斷,更好的服務社會與企業。”

據悉,中國數據科技集團目前擁有經緯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經緯網絡輿情智能分析平臺、經緯媒介傳播效果分析平臺、經緯輿情監控手機客戶端、經緯全媒體智能融合平臺、經緯媒資中央數據庫平臺、經緯用戶畫像與智能推薦系統、經緯網絡數據智能採集系統等多種成熟產品,客戶遍佈全國。至今為止,北京、香港、天津、上海、澳門、海南、浙江、新疆等多個區域先後成立了控股公司。

憑藉深厚理論底蘊,對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的深刻理解,他和他的團隊完成了眾多的大數據與AI產品的研發與應用,並且不斷升級迭代。他領導的大數據企業,不僅大量服務於政府部門和傳媒,更服務於比如食品、旅遊和中醫藥等垂直行業。中數經緯服務於企業的大數據和AI產品,有15個之多,包括危機預警與管控、營銷活動分析、品牌口碑檢測、代言人評估、KOL(關鍵人物)評估與優選、競品口杯追蹤分析、新品上市效果追蹤、新品上市前研究、消費人群分析等。

這些產品都是在採集相關海量數據的基礎上,建立不同的數學模式、藉助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為用戶提出精準的多種效果分析,為企業帶來少投入、大產出的多重效益,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林道進教授1987年從華僑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新聞社工作,因為理論紮實、實操水平高,1988年4月被派駐到中新社美國分社,也是中新社建社以來第一位外派常駐工作的工程師。回國後,林道進在1994年開始擔任中新社技術部負責人。

1995年2月,林道進教授在《計算機世界》雜誌上發表題為《多媒體計算技術在新聞技術中的應用》論文,文中總結提出了“新聞技術”這一嶄新名詞定義。“新聞技術”的概念定義曾被同行的多篇論文所引用,也成為新聞界創新的專業術語。

林道進教授在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完成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共發表論文20餘篇,8篇次分別獲得中國新聞技聯學術年會的論文一、二、三等獎。其中,在1996年10月發表的論文《中國新聞社新聞採編作業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實現》中,首次闡述並提出了“新聞採編作業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概念定義及其發展趨勢的理論總結。此定義與觀點曾被同行的十多篇論文引用,還被世界著名的信息產業公司——IBM(中國)公司和Lotus(中國)公司在他們公開發表的技術白皮書上引用。

在中新社工作期間,林道進教授主持、組織了二十餘項技術建設與改造項目,其中包括多項國家重點資金支持項目。他還參加了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中文新聞信息技術標準研製”課題的研製工作,擔任通訊社組組長,與多位專家一起,成功研製了中國第一個新聞科技國家標準——GB/T20092-2006,為中國傳媒業界的科技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18年初開始,林道進教授擔任全國中文新聞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新聞大數據標準課題組”召集人兼組長,為研製更多的國家標準添磚加瓦。

2005年7月,懷著不捨的心情,林道進教授離開工作18年的中新社,參與創立中國評論通訊社並擔任副社長,他率先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新型“網絡通訊社”的概念並付之實踐。他主持開發的“中國評論通訊社網絡新聞內容管理系統”項目的建設,是支撐中評社日常新聞採編作業最重要的技術平臺,該平臺實現了對多媒體新聞信息的採集傳送、編輯加工、審核簽發、生成發佈、跟蹤反饋、存儲共享與監控管理等多項領先功能,具有移動性、即時性、高可靠、高效率、易使用、易維護、可擴展、可全球化作業等多種新特點。此項目再一次榮獲“王選新聞科技創新獎”大獎。

2016年5月,林道進斷然決定離開中評社,隨後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快速組建了中國數據科技集團,並於2018年初又創建了中華社和中華智庫等機構。

林道進認為,隨著企業的精細化運營、品牌轉型升級的需求,受眾的個性化以及受眾需求和生產的全球化等諸多新趨勢,使得專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企業有著巨大的服務領域和生存空間,大數據企業在未來發展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多重作用。

專訪中國數據科技集團CEO林道進:把無序變有序 讓數據更有價

林道進教授(左)在接受集中採訪

專訪中國數據科技集團CEO林道進:把無序變有序 讓數據更有價

林道進教授(左)與集中講解中數經緯的大數據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