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方政客對病毒搞汙名化不同,西方科學界正在為中國澄清事實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國家,疫情的蔓延趨勢更是顯得十分突出。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一些西方政客為了推卸自身在疫情防控工作上的責任,故意製造國際輿論,將新冠病毒一詞冠以“中國”二字,以此來汙名化中國轉移公眾的視野。但是,和西方政客對病毒搞汙名化不同,西方科學界則以專業態度正在為中國澄清事實。

和西方政客對病毒搞汙名化不同,西方科學界正在為中國澄清事實

據中國經濟網4月6日報道,近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美國和英國的22位科學家聯合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國COVID-19疫情暴發的最初50天內傳播控制措施的調查”。文章指出,武漢出行禁令將其他城市的疫情暴發時間平均推遲2.91天,讓中國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總病例數減少96%,對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若在沒有干預措施的情況下,武漢外確診病例在疫情暴發第50天或累計超70萬。該論文結論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牛津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哈佛醫學院等15家全球頂級研究機構的建模分析。眾所周知,《科學》雜誌,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文章發表需要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此次相關成果的發表,意味著該項研究獲得了學術界的認可。

和西方政客對病毒搞汙名化不同,西方科學界正在為中國澄清事實

不僅於此,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曾於3月26日在BBC的節目上就指出:“在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我們就知道疫情會到來,中國疫情所傳遞出的信息非常清楚,可是我們浪費了整個2月份。”《柳葉刀》在醫學界以獨立性、權威性著稱。事實上,疫情發生以來,該雜誌多次發文評價中國抗疫舉措。早在3月6日就曾發表社論指出,“有證據表明中國政府的巨大公共衛生投入已成功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各國政要可以從中國的經驗中學習。”3月27日再發社論文章《新冠肺炎:學習經驗》,督促世界各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要迅速有效,並強調了學習中國經驗以及加強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和西方政客對病毒搞汙名化不同,西方科學界正在為中國澄清事實

防疫舉措成效怎麼樣,要靠事實來檢驗;病毒來源於何處,要探尋科學證據。西方學術界認可中國抗疫舉措,背後反映了科學共同體的價值取向——秉持科學精神,堅守專業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