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青銅葵花》:苦難一直在,真情永流傳


豆瓣8.7分《青銅葵花》:苦難一直在,真情永流傳

《青銅葵花》是當代作家曹文軒創作的長篇小說。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男孩青銅和女孩葵花的故事。在農村男孩青銅5歲那年,因為蘆葦蕩著火了,青銅受到驚嚇高燒不止,痊癒後從一個說話流利的孩子變成了啞巴。城市女孩葵花先是和她的父親在幹校生活,父親不幸遇難後,又被青銅一家領養,讓葵花和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那時葵花7歲。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原來出生的城市。

《青銅葵花》就是一部青銅和葵花的苦難史。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苦難無處不在,有天災, 也有人禍,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青銅和葵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苦難。

豆瓣8.7分《青銅葵花》:苦難一直在,真情永流傳

1、精神上的苦難

葵花本是一個可愛乖巧的小女孩,卻沒有父母。初來大麥地時首先面臨的是孤獨,大河這邊只有葵花一個孩子,她擁有萬里天空而卻看不見另一隻鳥的孤獨。她才七歲,三歲時就失去了母親,此時,又背井離鄉,跟隨父親來到了陌生的大麥地。不久父親也離她而去,孤單的她只能被大麥地的人家收養。

青銅本是一個體面的男孩,他卻不能說話。十二歲的青銅,由於不能說話,沒有上學的機會,也沒有朋友,只能與一頭老牛為伴。他雖然沒有訴說自己有多麼的孤單,但是他內心的那份寂寞不言而喻。他擁有一匹馬獨自擁有大草原的孤獨。他想上學,他想識字,偷偷的溜進校園,趴在窗戶上看老師講課,也許他渴望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樣坐在教室裡聽講。

孤單的葵花和寂寞的青銅成了最要好的兄妹。他們一起承受別人的誤解,一起抵禦災難。當生活漸漸好起來時,他們以為可以一起過上好日子了。但是,苦難似乎沒有結局,又一次地降落,葵花被召回城市,他們又經歷了一場生死難捨的離別。即使有再多的不捨,為了葵花的未來,青銅一家答應了葵花的離開。葵花離開後,孤單的青銅每天坐在大河邊的草垛上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豆瓣8.7分《青銅葵花》:苦難一直在,真情永流傳

2、物質上的苦難

當孤兒葵花選擇了青銅家時,就註定了她要和青銅一家一樣承受物質上的苦難。誰也不曾想到葵花會選擇青銅家,也沒有想到青銅家會收養葵花,因為青銅家太窮了,甚至是大麥地最窮的一家。物質的貧乏,使他們過早地接觸到了苦難。

開學的時間到了,他們攢的錢只夠一個孩子上學,在這艱難的選擇中,雖然青銅和葵花都渴望上學,但他們互相退讓,總覺得對方最應該上學。聰明的青銅用摸銀杏的方法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葵花。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懂事,葵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上了學的葵花聰明又懂事,在學校她刻苦認真,不與同學攀比,當劉瘸子來學校照相時,其他同學都議論紛紛,搶著去照相時,她卻偷偷的躲進辦公室後面的小樹林裡,直到校園裡安靜下來才走出校門。

儘管她也渴望有一張自己的照片,但她不願增加家裡的負擔,甚至都不願在家人面前提起。當大雨沖壞了他家的房子時,青銅一家只能睡在一個窩棚裡,為了省錢蓋房子,青銅一家省吃儉用,葵花為了給家裡省燈油,總是晚上去同學家借燈光寫作業,為了討好同學,她時時處處為同學著想,苦難讓她過早地學會了察言觀色。

當蝗災過後,一家又陷入了飢餓之中,當吃完米缸裡的最後一顆米時,各種飢餓撲向了他們。青銅帶著葵花坐著小船去蘆葦蕩挖蘆根吃,吃著蘆根他們覺得那是天底下最美的食品。為了解解饞,青銅千方百計的去逮野鴨子,費勁心思逮到的野鴨子卻被嘎魚父子誤解,說是偷了他們家的鴨子。奶奶病倒後,為了給奶奶治病,葵花利用假期,去江南撿銀杏賣錢給奶奶治病。但是,她所掙的錢與奶奶治病用的錢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她最終沒有將奶奶留住,失去了最疼她的奶奶。

豆瓣8.7分《青銅葵花》:苦難一直在,真情永流傳

3、苦難見真情

“所有美麗動人的故事,都出自真情,出自苦難和貧窮的人群中。因此不要藐視貧窮,不要拒絕苦難。” 在苦難中可以看到人性中最美麗的東西,當從苦難中走過,就會發現大難必有大善。

青銅的父母是大麥地淳樸厚道的農民,他們貧窮,甚至是大麥地最窮的人家,可是他們有一顆純淨樸實的心,當孤兒的葵花選擇他們一家時,他們毫不猶豫地將葵花帶回了家,並且從一進門就把她當做親生閨女。

他們在物質上雖然貧窮,但他們的人格是偉大的,那麼高尚,那麼地讓人敬佩。同一個上學機會,他們並沒有偏袒青銅,而讓他們公平競爭。葵花沒能在學校裡照張相,他們便覺得委屈了葵花,一家人編蘆花鞋賣了錢為葵花補照了一張。苦難總是會過去的,但是苦難中的人性美和親人之間的那種關愛和真情,讓人感動一生。

年邁的奶奶,是那麼地疼孫女葵花,為了給家裡省點吃的,農閒時去東海邊的妹妹家。為了給青銅葵花做件棉衣,不顧親戚的勸說,去棉花田裡摘棉花,最終卻被累倒。臥在病床上的奶奶,寧願自己病著,也不允許任何人動用葵花的學費。而懂事的葵花,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故意將成績考砸而達到不上學的目的,面對父母、奶奶的誤解與責罵,她沒有辯解,沒有委屈。

聰明的青銅卻看穿了她小小的 “陰謀”。一家人又請求老師給葵花一個補考的機會,使得葵花繼續上學。懂事的葵花總覺得自己長大了,該給家裡分擔點憂愁。

於是她乘大船去江南撿銀杏賣錢給奶奶治病,回來時拿出一些面值很小的錢卻說自己掙了好多錢。她不懂金錢的價值,卻懂得愛的責任和分量。這一老一小用他們的行動演繹著愛的神話,任何苦難,在愛心和真情面前總是顯得微不足道。

豆瓣8.7分《青銅葵花》:苦難一直在,真情永流傳

作為哥哥的青銅,竭盡全力保護著葵花妹妹。在那個物質貧乏,精神更加貧乏的時代,青銅為了讓葵花看到馬戲表演,被別的孩子打傷後還堅持讓葵花坐在自己的肩上把馬戲看完。得知葵花去同學家借光寫作業而受到委屈時,青銅潛入蘆葦蕩捉螢火蟲製成一盞盞南瓜燈照亮了整個房間。

當葵花為文藝表演報幕時需要一串項鍊時,他悄悄坐在門口的草垛前吹冰凌,最終做成一串亮晶晶的冰項鍊。葵花去遠方撿銀杏,他提著紙燈籠夜夜守候在橋頭。青銅無言,他從沒表達過他是多麼的愛葵花妹妹,但是他對葵花的愛足以打動每個讀者。

最後,葵花回到了城裡,青銅風雨無阻的坐在河邊的草垛上等待,朦朧中,他看見葵花向他走來。不經意間,他喊出了葵花的名字。愛,能打動讀者,也能創造奇蹟,如果沒有對葵花的摯愛和真情,啞巴多年的青銅又怎麼能說話了呢?

青銅一家經歷了多少風雨 , 他們從來沒有半點怨言 , 他們互相關心, 互相理解 , 愛的氣氛緊緊地包圍著他們。葵花並不是他們的親人 ,但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真情讓人感動。

豆瓣8.7分《青銅葵花》:苦難一直在,真情永流傳

4、苦難對成長的意義

青銅、葵花,經受了那麼的苦難,他們在苦難中學會了承受。他們比富家弟子嘎魚懂事的多,苦難不僅僅教會了他們成長,更是堅強了他的的身心,給了他們生活的勇氣。 苦難不可怕,怕的是沒有應對苦難的勇氣。

比如一些富有童趣的細節把苦難隱藏其中,讓孩子在笑聲中瞭解並更深的理解苦難。

“下了一夜大雨,青銅和葵花拿著漁網揹著魚簍去捕魚。一網下去青銅撈了很多魚。或許是收穫不錯,兩人都很興奮,就在雨地裡一陣狂跑。青銅跌倒了,是故意的。葵花見青銅跌倒了,也順勢跌倒了,也是故意的。”

他們沒有因為過早地擔負生活的擔子而沮喪,相反,他們是快樂。也許,他們根本就沒把這當做一種苦難去承受,而是當做一件快樂的事去做,這真是一種精神上的大美。

羅曼 ·羅蘭有句名言:“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重痛苦! 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 所以我們應當正視痛苦,把每一次的痛苦當成一種磨鍊,這樣痛苦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豆瓣8.7分《青銅葵花》:苦難一直在,真情永流傳

結語

苦難是美麗的,苦難是心靈成熟必經的熔爐。苦難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磨礪,就像青銅和葵花,將每一次苦難都看作生命的常態而非意外。

正視苦難,不逃避、不妥協,苦難的經歷就變成了成長的財富。苦難能夠綻放出人性的美麗, 錘鍊出心靈的堅強, 獲得人格的昇華和新生。“少年時就有對待苦難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