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無法認同其它維度的空間存在呢!維度空間之初也是如此

前天坐火車,不時收到久不聯繫的老同學來信。談論起了大家目前的生活狀況。

他用B站的粒子對撞機視頻,帶起了我們對多維空間的存在性的討論。四種基本力的由來猜想,藉助巨大對撞機的能力來試圖尋找“攜帶四種基本力的各種粒子”。

粒子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大型粒子對撞機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

主要作用是積累並加速相繼由前級加速器注入的兩束粒子流,到一定強度及能量時使其進行對撞,以產生足夠高的反應能量,粒子對撞的類別有選擇正負電子的,有強子粒子對撞的,有質子對撞的和單質粒子對撞的等,目的是檢驗人們的實驗儀器和探索微觀粒子的宏觀效應,認識量子粒子的新規律,新粒子,認識新物理等前沿的量子粒子物理科學。同時,粒子對撞也是一種天然粒子‘機制’,人們探索‘粒子對撞機制’的成因,探索‘超對稱’超額維度的存在,開發新材料。

他說:視頻裡研究四種基本力,可以嘗試從粒子內部入手,看看裡邊有什麼,什麼導致了基本力,通過對撞機撞碎粒子,觀察其中撞碎的結果。我突然想起,四種基本力真的確定是某種粒子所具有的特性嗎?會不會其它因素造就基本力的出現。例如:洗衣服進行脫水操作時,水被脫離出衣服之外,我們把水脫離衣服的效果,可以離心力表示。離心力來自筒快速旋轉造成的。

藉助洗衣服的例子,我們若能人為製造出四種基本力的效果且成功的話。或許可以改變我們對“四種基本力來自某種粒子的特性”的設想。隨後聯想到我們周邊的物體,總是以三維的形態存在。會不會存在這樣的一種可能:物體的三維形態是由三種不同作用力所造成的。這可以很好解釋到我們周邊的物體形態不是其它維度的原因。同時,也是本文的主題所在,為何“你”無法認同其它維度的空間存在呢!


現在來談談《維度空間》是如何對待對撞機實驗來研究多維空間的觀點。根據瞭解,對撞機通過給粒子提供加速、能量的功能,讓粒子得到非常快的速度及指定移動方向。當粒子達到一定程度的速度後,粒子對指定粒子進行撞擊,而對撞機想要的東西,正是撞擊過程及之後內容。能否觀察到想要及意外收穫,則是目的所在。

對撞機所提供的能量受所建設的設備、電力等決定、粒子也是事先選擇好的。這無疑導致意外收穫的內容是隨之減少。通過建設新設備,使用其它粒子是決定新意外收穫的方法之一。通過撞擊得到的結果,並不讓《維度空間》感到滿意。

原因在於:維度空間提出了“三維物體有且僅能存在於三維空間”的觀點。這個觀點認為粒子不管如何相撞,其結果都是三維粒子的範疇。不會直接撞出其它維度的粒子出來,符合我們周邊的物體總是三維形態的直觀效果。

目前也沒有線索論證對撞機具有檢驗其它維度物體的能力。根據維度空間的觀點,若三維的粒子通過高速對撞能產生出二維粒子與一維粒子,二維粒子會進入二維空間,一維粒子會進入一維空間,身處三維空間的我們能看到的只有三維物體存在。不知你知道“湮滅反應”否,它講述到正反物質互相接觸後產生消亡併發給一道光芒。

根據查閱發現,使用湮滅反應比粒子對撞,更合適用來研究其它維度的空間存在性試驗。


我們談論間還有一個話題,就是為什麼要研究多維空間,它有什麼用呢!我回想起當初的探索動機。回答說:為了尋找更短路徑,目前我們可觀察到的宇宙範圍:以地球為中心的直徑大約為930億光年。

根據光速限制與飛船飛行的極限、人的壽命目前最多一百年左右,用路程=速度*時間這條公式,人們想要實現星際旅行,通過縮短路程成為另外一種思路所在。這個思路伴隨著線、面、立體內的兩點間距離研究,例如在一條線的兩個點路徑只有一條,而在面上有多個路徑可以選擇,我們可以最短路徑或最省時間的路徑達到目的地,類推在立體上有更多路徑選擇。在推導過程發現,提高空間的維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獲取到更短或更省時間的路徑。這一發現促進對空間的進一步發現。而後面故事就是《維度空間》的一系列內容誕生。

好了!火車快到終點站!

為何“你”無法認同其它維度的空間存在呢!維度空間之初也是如此

物理學之維度空間的頭條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