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讓你有感觸的歷史人物?

1.三國時期,魏國名士許允娶了衛尉阮共的女兒。新婚之夜,許大名士發現阮氏女容貌醜陋,嚇得逃出洞房(這得有多醜……),並且再也不與妻子見面。

許允的好朋友桓範(就是那位曹爽大將軍的智囊)聽說這件事,勸他說:“阮家既然嫁醜女於你,必有原因,你不妨再考察考察她。”

許允聽了桓範的話,再次進入新房,可是一見到阮氏女丑陋的面容,轉身又想逃跑。當此千鈞一髮之刻,我今天要講的主角——阮家醜女竟一把拉住丈夫,不讓他走。

許允心中惱怒,問妻子:“婦有四德,卿有幾德?”這裡解釋一下,倒不是說許允矯情,明明嫌人家貌醜,偏偏要問德行。古人所謂婦人四德,本就包括“婦容”——端莊嫻雅以取悅男人,也是女子的德行之一啊!

阮女答道:“妾之不足者色耳。士有百行,卿有幾行?”我只是容貌不足罷了,請問讀書人有“百行”,你又符合幾條?——暗藏套路的反擊。

許允說:“我百行俱備。”

阮女說:“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

實力打臉,許允啞口無言。從此夫妻相敬相愛。

然而,這不是故事的結局,只是開始。

許允後來擔任了魏國的吏部郎(人事部副部長),提拔任用了很多他的同鄉。魏明帝知道後,派衛士去他家裡逮捕他。

妻子阮氏光著腳跟出來提醒丈夫:“皇帝英明,要用道理去說服,別嘗試用感情去打動。”

押到後,明帝親自審問許允。許允辯解說:“孔子說‘提拔你所瞭解的人’,臣的同鄉,就是臣所瞭解的人。陛下可以審查、核實他們是稱職還是不稱職,如果不稱職,臣願受應得的罪。”

明帝查驗以後,發現許允任用的人都能稱職,於是就釋放了他。看見他穿的衣服破舊,明帝還賞賜新衣服給他。

許允被捕之時,家人都在號哭,只有阮氏神態自若,說:“不要擔心,不久就會回來。”並且煮好小米粥等著丈夫。果然沒多久,許允就回來了。

很多年後,許允在政治鬥爭中受到牽連,受司馬師疑忌,被判流放樂浪郡,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他死後,他的門生跑進來告知他的家人。阮氏正在織機上織布,聽到消息後神色不變,說:“早就知道會這樣。”

後來司馬師派鍾會去看許允家人,並給出指示,如果許允兒子們表現出的才能比得上他父親,就逮捕他們以除後患。

許允的兒子聽說鍾會要來看他們,趕緊去和母親商量——這種來自亡父政敵的看望總是別有用心,父親已死,他們需要得到母親的指點。

阮氏對兒子們說:“你們雖然都不錯,可是並沒有大才,可以怎麼想就怎麼和他談,這樣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也不必哀傷過度,鍾會不哭了,你們就不哭。又可以稍微問及朝廷的事。”

鍾會聰慧敏捷,善於奇謀,時人比為張良。即便許允在世,亦未必能在他面前矯飾。

阮氏深知其子,讓他們自然流露本性,就不怕被人覺得在掩飾什麼;不必哀傷過度,說明對父親之死並未刻骨銘心;甚至還稍微打聽一下朝廷的事——聰明人在這關頭是絕不會打聽的。

兒子們一一照辦,終於免於株連。

以上三個故事都出自《世說新語·賢媛》。三篇連在一起,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聰慧女人不平凡的一生。

古人寫故事,絕少心理描寫。許允被明帝衛生逮捕後、許允死訊傳來後,我們從文字中只看到阮氏平靜、鎮定。

但她的內心究竟會翻起怎樣的波瀾?我們不得而知。

無論如何,她是一個讓我驚佩的三國奇女子。


2.

齊國有個大大的花花公子叫齊莊公,齊國有個大大的美女叫棠姜。齊莊公看到美得不可方物的棠姜,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終和她暗通款曲。可這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覺。那天他趁齊莊公與棠姜幽會時,安排武士將其亂刀砍死。

崔杼是齊國重臣,他對前來記載的史官說:“你就寫齊莊公得瘧疾死了。”史官不聽從他,在竹簡上寫“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很生氣,拔劍殺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當時慣例由其弟繼承職位。

崔杼對新史官說:“你寫齊莊公得瘧疾死了。”新史官也不聽從,在竹簡上寫“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又拔劍殺了新史官。

然後更小的弟弟寫下同樣的話,同樣被殺。最後是最小的弟弟。

崔杼直視著他,問:“難道你不愛惜自己的生命?”

年輕的史官繼續寫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

崔杼憤怒地把竹簡扔到地上,過了很久,嘆了口氣,放掉了史官。


3.

有哪些讓你有感觸的歷史人物?

有哪些讓你有感觸的歷史人物?

有哪些讓你有感觸的歷史人物?

有哪些讓你有感觸的歷史人物?

有哪些讓你有感觸的歷史人物?

有哪些讓你有感觸的歷史人物?

有哪些讓你有感觸的歷史人物?

有哪些讓你有感觸的歷史人物?

有哪些讓你有感觸的歷史人物?


4.

李清照。

李清照的前半生,有兩個貴人,都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一個是她爹李格非,蘇軾的學生,給了她當時的女子能夠受到的最好教育。成就了她“千古第一才女”之名的基礎。

之後她嫁給趙明誠。

明誠對愛妻的欣賞和喜愛,怎麼說呢,就是上班的時候帶著她的詩作,那時的人沒事吟詩作對的,他就說:你們看看這首,好不驚豔。

眾人一聽,果然好詩,這個時候趙明誠就驕傲地說:是內人之作……

李格非讓李清照的才華成為可能,趙明誠則在一定程度上讓李清照的才華得以被由男性主導的知識分子圈所知及認可,最重要的,趙對妻的欣賞完全是現代人的那種男女平等的觀念,在這一點上,趙是超越了那個時代的。李格非也是。

他和李清照合著了《金石錄》,想象一下,小夫妻倆一起把玩四處收藏來的字畫美石……高興了對酌吟詩,也是神仙眷侶了。

但是。

李清照後半生幾乎是前半生的反面,尤其是情感生活。46歲的時候,趙明誠卒。三年後,孤苦無依中的李清照再嫁,對方是張汝舟,此人娶清照是因為覬覦她的收藏,婚後發現並沒有多少藏品可圖(戰亂中流失不少),遂露出馬腳真實嘴臉,羞辱謾罵家暴………

李清照是何等高潔女子,舉報張貪汙舞弊,並起訴離婚。結果,她竟入獄,好友相救,她於囹圄之中待了九日。

晚年的清照,寫了很多家國大義之辭,這大起大落愛恨交織傳奇與世俗並融的一生走過,一個女詩人的格局,已被擴容為那個時代偉大的藝術家。

人生什麼事什麼人都可能遭遇,從最美的愛情,到最極端的戰爭,從最卑劣的小人,到最被稱頌的才華,從盛世光景到破碎亂世,她全部歷經了。

然後留下千古詩名與性情。


6.

明孝宗朱佑樘

中國唯一位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根據明史、明書等官方資料記載,孝宗一生僅娶妻孝康敬皇后張氏一人,沒有其他妃嬪。成年健康的皇帝一生只有皇后一人,在歷史上幾乎就是絕無僅有。

他是一位難得的賢君,弘治年間是明朝君臣關係最為和睦的時期。沒有腥風血雨的朝爭、也鮮有烽煙四起的邊患。十八年的勵精圖治,明孝宗體恤臣下、心繫百姓,整頓吏治、輕徭薄稅,不僅實現了大明的振興,還讓天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這段為後世所稱道的時期,就是弘治中興。

不過明孝宗還算不上千古一帝,畢竟他並非開疆拓土或者開創盛世的雄才英主,他至於中華之影響是相當有限的。

不過他卻是我最喜歡的一位皇帝

喜歡他不僅是因為他和孝康張皇后一生一世一雙人。

幼年坎坷,從小在冷宮吃百家飯長到六歲。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萬貴妃和憲宗的故事。

他的母親紀氏就是被萬貴妃所迫害,他自己也險些因此喪命。

不過後來萬貴妃死後,朱佑樘寬容了萬貴妃的家人,並沒有因此遷怒。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貴妃病死,憲宗也因悲傷過度於八月去世。皇太子朱佑樘於九月壬寅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是為明孝宗。然而憲宗留給18歲太子的,是一個朝政紊亂,國力凋敝的江山。在這個上天有意安排的千瘡百孔的舞臺上,孝宗皇帝用自己的寬容與勤奮力挽狂瀾,讓明朝得到了中興。

真的不容易,挽救了當時的明朝

  • 他提倡直言進諫,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終於得到了回報,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制官宦,勤於務政,倡導節約,與民休息,是明朝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
  • 他將四品以上官員名單貼在宮內文華殿壁牆上,平時熟記,做到心中有數,意在掌握官員動態,不受矇蔽。他每天上朝聽政,除早朝外,還恢復早已廢棄的晚朝制度,他常披閱奏章到很晚,從來不允許太監代批奏章。有一天,仁壽宮起火,人慌馬亂的救火,忙了一夜,朱佑樘沒合一會眼,因此他沒去上朝,就特地派人到朝堂向眾大臣說明原因,向眾臣請假。
  • 待臣下很寬厚,能推心置腹,從未鞭打過大臣,因此,君臣之間親密無間,形同一家人。對臣下寬厚平和,京官夜返家中時,必派鋪軍執燈傳送,這些事雖不算大,但作為一個封建皇帝能如此曲體臣下,確屬相當不易了。這樣,一大批以廉潔、勤奮、有事業心、以國為家的賢臣得以有機會施展才幹,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良臣大集合。朱佑樘還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每天的早晚朝之外,還每天兩次在平臺召見有關大臣議事,稱為“平臺召見”的朝參新方式。
  • 鑑於前朝宦官專權亂政的教訓,孝宗對宦官嚴加管束,東廠、錦衣衛再不敢任意行事,只能奉守本職,因而幾任錦衣指揮大致都能持法公允,用刑寬鬆。這是明中後期其他朝代所罕見的現象
  • 更正律制,對刑罰運用十分慎重。1500年,制定《問刑條例》,1502年,編成《大明會典》,刪除了原《大明律》中多項殘暴的法令。他命內外慎刑獄,任用的執法官吏比較賢明公正。
  • 體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減免地方的賦稅。地方官奏報因災情免賦的要求,他都無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稅糧之外,他還給貧民麥種、牛種。他還禁止宗室、勳戚奏請田土及受人投獻,禁止勢力人家侵奪民利。有一次,朱祐樘特地派遣手下人送羊送酒到黃河工地上,犒勞治理黃河的劉大夏及河工人員。
  • 在用人準則上,朱佑樘遵從唯賢唯德,大量重用賢才之士,這樣,形成“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他制定了嚴格的官吏考核制度,提拔選調官員主要以政績為主。
  • 由於孝宗多難的童年使得他的身體一直不好,他希望通過佛道之術能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況。因此一些奸佞之輩再次混入宮中,再次禍亂朝政。宦官李廣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寵信。後來李廣畏罪自殺,孝宗以為李廣家中有天書,命人搜尋,卻搜出了李廣貪汙、受賄的賬本,孝宗這才醒悟。李廣事件喚醒了那個沉睡多年的勵精圖治的孝宗皇帝,他開始了生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勤政時期。朱佑樘開始不斷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重新遠佞臣而重用劉大夏、戴珊等賢臣,大力整頓朝綱,可是過大的工作強度也徹底拖垮了他的身體。

可惜陛下他英年早逝

  • 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駕崩於乾清宮,得年僅36歲。他在彌留之際召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入乾清宮接受顧命,命傳位於皇太子朱厚照,並叮囑諸卿說:“太子人很聰明,但是年齡還小,又好逸樂,諸卿要好好輔佐他,使他擔當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後給太子朱厚照的最後囑咐是“任用賢臣”。

一生無大作為,但是很穩定,不胡來,比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為民的善政。這樣的皇帝雖然不能名聲遠揚,但是能夠讓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到安了。

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佑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7.

晉惠帝,就是“何不食肉糜”中那個不接地氣的傻皇帝。

晉惠帝的時候,爆發了八王之亂,侍中嵇紹奉命趕去護駕。 當時保衛惠帝的軍隊在蕩陰被亂兵擊潰。百官、侍衛自顧不暇,無不倉皇逃竄,只有嵇紹身著朝服,用自己的身體掩護著惠帝。亂兵迫近,箭飛如雨,嵇紹最終被殺死在惠帝身旁,血都濺到了惠帝的衣服上,惠帝感到十分痛惜。 等到亂事平定,下人想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跡,惠帝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人雖傻了點,倒也不失為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的好主子。


8.

她的父親是安西將軍。

她的叔父是當朝宰輔。

她的弟弟亦是征戰沙場,戰功赫赫。

她的丈夫寫得一手好字,官至會稽內史。

只是她丈夫除卻才能相對平庸之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篤信五斗米教。

本來這也不算什麼大毛病。

可是身逢亂世,寄託於虛幻的道術又有何用呢?

很快,朝廷內爆發了一場起義。

兵臨城下,她的丈夫卻荒唐地宣稱自己已經請來了鬼兵把守要道。

她屢次勸諫,卻被置之不理。

於是她只好自己招募幾百家丁,日夜訓練。

後來,城終究是破了。幾百家丁,又怎能阻擋敵方的鐵騎?

丈夫和兒女都在她面前被梟首。

她帶著家丁和家眷誓死抵抗,手殺數人。

直到敵軍的首領把她只有三歲的外孫抓到她面前。

她說:

「事在王門,何關他族?此小兒是外孫劉濤,如必欲加誅,寧先殺我!」

敵軍首領被她的氣節所折服,放過了她的外孫,也放過了她,甚至還派人將他們送走了。

亂世飄搖,命如草芥。

丈夫平庸無能,她雖為女子,卻剛烈如利刃,在渾濁世道為自己劈開一道清明。

而多年前,她也曾是被家人仔細呵護的少女。

那年冬天,建康下了好大的雪。

她的叔父問屋中的諸位子侄,「白雪紛紛何所似?」

她道,「未若柳絮因風起。」

從此百年千年,後人都記住了她的名字。

她叫,謝道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