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西蘭(13)第一次出門買菜

疫情下的新西蘭(13)第一次出門買菜

排版:Elaine


疫情下的新西蘭 系列目錄


疫情下的新西蘭(1)封城前的日子

疫情下的新西蘭(2)宅家第一天

疫情下的新西蘭(3)一個小國的抗疫

疫情下的新西蘭(4)痛到麻木是什麼感覺

疫情下的新西蘭(5)一個人的芭蕾舞課

疫情下的新西蘭(6)夾在中間的海外華人

疫情下的新西蘭(7)誰都可能是少數人

疫情下的新西蘭(8)一位新冠逝者的遺言

疫情下的新西蘭(9)說說新西蘭封國的事

疫情下的新西蘭(10)違反禁令的部長

疫情下的新西蘭(11)拐點什麼時候到?

疫情下的新西蘭(12)3月回中國的你們,還好嗎?


我的讀者是一群安靜的人,

但前天他(她)們很熱烈。

那天發了《如何冷靜看待這個島國的疫情》一文後,在頭條和自己公號一共有超過2萬人閱讀。很多讀者留下了評論,更多的是後臺私信留言為得到的信息表示感謝。看到太多新西蘭疫情“幾乎失控”的新聞,讓他們心有不安。

特別有一些是子女在新西蘭讀書或生活工作的,看多了“失控”的信息,這更加加深了他們的焦慮。所以大家第一次以新西蘭衛生部官網詳細數據的視野瞭解了疫情,從目前情況來看,他們放心了一些,按其中一位讀者的說法,心裡“感受到了久違的平靜”。


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見的讀者。

昨天就有一位留言說了很多,認為我那篇文太過樂觀了,可能認為自己表述的比較情緒化,所以最後還跟了一句,“敢不敢把我寫的放出來”。我當然是放出來了,考慮到反對的評論並不多,我將她的評論置頂。另外現在還在疫情的敏感期,確實也不宜大意,特別是復活節要到了,我還真擔心憋不住的Kiwi會到處亂跑。所以她的評論是多一個角度提醒我們,再說了,只要是文明的評論,觀點不同都值得尊重。這也是我那個“好好說話不吵架群”的核心群規。

其實寫疫情並不是我的目標,也不是我的特長。我的閱讀量特別高的文都是有關旅遊的,比如去年初的那篇《來新西蘭旅行,到底要花多少天?》,畢竟我的職業是新西蘭地接導遊。但新西蘭封國前,我的工作就已經停止了。那我也只能記錄近期發生的事情,所以我用11篇連載的形式記錄了我接待的最後一批中國遊客的身影,然後就是最近居家記錄身邊事情的 疫情繫列。

其實居家能寫啥呢?真沒啥寫的。

先說說新西蘭疫情數據啊,截止4月7日,

當日新增確診(含疑似)

54例,

累計確診1160例,


疫情下的新西蘭(13)第一次出門買菜

如果這個趨勢在未來幾天能夠得到保持,那麼疫情的形勢就要緩和很多了,所以未來幾天還是蠻關鍵的。但一切都是未知數,我們只能等待。我知道有在測試中心工作的朋友,在最辛苦的日子裡,她們一天只休息幾個小時。

上次很多讀者對於新西蘭政府會公開檢測材料的庫存興趣很大,我這裡也更新一下。庫存測試材料目前是43885,減掉兩天的6617份後仍增加了+2072份,簡單加減可以知道衛生部新到貨8689份材料。所以衛生部總幹事提到的會進一步增加庫存是在確實得到保障的。不過本地新聞也指出,雖然檢測材料總數沒問題,但後面持續進口的潛在風險還是存在的,另外就是咽部和鼻部檢測材料的比例不算均衡,後者更準確但數量相對少。


疫情下的新西蘭(13)第一次出門買菜

目前確診病患這一塊,住院12人,其中4人在ICU,對醫療系統尚未形成擠兌壓力。另外一個好消息是昨日康復人數大幅上升,達到了65人,超過了當日確診(含疑似)的人數,目前累計康復人數已經達到241人,確診病患康復比例首次超過21%。

所以,到目前為止,新西蘭的防疫工作從數據來看還是不錯的。現任政府在kiwi們的評價中支持率是大幅上升的,在“好好說話群”就有群友對總理阿登姐路轉粉。不過也有對這種支持率上升的不同理解,群友Dawson引用了政治學家John Mueller的話:“往往突發的國家時間,會稀釋國民之前對政府的不滿,從而變得更加一致,提高國家領導個人的支持率,即所謂Rally round the flag(團結在旗幟周圍)”。

對政府的防疫工作,我是基本滿意。

基本滿意不代表她們沒有過錯。我還是那個觀點,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別人愚蠢不堪,很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很簡單的事情都不做,其實那個時候最應該做的不是指責別人,而是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別人真的愚蠢不堪嗎?如果你這樣去思考,可能會發現不一樣的答案。好了,這一塊不多說了,都是個人體會,再說又要被人誤會我是工黨票倉了。我可從來沒投過工黨。


疫情下的新西蘭(13)第一次出門買菜


言歸正傳,說說買菜的事。

政府給我們這些受影響的行業每個人發了$7000補助,從申請到到賬用了我6天。2天后我又按會計Siena的指導補繳了剩餘的個人所得稅$6839,按咱們中文來說,這就是錢都沒有捂熱就沒了。不過往好了想,我是交了稅還多出來了幾百,正好可以去買菜了。


因為疫情我已經居家隔離超過10天了,中間帶孩子附近散步有過3次。但我一直沒有去購物,因為散步比較好控制距離,而且是室外,但購物不一樣。尤其是隔離前夕去購物的經歷不太好,人太多了。再說了,自己安排得比較早,所以家裡也囤了一些食品和冷凍肉菜。

這次疫情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食物的儲備永遠不夠。慢慢的,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孩子們已經吃過一次罐頭水果,兩個小的對糖水很是喜歡,但老大還是更期望能吃新鮮水果。看著她失望的眼神,我有點難過。晚飯我做蛋炒飯,我拿出了冰箱最後的4個蛋,打完3個正好老婆走過,她說留一個吧。我愣了一下,把那一個雞蛋放回了冰箱。


還是去趟超市吧,為了孩子。

我和老婆理了一個清單,需要買的東西有,水果(最好有香蕉,蘋果,橙子,如果沒有選擇,那就能買到啥就買啥吧);新鮮肉(牛肉,羊肉,雞肉,豬肉都行,還買一些肉末做包子);雞蛋(家裡就一個了);蔬菜(雖然自己有種上海青,還有空心菜,蘿蔔,但胡蘿蔔,土豆,綠花菜等這些還是要買);麵包(小孩子吃麵條已經有些膩了,聽說現在也是限購的);鮮奶(我們的儲備還有8盒軟包豆奶和4袋成人奶粉,酸奶一週沒喝了);麵粉和發酵粉(可以自己做點麵食之類,換換口味),另外洗手液塊用完了。

再過幾天就是GOOD FRIDAY,然後就是復活節了。我擔心到時候會有太多人買東西,所以還是提前去一趟吧。所以4月7日我就去了常去的Milford countdown。早上8-9點是給弱勢群體的老人,還有警察,醫生,護士等特殊時期繼續上班的人士購物的時間。我8:45到了停車場,為了避免靠其他人太近,我停到了2樓室內停車場,基本沒車。哦,忘了說防護裝置。我戴了外科口罩。


有點意外,並沒有那麼多人排隊。

到了購物中心,已經有4個人在排隊了,有個工作人員在門口。這個比我想象的要少很多,我以為會排隊幾十人呢,這讓我心情輕鬆了很多。一個洋人和我一樣戴了口罩,另外一個洋人和一位亞裔(可能是東南亞?)沒有戴口罩,購物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沒有。排隊入口和中間反覆提示顧客,購物期間要保持2米的安全社交距離,不過排隊的人員自動將其延長到了4米。

因為剛開門,所以我們一個一個進去。進入購物中心後還需要步行50米才到達超市入口,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等待前一位進入超市後才被放行。每個家庭只能有一個進去購物,我前面的兩位小年輕可能不清楚規定,被攔下後男孩子去了汽車上等待。前後等待了不到5分鐘就輪到我進去了。


疫情下的新西蘭(13)第一次出門買菜

這是我十幾天來第一次踏入超市。

一切都是那麼熟悉,但又完全不一樣。購物中心裡的咖啡館,壽司店,美髮沙龍,統統都關了,連公共洗手間區域都關了。兩條長長的隔離欄將購物中心所有其他功能都劃出去了,只有超市還在。超市在新西蘭四級警戒狀態裡仍然定義為基礎必要服務

(Essential service)而開放,在疫情裡,人的需求被壓縮到了馬斯洛需求模型的最低端,吃飽肚子。

我留意到正在上貨的超市員工並沒有戴口罩,但他們都有用一次性的手套;而形成對比的就是收銀員和經理都戴了口罩和手套,可能因為她們會近距離接觸客人吧。我知道口罩這個話題很敏感,所以在這裡我就不說了,只是記錄自己所見所聞。我把買菜的經歷錄成視頻發到抖音(我的Id: nztony),就有很多國內看到的人指出為啥他們不戴口罩。

超市的東西豐富,而且平價。

這點有些超出我的意外,我幾乎拿到了我想要的所有東西。蘋果,橙子,桔子,葡萄,香蕉,牛奶,酸奶,牛肉,雞肉,羊肉,羊排,雞蛋,胡蘿蔔,土豆,綠花菜,堅果,cocktail(一種即食的小紅腸)。總得來說,新鮮食品是充足的,而且價格沒有什麼變化。

有些東西還是有限購,比如麵包限購4提,我拿了四提+一袋牛角麵包(不限購);成人奶粉限購2袋,我拿了兩袋;洗手液和消毒液限購2瓶但已經基本空了,我拿到最後6瓶裡的2瓶;老婆要的發酵粉已經沒有了,還剩下2盒不知道牌子的發酵粉我把它帶走了,可能大家都在家搞烘培了。


大家都儘量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新西蘭的居家隔離是允許出去散步的,也是需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即保持與對方2米的距離。超市也是如此。前幾天還有一位新西蘭“2米姐”爆紅,她拿著一隻抽出來2米的捲尺購物,隨時在身邊劃一圈,提醒任何人要保持和她的距離。不過我購物的這個超市似乎不需要注意這個問題,大家都很自覺保持3米以上。

比如我在拿蘋果,另一位女士就自動站在4米外等著;同樣我也會在遠處等另一位男士選好肉後,我再推車過去買東西。因為超市保持了一進一出,這麼大一個超市只會有不超過20個客人同時購物。我還看到一個洋人老頭沒有戴口罩,但用一個塑料油瓶自己剪了一個宇航員一樣的頭罩。疫情改變了一切,沒人覺得他可笑,甚至都沒有人會多看兩眼他奇怪的樣子。

新西蘭衛生部提出了泡泡(bubble)的概念,每個人之間隔著2米,也就意味著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泡泡裡,這就是安全的。至於口罩,普通人戴不戴是不做建議的,但洗手非常重要,因為

你的手離開這個bubble接觸外面世界最頻繁的。所以超市出口專門放了高濃度酒精的消毒液,讓每個顧客可以認真消毒後再離去。我裝滿一推車東西,花了$443。

疫情下的新西蘭(13)第一次出門買菜

推車出來時,心中竟有些感動。

我出來,另一位顧客進去,一進一出,秩序井然。差不多1個小時時間,外面的排隊人員還是隻有5個,不算多。到了室內停車場,周圍空蕩蕩的,沒有幾臺車,往日都是滿滿的還要找車位啊。外面陽光燦爛依舊,微風穿過停車場讓身上略有涼意,畢竟已經入秋了。

回到院子裡停好車,5歲的若愚跑過來要幫忙拿東西。他特別愛幹活,特別愛幫忙。我耐心的告訴他,爸爸從外面回來,有些東西還要放一放,不要把virus(病毒)帶回來了。他認真的點頭,然後在旁邊看著我搬這些東西。他是個水果王,看到這麼多新鮮水果,他開心得眼睛發亮,問我:“爸爸,我可不可以現在就吃葡萄呢?”


這段居家隔離的日子,

我會常為一些簡單的美好而感動,

那些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東西,

卻因為此刻的不容易而特別感恩。


中午老婆把羊排燉了,午餐的時候孩子們很開心。老大Sunny 高興的說吃到自己最愛的羊排,太幸福了。下午三個小朋友在秋日溫暖的陽光裡,坐在我給她們搭的那個小木屋裡吃葡萄。我在客廳陽臺上看著孩子們滿足的笑容和歡呼聲,再回頭看看那被自己重新填滿的冰箱,儲物架,水果盤,心裡突然感覺特別溫暖。


當人的需求被降到極致,

幸福就慢慢來臨了,

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

在疫情結束後,還會記得此刻的感悟呢?

我怕自己會忘記,所以記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