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其实就是五千年的战争史。因为历朝历代都是在战争中诞生,又在战争中灭亡,统治期间也是战事频发。既然有战争,就会诞生功勋卓著的知名将领,人们称之为名将。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几乎是千篇一律,越是战火纷飞的年月,诞生的将领越是出名。这是因为,军人,自古以来就是为战争和守卫和平而生的,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最为混乱的如战国时期、秦末汉末、隋末唐初等都是英雄人物最多的时候,即便南宋时期军力羸弱,也出了岳飞、韩世忠、狄青等十大名将。

可是,当我们回顾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时,却发现好像没有几个能记得住的出名将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清朝没有名将吗?

其实不然,清朝是靠着武力夺取的天下,那就自然要拥有颇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才行,之所以很少被后世人们记得,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大多诞生于清朝早期入关之时,例如多尔衮、多铎、阿济格、莽古尔泰、鳌拜等。

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这些人一路率兵南下,手段甚是血腥,人们不想提及。另一方面,清朝名将大多为满族,名字比较复杂,喜欢历史的朋友或许能记得住他们,但普通百姓记起来就困难了,所以久而久之也就逐渐淡忘了他们的卓越战功。

不过,即便刨除清早期那些开国将领不说,例数康熙朝之后的清代名将,小编还是可以说出十人,这些人无论保境安民还是对外作战,其一生的战功也都能堪称佳话。

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首先是康熙朝的图海,算是康乾时期清军著名战将,康熙朝平三番就是在他手上实现的。当时南方的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番实力颇大,联合在一起对抗清军绝对有压倒性优势。而当时的清王朝,还不止要面对这三股势力的联合进攻,在外有虎视眈眈并不断侵袭的沙俄,蒙古、西藏势力也都蠢蠢欲动。大清国库空虚,康熙能拨调的兵力、物力也很有限。就是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图海依然可以指挥东拼西凑出来的各路清军一路向西向南,剿灭三番,立下了盖世功勋。

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另一位出自康熙朝的名将应该就是将台湾收回中国版图的施琅了,施琅的海战确实堪称经典,能以一向不善水战的大清水师击败以海战闻名的台湾水师,施琅的海战功夫算是清王朝在海战中唯一的了罢,据说直至百年后,清朝水师战船和打法还在沿袭施琅的战术,这一方面体现了其海战功底,另一方面也是显现出清朝海上过于羸弱的短板。

年羹尧和岳钟琪是雍正时期的两员大将,二人均出自西北,岳钟琪还是年羹尧曾经的副将,也是他的继任者。

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年大将军威名在康熙晚期直至雍正中早期享誉了十余年,战功卓著,整个川陕都是他打下来的。可年羹尧自恃功高,专横跋扈,在四川及西北领兵多年虽战功无数,但也贪婪异常,西北各省都要向其贿赂,否则轻则丢官,重则抄家灭门。年羹尧日常生活极讲究排场,奢靡程度连皇家都比不上。

正是因为这些,最后年羹尧被雍正斩首,而顶替其位置的就是雍正中期的大将岳钟琪。岳钟琪为人要比年羹尧低调得多,但还是被雍正以"误国负恩"等罪名夺官拘禁,直至乾隆时期被释放后重新启用,参与了平定大小金川等战斗。

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乾隆一朝诞生的名将傅恒、阿桂、福康安三人,傅恒是孝纯皇后的弟弟,乾隆朝当朝国舅。在平息准葛儿部叛乱、督师指挥大小金川等战役中立有重大战功。阿桂也是乾隆朝的一员大将,参加了平定大小金川和大小和卓的战斗,后与傅恒携手击败了袭扰边境的缅甸军,两度镇压甘肃回民起义,为乾隆朝的安定立下赫赫战功。

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在傅恒、阿桂之后,福康安也可堪称乾隆朝的后起之秀,他是孝纯皇后的外甥,与傅恒一样也是皇亲国戚出身,除参与了大小金川之战和镇压甘肃回民起义等战斗外,福康安还领兵镇压了台湾林爽文起义,指挥了驱逐廓尔喀的战斗,居功甚伟。

清朝康乾时期虽然也出过上述七位名将,但因为那时的清朝正值国力鼎盛时期,总兵力要远多于清朝初年,而战力又强于晚清,打过的大小战斗除康熙一朝外,几乎全是以强敌弱,胜也胜的理所当然,所以很难体现出领兵将领的才能。

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较之康乾时期相比,晚清三杰的名声就非常响亮了,甚至对大清的功绩均可以与清朝初年的多尔衮、多铎等人齐名。

曾国藩本为一文人,但学富五车,在举国大乱的太平天国时期为替朝廷平息叛乱而弃笔从戎,指挥湘军奋勇作战。当时大清一直依赖的八旗兵和绿营兵都被太平军打的节节败退,甚至连总督都死在了战场上,而湘军所率领的湘军却一路凯歌,直至灭了太平天国,将霍乱平息。

曾国藩为人低调,从不张扬,其一生不但为大清屡建战功,而且还培养了维系清王朝之后上百年的一批能臣干将,因此,无论是功劳还是名气都算是清朝时期汉人中的第一将。

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曾国藩一手栽培的起来的青年俊才,也与其并称为晚清三杰。如果把曾国藩看作是南宋末年的一代名将孟珙的话,那么左宗棠与李鸿章比与张世杰、文天祥了。因为他们不但在才华、能力上颇为相像,而且在命运上也是有着共同之处。

左宗棠相对还比较幸运,因为在他建功立业的时候还正值曾国藩等人打造的同治中兴年间,当时摇摇欲坠的清朝由于有着曾国藩等人的鼎力辅佐,出现了难得的喘息时期,甚至有机会真正实现转折。

就是在那个时期,左宗棠坐镇西北,指挥了清军驱逐侵占新疆的侵略军,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战争。为清王朝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企图利用阿拉伯肢解中国领土的阴谋,也使得新疆各族人民免于遭受殖民者统治。

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而相比于左宗棠,李鸿章的命运则被后世之人唏嘘不已,李鸿章本来也是颇具能力之人,却一生少有在战场上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作为一员儒将,他却要替羸弱的晚清政府签署各项屈辱条约,为了让国家苟延残喘的存活下去,不得不硬着头皮与列强数次谈判,谈判的结果就是遭受国人唾骂。

中国历代都有名将诞生,那清朝的名将又有哪些呢?

其实以李鸿章的才能,如果放在盛世时期,哪怕是早上一百年,或许都是名垂千古的一代能臣了,只可惜,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但是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李鸿章能在谈判桌上维系着清王朝命运,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如果没有他,中国在当时或许会更加悲惨。在李鸿章死后,清王朝也再没有与其同等能力的肱股之臣,最后还是走向了灭亡。

总体上讲,清朝也并不是没有能征善战之人,只是大多生不逢时罢了,早期能征善战的大将都不被人认可,中期国势正盛,很难有其表现机会,而晚期又没有实力让他们来发挥,所以清朝的将领才很少有战功显赫被后世敬仰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