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如企业界的华为!香港会似企业界的联想吗?

深圳如企业界的华为!香港会似企业界的联想吗?

宏观视角,微观叙事,财经逻辑并不复杂!





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狮子山下》


1、“你们有没有良知!我要养整个家啊!”


每年的6月至8月是香港旅游业旺季,本指望着抓住一年中难得的机会多赚点的导游周女士却欲哭无泪。香港暴力事件发生以来,大陆游客断崖式下跌,近30个国家对香港发出旅游警示。原本往年同期平均每月能带12到15个旅游团,旺季月均收入大约能达到3万,

本该忙得连轴转的周女士如今生意却惨淡无光,6月尚能接待8个团,7月减半,8月直接为零。

她不知道形势什么时候会好转,也不知道未来还能不能好转,只知道没有收入来源,今年要过“苦”日子了。

有人说:想要快速了解一个城市,就去了解它的出租车司机。而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出租车司机周展图对最近发生的暴力和混乱有深深的无力感,他的不少同行甚至担心暴徒堵路、打砸都暂停出工,为了养家糊口仍然营业的周展图的收入还是减少了四成。

昔日熙熙攘攘的港澳码头如今空空荡荡,他形容“犹如打八号风球一样”,而这八号风球整整持续了两个月,什么时候雨过天晴还是个未知数。从业17年的周展图用他质朴的理念判断,“如果暴力和混乱继续下去,各行各业都面临倒闭和失业潮”。

九龙土瓜湾一家药妆杂货店老板阿伟对着店门口积了两个月灰的活络油、止咳丸、枇杷膏等商品一筹莫展。冷冷清清的街区,冷冷清清的店铺,阿伟愤懑无奈地说“我们店是做游客生意的,

香港这么乱,游客不敢来,我们当然就没饭吃了。”

就在8月上旬,示威者又在红磡发起游行,阿伟被迫提前关门,“再这样下去,我们小本生意就得入不敷出了!我也不求生意有多好,就希望大家都不要闹了,让我们都能安安心心赚钱。”

在红磡隧道收费站,一位年似60岁的白发阿姨绝望地对暴徒喊“我是最低微的收费员!你们有没有良知!我要养整个家啊!你不工作,我要工作!你们打死我吧!”;一位爱好摄影的大叔在街头被采访,平时喜欢记录香港繁荣稳定的人现在只能枯坐家中,谈及此,情绪三度失控,哽咽落泪,“我真的很不开心”;位于铜锣湾的餐厅桥底辣蟹的黄老板无奈地说:“这段时间我们餐厅的生意比‘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差,比‘寒冬’更可怕的是我们要担心是否‘冻死’了”……

这一切一切的不幸,都是因为香港这次不理智事件!仿佛就在一夜之间,繁荣、稳定、安宁、高效的香港突然变得暴力、混乱、危险、丧失理智,陌生得令人感到害怕。

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突如其来的强势外力阻挡它运行,产生令人心惊的声音。香港就是那台机器,废青就是那股外力,声音来自香港经济的神经末梢——服务业从业者。

而这令人心惊和难过的声音在5年前也出现过一次。


2、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来源于唐章怀太子李贤的名作《黄台瓜辞》,全文为“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盘踞香港60余年的李嘉诚很喜欢引用这句话。2016年,在2014年中慌乱事件发生一年多后,李嘉诚劝导干扰香港发展的反对派,“香港今日各行各业有不同压力,相当困难,犹如黄台之瓜,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了。无论持有怎样的政治立场,大家要为整个香港利益着想,不要伤害香港

”。

2014年9月28日至2014年12月15,香港好似被下了降头。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个与大陆协同发展的经济香港,习惯了那群不管是洪灾还是地震,全港人纷纷走上街头捐款的同胞,2014年在别有用心人士的煽动下部分年轻人却突然与我们相背而行。

尽管暴徒最终被绳之于法,香港经济却遭遇了比2003年非典期间还要严峻的重创。

经济学家测算那次事件造成的损失保守估计3500亿港元。在金钟和中环一带,旅游业跌幅约三成;零售业最高下跌幅度为50%,部分奢侈品店年销售额跌近80%;受影响地区餐饮营业额日损失5000万港元;非法占中两周,交通界损失40亿港元;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惠誉纷纷下调香港评级。

而活动造成的恶劣影响一直持续,留下了无穷后患——香港社会争拗持续不断,竞争力严重受损。美国《国际日报》称,事件过后,香港各项国际排名明显走下坡。2015经济学人智库的全球宜居城市调查报告显示,香港在全球的排名大跌15位至第46位,其中以“社会稳定性”这项跌幅最大,由95分跌至85分。

所以才有了2016年李嘉诚的“黄台之瓜”之说。只是李嘉诚没有料到2019年,93岁的他还要再次翻出了这句话。

2019年的这场暴乱比之性质更恶劣,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也让更多家庭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那样即将面临风雨飘摇。

一直以来香港被认为是经济繁荣、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代名词,但作为由几个巨头垄断的香港经济又谈何真正的活力?如果有,那可能不在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里,而是掩映在各个大小商场的林立店铺里,藏于街头巷尾的大排档小餐厅里,以及在道路上飞奔的客货车等不起眼的小地方

然而,这些真正给香港经济带来活力的零售业、客运物流、旅游业从业人员却是最无辜、损失最惨重的受害者。

6月香港本地销货价值下跌6.7%,香港特区政府经济顾问欧锡熊认为零售业的销售在7月、8月都有很大可能出现双位数跌幅,摩根士丹利判断第三、第四季度销售额将分别下跌13%和8%。

先不说废青给香港各个主干道设立各种关卡,严重损伤客运和物流,仅其使香港机场瘫痪一日,客运量损失20.6万人次,货运量损失13863吨,空运货值损失101.6亿元,机管局盈利减少高达2285万元。

访港旅游业给香港GDP的直接贡献大约在3.6个百分点,而一份对997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在过去两个月,旅游业雇员收入平均跌幅近74%,超过1成人更是“零收入”。

原本酒店价格是深圳2-5倍的香港,居然破天荒地出现两地价格统一的情形,但尽管如此,入住者仍寥寥,甚至连李嘉诚都开始给自己酒店的员工放无薪假

香港政府统计处8月19日公布,香港的“失业大军”达到11.85万人。

七月落霜、八月落雪、九月呕血!这是一场真正的人祸!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警告“香港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显著上升,如果七、八、九月这一季都是负增长的话,香港便会技术上进入衰退。”

联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很多国际投资者已经产生疑虑。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8月13日会见记者时,一度哽咽:“大家是否忍心将香港这个家推入粉身碎骨的深渊?”


3、深圳如企业界的华为,香港会似企业界的联想吗?


会不会粉身碎骨,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情况没有得到好转,香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必然会受到严峻挑战,东方之珠将会蒙上厚厚的一层阴霾。

而随着浅浅河流此岸的深圳如一颗超亮新星冉冉升起,留给香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香港人总有一种优越感,认为香港的繁荣主要是因为其殖民地时期留下的自由经济制度。

然而这只是历史真相的一小半,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香港的繁荣都密切依赖内地的发展。

复旦大学教授马丁·雅克在纪录片《中国逻辑·香港发展困境》中曾说过:

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1997年回归之间表现不错,那仅仅是因为他走运了。我为什么这么说。说他幸运,因为中国大陆从1978年起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一点点,一步步,一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陆才完全开放。所以,在中国大陆缓慢开放的过程中,香港自然而然地承接了中国大陆本该做的很多事情,香港就好比是大陆的前方办公室

香港在这段历史中受益良多。其中之一,假如你是一个西方公司,不管是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还是韩国的,你想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最便捷的落脚点肯定是香港。所以香港的腾飞并不是因为他很聪明,而是因为他太走运了,

他们的运气并不是英国人给的,而是中国大陆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因此在1979年的时候,在大陆开放的前夜,香港GDP为1117亿,超过大陆经济总量前十四大城市GDP总和(1002亿元);16年后的1995年,香港GDP10962亿,超过大陆经济总量前九大城市GDP总和(10505亿);在香港回归3年后的2000年,香港经济总量12883亿,相当于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总和(12611亿)。

差距在逐渐减小,而香港却在长久的优越感中炒房、炒地、炒股票,渐渐迷失方向,错过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制度革新。之后,香港的GDP在2009年、2015年、2017年分别被上海、广州、深圳超越。

短短几十年,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香港一衣带水的深圳更是从小渔村蜕变为中国的技术中心,在科技竞争力和创新方面,仅次于硅谷。而香港,几乎没有太多进步。

就在事情发生的2个月前,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大湾区与深圳的未来”高峰论坛发表题为《深圳是个现象吗?》的演讲,曾旗帜鲜明地下结论:“

三十年前我推断上海的经济将会超越香港,今天我推断深圳一带将会超越上海。深圳将成为地球的经济中心。”

其原因大致有几点:深圳有科技、有东莞做后盾、深圳是个包容没有偏见的城市等,而这些都是香港缺乏的。在他演讲中,张五常还发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如果深圳开始实施零关税,购物天堂转到内地,香港会怎么样?”

相信在每年访港人数高达6000万的旅客心中都有一杆秤,而专注收租数十年的香港地产大鳄们心中也有一个砣。

2019年8月18日的中央出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河此岸的深圳依托科技再次全新出发。她就像企业界的华为一样,也曾一穷二白,也曾遭遇瓶颈,却凭着坚韧不拔的孺子牛精神,靠着科技逆袭。

河彼岸的香港,会不会像企业界的联想一样,中央给了足够的政策和资金,却蹉跎在赚快钱的领域,将科技弃置于身后,驻足不前?

而这次的事件背后折射的深层次问题无异于给香港的经济发展上了一道沉重的枷锁,香港是否真的就此走向没落?就像网友吐槽的“深圳:感谢香港自杀之恩?”,且将问题抛给历史,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4、尾声:狮子山精神能永存吗?

1973年,著名导演徐克、许鞍华拍摄的电视剧《狮子山下》,忠实记录了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的进化过程,缓缓讲述着草根阶层的努力与挣扎以及他们的顽强不息的励志故事,而这也为香港社会的精神留下了重要的脚注

往后每每提及“狮子山精神”,香港人总能在其中找到精神寄托、力量所在,她鼓舞着一代代香港人自强不息、顽强奋进。

香港今日的繁荣是几代勤劳奋进的港人花了无数心血造就的。未来的香港需要再次高扬狮子山精神,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共同守护香港的繁荣稳定,需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等历史机遇,才可能再创辉煌!

希望在风雨过后,勤劳的旅游从业者周女士能忙起来,继续为从大陆,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旅客讲述香港开拓进取的历史,介绍极富魅力的风土人情;

勇敢的出租车司机周展图出工不用再心惊肉跳,把个人安全系在裤腰带上,而是有坦荡的路途,有络绎不绝的乘客;

阿伟的药妆杂货店也能重新迎来来自四海的顾客,日日门庭若市;白发阿姨能不被骚扰,勤勤恳恳坚守着岗位;

爱好摄影的香港大叔能无拘无束,不再担心街头暴乱,想去太平山顶记录香港的繁荣就去,想去大屿山拍下庄严宏伟的天坛大佛时,能说走就走……



[1]莫让香港经济承受“自杀式袭击”,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2]深圳是个现象吗?,张五常, 2019

[3]马丁·雅克谈香港问题, 2019

[4]动荡的香港,难熬的八月——香港三位店家的苦衷,新华社,2019

独立视角、温度写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