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也苦惱,開會宣講誤工誰買單?

3月1日晚,大國工匠2018年人物在央視一套發佈,大家再次把羨慕的眼光投向高鳳林等明星工人。然而,大家不瞭解,他們成為名人後,不擔心被各種會議、學習和宣講等“走穴”行為干擾,就怕收入比工友少一大截。

大國工匠,這些國之重器的參與者,他們的收入有的按董事長的0.4係數計算,有的每月享受集團5000元左右特殊人才補助,有的甚至離開一線崗位等等,他們頻繁的走穴,收入雖有影響,但大部分人有額外補貼,問題不是很突出。然而,不是每一個勞模、標兵都有明星專家般的好待遇好政策。

大國工匠也苦惱,開會宣講誤工誰買單?

現象:宣講不能天天算出勤吧

很早以前,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值得反思和警惕。

說的是西安鐵路系統有一名勞模火車司機,由於他一直堅守在司機一線,他的收入與出勤率走車裡程掛鉤。被評為勞模後,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各種會議、接見、經驗交流、宣講甚至獻愛心,領導總把他推向一線,這導致他上班出勤率嚴重不足,本來就不多月收入變得更少。

為此,他找勞資部門溝通,勞資幹事也很為難:人人都是打卡考勤,計算工資。勞模雖說是去開會,是公務行為。一兩次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經常外出,是不可能天天計算全勤的。

這幾年,同這名司機勞模一樣,明星先進馬不停蹄“走穴”越來越多,可收入總比工友少幾百元甚至一兩千元的現象必須重視和解決,否則就會寒了他們的心。

問題:公益活動不是都有補助的

2015年五一期間,自從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央視錄製的大國工匠欄目播出後,全國上下開始更加關注勞模先進的宣傳,特別是更加註重知識性、技能型和創新型工人典型人物的選樹。

2016年,在全國兩會上,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會後,工匠成了時髦詞,各地紛紛表彰工匠:北京大工匠、上海工匠、三湘工匠,天府工匠……

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各地紛紛出臺落實舉措。

這幾年,小到一個縣區,大到一個省,甚至全國,明星工匠、勞動模範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時代楷模、省市工匠、明星勞模擔任各級兼職工會副主席出席各種會議,奔走大江南北宣講工匠精神,走進校園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等等經常見諸報端和電視。

這些大多依舊是計件計酬的產業工人,脫崗“走穴”雖然都是公益性質,但都會佔用正常的工作時間,考勤肯定不如工友。有時候,參加工會等組織的公益活動,或許還有三五百的補貼,但大多數時候是除了管飯外,沒有其他任何報酬的。

出路:解除後顧之憂迫在眉睫

明星勞模、工匠,雖然是公眾名人,但他們大多是工薪階層,每月僅有的幾千元的勞動報酬是孩子讀書、老人看病、家庭支出的主要來源。他們境界、覺悟再高,但他們也得食人家煙火。

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社會氛圍,奏響“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的時代主旋律,不用懷疑,我們的明星勞模和工匠都有這樣的覺悟和自覺。

姑且不說中國製造的崛起和彎道超車離不開他們,就是面對勤勞和貧窮分不開的扭曲價值觀,面對幹得好不如生的好的宿命論,掰過正奮鬥創造幸福、勞動創造價值的核心價值觀,他們參加公益獻身說法、分享經驗傳承健康的勞動價值觀, 很是迫切,也很有必要。

這麼看來,困擾大家的收入分配結構、工資計算辦法亟需調整和完善……(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