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总是不顺,总是半途而废?是你的起心动念一开始就错了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这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个人觉得,它可能是把一件事情做成最为重要的心法(说是规律、原则也行)。

把这句话琢磨透了用好了,无论在生活的哪个方面,都会无往不利、受用一生。

要点是:

1、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是不是自己确确实实想要的。

2、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上。

3、经常思考自己应该付出些什么,应该怎么付出。



前几天刚好在给销售团队做培训,就以销售为例来聊一下。

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说过一句话:一切从你想要得到什么开始。做销售要业绩,要高收入,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就是“将欲”。这种欲望有多强烈、多坚定、多正确,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史记》里有两段很有意思的话,项羽和刘邦两人同样看到始皇帝出巡的盛况,两人的欲望之火熊熊燃起: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高祖本纪》: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彼可取而代也。”霸气、雄心展露无遗,也包含了对始皇帝的轻视。

而“大丈夫当如此也!”更有志向、胸怀、气度,也是对始皇帝的崇敬与肯定。

事后诸葛地说,两人的结局从起点就能一窥端倪。



下一步是怎么“取之”,大多数曾经做过销售的人就在这一步被筛掉了。因为他们或者不明白,或者虽然明白但是做不好“必固予之”。

很多人在销售的时候,想得的是能见一个客户成一个单,想的是这个单能赚多少,而不是“必固”予之。

思想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稍有挫折就只会增加他们的挫败感,磨灭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否定自己在从事销售这件事上的可能性。最终,他们会亲手斩断一条他们本可以走的很好的路。

更可怕的是,关注在自身的心法在先天上本就存在不足,加上有了这样的经历,未来他们在走其它路的时候,同样容易心理性的阳痿早泄,没有物理药物可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确定你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对某类用户提供什么价值?这种价值有多大?是不是能远远超出你从用户那里能得到的收益?相比同类产品是不是至少能在某个方面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价值?

如果这些问题都是肯定的,那么即使某一单没有成功,那也是用户的损失更大,你应该为他感到遗憾。

而对你来说,只是说明你在“予”的角度、时机、方法等判断和实施上经验不足而已,再不会对你的信心和心态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因为你知道,经验不足的问题,那些理解价值、价值角度、提供时机、展现方法等等方面的工作,是能够通过在实战中持续的进行“思考 - 实践 - 总结”循环操作完全掌握的。

然后,在面对一个用户时,你就能分析出,哪个角度可能会是他最薄弱、最容易突破的。你就可以用最适当的方法,用最笃定的信心和语气,用最有吸引力和煽动性的语言把这种价值有效地传递给客户。

当你传递到位了,扎进了客户痛的、痒的,爽的,那么一个单就成了。

你不会再那么轻易地对自己说:“我不适合作销售”。你只会说,我“予之”的功力不到。(最多,你可以说“我做不了一个顶尖的销售。”毕竟任何一件事要做到顶尖的水准,确实是需要天份的。)

这就是“必固予之”。

最简单形象的理解就是钓鱼。给鱼提供最勾引它的饵,给它最恰当的紧、松的力,就是钓鱼的核心心法。

做事情总是不顺,总是半途而废?是你的起心动念一开始就错了

在明确了“必固予之”这个心法后,要解决的就是“予什么?怎么予?”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微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时候,“不予”反而是“予”,“予”可能会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比如那些“你是个好人”的悲摧舔狗。



灌水:

在《三十六计》中的以下计谋: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笑里藏刀,李代桃僵,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混水摸鱼,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

如果能以“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的思路去思考一下,会是另外一种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