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子心士
澳大利亞公開賽激戰正酣,國際乒聯噩耗傳來,新科世乒賽女單冠軍劉詩雯,因為韓國公開賽後的腰部傷病情況,宣佈退出日前報名參加的澳大利亞公開賽所有項目。
官宣一出,不僅奪回混雙冠軍成為夢幻泡影,而且沒有了“人氣王”劉詩雯的比賽,關注度恐怕要下降幾個等級,直播平臺可能會因此而損失幾個億。
從六月初的中國公開賽開始,緊接著就是香港公開賽;六月中旬的日本公開賽打完,稍作休息便奔赴韓國公開賽,然後不到兩天的間隙,澳大利亞公開賽如期舉行。
受新排名機制的影響,馬龍(30歲)、許昕(29歲)、丁寧(29歲)和劉詩雯(28歲)這四位已是或接近而立之年的國乒隊員,不得不為了更好的世界排名和比賽排位,連續征戰沙場。
高強度和高水平的比賽,必然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以及心力。
不僅如此,劉詩雯和許昕更是各自一人身兼三職,單打、雙打和混雙均獨攬在身。就算是戰神馬龍,在中國公開賽完勝林高遠奪冠後,也在韓國敗給許昕,就外戰表現而言,已經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日本公開賽決賽,劉詩雯惜敗孫穎莎,她終究還是輸給了年輕。就反手技術而言,孫穎莎的速度並不遜色,而質量更是高出一籌。
再到韓國公開賽,連續作戰、一天幾場的劉詩雯,已經明顯跟不上孫穎莎的節奏,小棗的臉上,盡顯疲憊之態。不僅頻繁失誤,而且步伐也已經無法跟進了。2:4結束了對孫穎莎的兩連敗。
而出道以來未嘗敗績的昕雯組合,同樣是在韓國被打破了不敗金身。技術和配合再好,也需要體力和精力作為支撐。
腰傷官宣一出,終於有點理解近段時間裡劉詩雯不太出色的表現。於是乎,突然萌生了一種念頭:小棗劉詩雯見好就收,將世乒賽女單冠軍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完美收官,難道不好嗎?
造星計劃也好,造“傳奇”計劃也罷,現實證明,東京奧運會一人身兼三項是極其嚴峻的考驗,作為仍然將國球榮譽捧得至高無上的乒乓大國,應該不會冒半點風險。
客觀上講,一年的時間,很長,也很短。短到來不及做好充分的準備就要開赴疆場,長到這一路上變數重重。
雖然世乒賽決賽輸給劉詩雯,但是不能否認陳夢已經越來越穩定。韓國一站,陳夢連勝小平野和朱雨玲,再力克王曼昱和丁寧強勢奪冠。兩面均衡,實力突出,陳夢的未來之光顯得更亮。而諸如王曼昱和孫穎莎,也越來越搶眼。
小棗獲勝的機會,並不大。
劉詩雯作為老將,有資歷、閱歷,也更有經驗,但也有年齡、有包袱。小將資歷淺、經驗少,但是年輕有衝擊力。賽場上的勝負關係,頃刻之間,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有了世乒賽冠軍的砝碼,只要劉詩雯在這一年裡能保持很好的競技水平,東京之行還是比較有戲。其中也許有一些無形的力量在促成,也許是民意,也許是其他。
生而為人,我們不僅僅是自己。劉詩雯所承受的,是家人朋友的厚望,是萬千球迷的期許,是國家隊的榮譽,還有諸如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等社會典型,以及一切美好的代名詞。
承受的越多,拖累得越多。
最殘酷的不是劉詩雯不能登上東京奧運會的單打舞臺,而是登上那個舞臺之後,卻沒能走到終點。
設想那時,定有無數球迷哭的昏天黑地,甚至不惜輕薄自己的身家性命。於是“悲情女王”、時運不濟等詞再度登上熱搜榜。就算瓦爾德內爾附體,再四年幾乎是不可能了,劉詩雯和她的球迷,將帶著莫大的遺憾,走完這一生。
全世界都要重新傷心一遍,這又是何必呢!
有時候,“退位讓賢”,也不失為美事一樁。見好就收,知足常樂。然後好好謀劃自己未來的路,即使不在賽場,也依然能夠為國乒集體貢獻才智,仍然能夠發光發熱。
小棗說,終極目標是東京奧運會。可大滿貫、全滿貫,說得最多的好像是球迷,就像是球迷們的一廂情願。我們總是把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強加給別人。如果定要奪那大滿貫,不如不去參與,否則到頭來傷心的總是自己。
期望越高,往往失望越大。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和心理。我一直支持小棗去東京,但我從來沒有要求小棗定要奪得那金牌。別人的夢想,我們根本沒有資格去指指點點。
我一直說,小棗已經不需要再證明什麼。這十幾年來,她已經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國家和球隊,同時也奉獻給了自己。人生沒有十全十美,雖然沒有大滿貫和全滿貫,其實小棗的球迷不也一樣喜歡她,不是嗎?
就像二王一馬,相生相剋,雖然沒有人獲得大滿貫,但依然備受球迷們的尊重和敬愛。這還不夠嗎?
結果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奧運之旅這個過程。即使去不了東京,或者去了沒有奪冠,只要自己努力過、奮鬥過,便無怨無悔。
我一直覺得對個人而言,健康與快樂最重要。所以當下,只希望小棗早日痊癒,活蹦亂跳。
全力以赴,順其自然。這樣就好。
作為假球迷,本不該評頭論足,指點江山,但這就是我最真實的想法了。
球友們覺得呢?
感恩相遇,感謝喜歡。
閱讀更多 乒乓也文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