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快递,物流究竟有多快?

古代没有快递,物流究竟有多快?

在华夏古时,快递业的发展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是不可忽视一项的重大产业。倘若遇到紧急事件,一个具有强大通讯能力的快递需要及时将消息送达朝廷,从而使朝廷提前抢占先机。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纷纷开办起快递业,不仅建设“驿站”这样的快递点,还对重要文书设立了“八百里加急”等要求。那么,古代官办的快递业,究竟是怎样的?

唐代在没有航空条件的前提下,古人们为了提高效率,可谓费尽心思。朝廷规定:快递每天至少要送出一百八十里,若是重要文件就要求三百里,如果是皇帝颁布的敕令,则须五百里加急。五百里放在现代看起来不多,但对于古人来说已经是飞一般的速度了。

毕竟那时最快的马也不过日行300里的速度罢了。为了达到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唐朝人也采用了不少办法。比如唐朝快递员们走的道路,是从秦汉时期留下来的“弛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以长安为中心建设了8条,相互之间也有通道,这些基础的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快递的效率。据野史记载,唐朝驿站每隔20里便有一个,全国约有1639个快递员约1万多个,这些驿站不仅如同高速公路服务区一般,负责驿卒的食宿与马匹更换,还兼顾了来往官员们的接待工作。

这样庞大的快递系统,自会有对应的管理规范。唐律规定,驿卒送快递时,每次经过驿站都必须换马,否则就会受到杖八十的处罚。如果快递超时,或是该去而不去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严格要求基层员工的同时,唐朝政府也不忘给驿长制定工作准则。比如唐律就要求驿长每年核实驿马死损以及驿站的经费,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


古代没有快递,物流究竟有多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