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该如何理解


08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该如何理解


在最初学习的时候,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抵押所得税负债给了我极大的困惑,不理解这两个东西不说,压根就不知道哪儿不懂,来一个教授说给我解惑,都不知道该问什么。

考试的时候按着书上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硬是背下来也凑合过了。这几天又翻了下书,算是明白怎么回事了。这里从基础逻辑开始说。

01 最重要的报表是哪一张?

前两天一位老会计问我三张表中,哪一张最重要?他的预设答案是现金流量表。原因也很简单,许多网上流传的尽调报告,首先应该关注现金流量表,因为它真实,且代表企业能不能活下去。我对这个说法完全不认同。

这个说法怎么来的,也可以推断出来。早些年做投资时,大家看着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出现了投资失败案例,复盘的时候发现没有关注现金流量表。然后就说现金流量表很重要,然后说的多了,就放大了,就成了现金流量表最重要。过程是没有问题的,但推理出这个结论就完全是错误。

如果现金流量表是最重要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为什么把资产负债表放在第一位,利润表放第二位,现流表放第三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为什么把利润表放第一位,资产负债表放第二位,现流表放第三位?通用会计准则GAAP(美国)我不熟悉,好像顺序跟企业会计准则一样。

现金流量表都是放在第三位的!至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哪个更重要,不同角度看结果是不一样的,我通常将资产负债表放在第一位,原因就是下面这个图,之前也说过。

08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该如何理解

首先,利润表跟现金流量表只是对资产负债表的解释说明。从资产负债表中权益的变化可大体推断出利润表的情况,从货币资金等的变化可大体推断出现金流量表的变化。

这里强调的一点是,对所有的会计科目或处理方式,均从这张图作为出发点去理解就可以。

递延所得税相关的科目,在这个框架下,就是利润表计算所得税时候,税局调整了所得税从而影响到利润,进而影响到权益,权益对等的变动也会影响到资产和负债。具体影响到的资产和负债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02 所得税确认时候发生的意外

会计里面说什么确认,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算出来这个科目的数字是多少,所得税确认就是说算出来所得税金额是多少?这个就简单了,按照净利润乘以企业所得税率25%就出结果了,基本过程就是下面这个图:

08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该如何理解

但是所得税具体是多少,不是会计算的,是税局算的。当我们去税局交税的时候,税局是不认可你这个数字的,你说利润200乘以25%就得到应交所得税50,税局会表示,乘以25%是对的。

但是净利润200这个数字,我要重新看一下,然后他可能会收入中加减一些数字,成本中也加减一些数字,管理费用中也加减一些数字,最后净利润就不是200了。为什么要在收入、成本、费用中加减一些数字呢,这就是通常说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样,具体怎么不一样,加减多少,后面说。

A.如果最后净利润税局认为是300,那税局就会要求缴纳所得税75(300乘以25%),而不是企业自己认为的交50。然后你就交了75的所得税。

当然,税局从来都是讲道理的,它会告诉你,按你的方式计算是多交了25的所得税,但是在明年后年,按你的方式计算,你会少交25的所得税。

这时候,企业的会计就会这么认为,以后年我少交25所得税,那不是相当于税局以后会把25返回来给我吗,也就是我应该浓重的记一笔:

借:应收账款——税务局 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摘要:税局今年多收了所得税,说是以后年返还。

但是这么记就显得太缺心眼太Low B了,哪有应收税局的,还加那么长的一个摘要。发挥一下文学特长,就成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所得税费用 25

然后大家秒懂。所得税资产这五个字是不是跟应收税局的意思一样,递延两字是不是等同于上面摘要那一长句。

然后企业会计这边记录的时候,会把自己计算的50归类为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25归类为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整个过程是如图:

08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该如何理解

B.如果税局计算下来的净利润是100,那就反过来看,本期交税25,相当于少交了,以后年度的多交,也就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整个过程跟上面相反,不再赘述。

只说一点,递延所得负债情况下,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是在借方,也就是上面的表格中应该是负数。

这一节就说完了,结论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等同于应收账款——税务局,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等同于应付账款——税务局。

再看一下第一节最后一段:递延所得税相关的科目,在这个框架下,就是利润表计算所得税时候,税局调整了所得税从而影响到利润,进而影响到权益,权益对等的变动也会影响到资产和负债。具体影响到的资产和负债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03 税局怎么调整所得税

税局当然是按照税法调整的!这里是说企业会计的角度,该怎么调整,给税局的人员减负,以维持一个良好的业务关系。嗯,这个调整实际上就应该是企业自己做的,我们来说下该怎么理解和怎么做。

按照前面说的逻辑,税局要求对我们对利润表中收入、成本、费用进行调整,因为有些收入是税法不认可的,有些收入是税法要求再确认的,有些成本、费用也是税法不认可的。

那既然这样,调整不就很简单了吗,直接对收入、成本、费用说明原因加加减减,记录清楚不就得了。这样其实是可以的,但是要知道收入、成本、费用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资产负债表来的,我们国家规定,要按照资产负债表调整。

利润表源于资产负债表,原因是:收入是卖出存货、卖出固定资产折旧、卖出无形资产折旧等卖出各种资产获得的,成本和费用是记录应付账款、记录应付职工薪酬等记录各种负债获得。

所以对收入、成本、利润的调整,从源头上可通过对资产负债的调整实现。也就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具体讲:

A.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表明该项资产未来让企业流入的经济利润,要高于税法认可的扣除金额(可扣除的存货或者折旧金额),未来税法上扣除的少,那就是得多交税,应该确认应交所得税——税务局,也就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B.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与上面相反。

C.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而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当时账面价值减去未来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也就是说该项负债未来可抵扣金额大于零,需要未来去抵扣,未来会少交税,本期肯定是多交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D. 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与上面相反。

如果你不想去理解,又感觉这四个记忆起来实在费劲,那就理解并记住第一个,看见大于或小于后做相反的结果,看见资产或负债后做相反的结果。

如果这个也不想记,那就按照本文第二部分说的。去看看会计上本期的税,在税法上是未来交还是本期交。未来交而本期少交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交而未来少交递延所得税资产。

比如说,固定资产还有10年折旧期,发生减值100,相当于会计上提前扣除了100,以后年度少折旧100。但是税法不认可这个,这个100的减值不是本期该扣除的,本期还应该多交税100*25%=25,所以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账面价值x,计税基础x+100)

再比如说,销售商品的售后服务预计负债100,会计上全部确认费用。税法上未来才认可这些费用,本期不能扣除,所以本期多交税,未来可以少交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25。(账面价值100,计税基础=100-未来可抵扣100=0)

结束。

这篇到这里结束,不然内容太多。关于递延所得税牵涉的利润数字变动,合并报表跟个表报表差异导致的潜在事项,再单独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