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家长做好3个能力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拖拉和磨蹭的坏毛病

新的学期开始了,孩子们终于不是整天在家闹腾了。

开学季,家长做好3个能力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拖拉和磨蹭的坏毛病

开学啦

然而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家长面前:

早上起床时间到了,孩子迟迟不肯动。催了半天才坐身起来,穿衣服又开始磨磨蹭蹭;刷牙洗脸也是催一下动一下。出门之前,他随手拿起一样玩具就是一番研究,感觉你越催他越慢。

放学回来,不是要吃东西,就是要看电视。你提醒他先写完作业,他说过会儿、过会儿……好不容易坐下来写作业,又是各种磨蹭。

"快点把饭吃完!"

"快点把作业写完!"

"快点洗澡睡觉了!"

说了无数句"快点快点"以后,家长越来越焦躁,经常靠吼叫来解决问题,而孩子并没有改变,反而问题越来越多。

开学季,家长做好3个能力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拖拉和磨蹭的坏毛病

妈妈越唠叨,孩子越叛逆

很多爸爸妈妈很无奈,为什么孩子总是拖拉、磨蹭呢?

因为孩子从小缺乏时间管理的培养。

造成孩子缺乏时间管理的主要原因有三类:生理原因、行为原因和心理原因。

一、生理原因是指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全,还不具备时间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里时间杰发现,对于3~6水的孩子来说,因为直觉思维的干扰,"时间"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孩子觉得每一天都是一样的。

二、行为原因是指家长没有训练孩子掌握较好的时间管理方法,孩子在行为上缺乏时间观念,缺少计划性,做事没条理。

在家庭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三、心理原因是指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会故意用拖拉、磨蹭的行为引起父母的关注或者作为对抗父母的方式,逐渐形成拖拉磨蹭的习惯。

孩子懂得时间管理是克服拖拉、磨蹭的关键。

开学季,家长做好3个能力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拖拉和磨蹭的坏毛病

懂得时间管理是克服拖拉的关键

家长可以从计划力、专注力和坚持力三方面入手,培养孩子时间管理地能力。

1、 计划力: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没有计划、没有条理,无论从事哪一行的工作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教孩子制定计划的优势有很多,比如:

  • 制定劳逸结合的计划,可以让孩子提前了解学习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分配,更有时间感、目标感和动力。
  • 孩子能从计划中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度,对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 孩子学会判断轻重缓急,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应该马上做,哪些事情可以放在后头。
  • 计划能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有效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 可以让孩子更加专注,减少浪费的时间,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
  • 计划顺利推进,让孩子充满成就感。
开学季,家长做好3个能力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拖拉和磨蹭的坏毛病

首先,跟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即每日作息安排表,做完以后贴在家中醒目的位置。

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说:"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时间和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让孩子逐步对每天的安排有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是孩子自己制定的计划,不是父母的命令,孩子更愿意执行。

如,学龄前儿童,可以通过有趣的图画或贴纸方式,标识出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中小学生可以采用清单计划、表格计划、思维导图计划等。

开学季,家长做好3个能力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拖拉和磨蹭的坏毛病

其次,对于小学以上的孩子,可以采用ABC任务管理法来制定学习计划。

A: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比如老师布置的当天作业。

B: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比如每天都要做的分解任务(阅读、朗读、运动等)

C: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比如做小实验、找同学玩、出去散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珍妮特·沃斯指出,没有一种内心的安全感,孩子不可能进行有效学习。所以,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愉快、和谐、宁静和相对稳定的积极情绪,是孩子有效学习的保障。

家长要不断鼓励孩子,在执行过程中找到适合孩子的节奏,并理解孩子的努力。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你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陪孩子想解决的办法。记住,计划执行不理想,不是孩子的能力有问题,而是计划制定的不够合理,需要和孩子共同商讨、优化。

2、 专注力: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的关键。

什么是专注力?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埃伦·兰格在她的《专注力》中说,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孩子有足够的专注力,才能守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执行计划的效果才会更好。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开小差,学习成绩差,很多时候是父母惹的祸。

要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需要注意:

  • 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而且独立的学习环境。不要在书桌上摆放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家长更不能一边玩手机一边监督孩子做作业。
  • 有时间界限感,即孩子对完成一个事项的时间长度的感知。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可以用沙漏来计时,让时间充满画面感。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他提前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由孩子自由安排。例如孩子按照要求提前完成了数学作业,可以休息5-10分钟;完成整天的任务后,家长给予孩子鼓励,增强孩子的信心 。
  • 不打扰是最好的陪伴。有时候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就是在培养自己的专注力。比如,孩子在观察小动物,绘画、看书,玩玩具的时候,如果没有严重偏离每日计划,家长最好不打扰孩子,耐心的等待他把作业做完。还有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去打断孩子,哪怕是出于好意给孩子送水果、零食或者指出孩子的错误。
开学季,家长做好3个能力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拖拉和磨蹭的坏毛病

陪伴不打扰

3、 坚持力:时间管理训练的保障。

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刚开始,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坚持的作用和意义,父母可以让孩子从每天坚持完成一个小任务做起。比如每天坚持睡前半小时绘本阅读、或者英文视频学习。

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在于坚持,从孩子能力培养到习惯养成的关键也是坚持。3-6岁是孩子时间管理训练的黄金期,在这个时间段坚持养成的习惯能够对其以后生活产生事半功倍的积极影响。

开学季,家长做好3个能力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拖拉和磨蹭的坏毛病

坚持实现梦想的女孩

时间管理能力有时候会倒退。

  1. 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倒退是正常的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能力倒退其实是孩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孩子依赖性情感的一种体现,偶尔或一段时间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很正常的。有家长监督和提醒,孩子在执行学习计划时会比较顺利,一旦监督减少,孩子暂时不适应,家长应该给予理解。
  2. 其次,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倒退。比如孩子在家学习习惯不错,放假在爷爷奶奶家或者外公外婆家过了一段时间,习惯就被破坏了。建议孩子回家以后,家长跟孩子重新沟通和约定学习计划,并做好监督。
  3. 另外,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和监督需要逐步放手。父母不要放手太快,需要提前跟孩子做好约定。比如逐步减少陪伴时间,确定主要的监督时间点,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保证学习计划的完成,并建立责任心。
开学季,家长做好3个能力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拖拉和磨蹭的坏毛病

妈妈耐心地安慰伤心的女儿

亲子关系好,孩子更乐意坚持。

想让孩子乐意做好时间管理,家长需要做好与孩子的互动沟通,力求赢得孩子合作。

  • 首先,父母需要做好情绪管理。关于时间管理的践行,短时间内好实施;但时间长了,要不断坚持并形成习惯,其实家长都不一样能做到。如果家长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时间管理的事实中很容易与孩子发生处突,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孩子逆反心理就会加重。

如果家长和孩子都在情绪中,不要急着解决问题,可以选择积极暂停。等彼此冷静下来再沟通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如果情绪失控,向孩子发脾气,事后要记得道歉,恢复亲子关系。

  • 其次,父母需要掌握鼓励的技巧。要想让孩子坚持时间管理的训练,父母的鼓励非常重要。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针对具体事情进行鼓励:鼓励过程,而不是结果;鼓励努力,而不是人格。比如,你能取得好成绩,一定是你的努力,而不说:"你真聪明!"发现和鼓励孩子的闪光点,感谢孩子的帮助和贡献,比如,谢谢你主动完成计划内容。

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我们和孩子需要终身学习的功课,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不放弃。

我是一枚全职妈妈,有两个分别为5岁和2岁的女儿。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国际鼓励咨询师,专注于0-6岁儿童的心理健康。“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欢迎你关注@福袋妈妈正面育儿,一起学习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