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震荡信托成投资首选

股市是经济晴雨表。2018年,多重外部因素叠加,世界经济出现新风险,全球股市也经历大起大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19年,贸易摩擦、英国“脱欧”、货币波动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全球主要股市前景并不乐观。2020年前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股市出现最罕见的熔断。

全球股市跌入熊市

2018年10月,美国股市在牛了八年之后,终于低下高贵牛逼的头颅,开始掉头向下,且以十分可观的斜率和二阶导数。截止目前,美股三大股指均已自高点下跌超20%,技术上,这叫“跌入熊市”。尽管2019年新年伊始,美股引领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开始一波小幅度反弹,但是如果不能实现有效突破,只能定性为反弹,并不能扭转熊市。

美股进入熊市可比中国股市跌了一年的意义和影响要深远得多。要知道,全球金融和资本中心并不在中国。华尔街的观点和行动,才是真正左右全球资本市场走势的关键。如今,抛售一切风险资产,正在成为华尔街的广泛共识,或者金融一点的说法,叫一致预期。而美国股市,毫无疑问是全球风险资产的核心代表。

这样的一致预期背后,是全球经济金融周期的最新变化: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全球经济扩张已经进入一个周期的末尾,哪怕是政策刺激,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市场正在用脚投票,认为一场以资产价格下跌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化“出清”变得不可避免。

具体来说,美国经济扩张见顶(典型的是房地产周期),叠加美联储加息的累积效应,特朗普税改刺激作用的消退等,导致市场很难再找到美股继续维持高位的理由。而对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情况比美国更为复杂。中国在重要会议上宣布的来年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减税、改革和降准)并没有能立即扭转市场情绪,中国股市依旧一路奔向东南,仅在1月4日有小幅上涨,能否延续犹未可知。

资金偏向信托投资规避风险

2018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信托公司压缩通道业务,导致行业资产规模缩水。

随着2018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的加速下跌并创出近四年新低,投资者的避险意识日益增强,直接体现在固定收益类信托及收益相对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异常火爆。

2018年12月,股市跌到令人绝望之时,有银行理财经理感叹到“终于熬过了销售‘淡季’,一些理财产品开售十几分钟就销售一空,终于不用为理财任务发愁了。”

实际上,相比于理财产品,门槛更高、收益更高的固定收益型信托产品销售更为火爆。“现在就连一些资质并非很好的信托产品都被秒杀,我们想争取代销产品都很难,根本抢不到新发产品。”一位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员这样描述目前信托产品发行火热的状态。

上述情况渐渐成为普遍现象,前期股市巨幅调整导致避险情绪升温,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再度供不应求。

国内一家大型信托公司销售人士表示,固定收益产品受到市场极大追捧。“近期公司发行的一款固定收益类产品本身只有8000万的销售额度,光预约金额就达到4亿多,而且我们针对原会员优先,普通投资者根本连预约额度都很难抢到。”

山东某信托人士对记者表示,自股市大幅震荡之后,投资者布局固定收益信托产品的意愿大幅增加,每天都有客户咨询产品,一旦产品成立都遭到疯抢。“很多投资者只问下收益率和期限就会决定购买,一般大额才买得上,小额基本上抢不到。”

“现在市场并不缺钱,而是缺项目,很多投资者盼好久才有一个项目出来,马上被秒杀。”上述信托公司销售人士表示,虽然今年有不少信托项目兑付出现问题,这也并未消减市场的追捧热情。

金策师研究院专家表示,股市震荡造成大量资金流出是一个主要原因。“估计这种秒杀状态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毕竟股市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投资者会选择观望,而且不会再像之前那样盲目涌入股市。”

对于目前固定收益产品受到追捧,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市场基准利率不断下降,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持续下滑,凸显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优势。

二是新股发行放缓,诸如打新股和期限套利等无风险套利机会消失,自然转移到信托产品。

三是股市震荡导致避险资金涌入。

四是临近年底信托公司发行量明显偏低,导致现在信托产品被抢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