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漢江同奔小康


 

 聚焦精準下繡花功夫

  攻堅拔寨克貧困堡壘

  近年來,漢濱區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石梯漢江大橋是石梯鎮群眾出行、農產品運輸的唯一通道。走過這340米,也許只需要短短几分鐘,但這座橋的建成投用徹底結束了石梯人與世隔絕的漫長曆史。

  一江之隔,兩個世界。

  從前,石梯鎮群眾只能渡船過江或者繞道遠行,奔流不息的漢江,儼然就是致富路上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2016年10月,隨著大橋建成通車,石梯人王道東在漢江南岸大石村建成數百畝山楂園。

  漢濱區東茂山楂現代農業園區負責人王道東

  現在從各個方面說都方便多了,我們這個園區已經初步形成,開花結果,到了季節,賞花賞果的人特別多。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橋通了,水泥路也很快通村入戶,產業發展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大石村山楂園直接帶動貧困戶43戶穩定增收。常年在園區務工的李朝順,現在已經是這裡的管理人員,他以老莊稼人的經驗把握時令,適時組織員工開展除草、殺蟲、採摘。

  貧困戶李朝順說:"幹了6年半,一年能掙2萬多塊錢。"

  2016年以來,漢濱區共修建村組道路671條1556公里,實施“油返砂”整治706條373.2公里,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深度貧困村集中居住30戶以上的自然村道路全覆蓋。

  建橋修路連民心,易地搬遷拔窮根。幾年前,漢濱區關廟鎮農家婦女劉鳳琴因丈夫罹患食道癌,手術花費巨大,家庭陷入貧困,而他們家位於包灣村一組半山上的房屋也是年久失修,極不安全。幫扶幹部動員她搬遷,只花很少一部分錢就在山下的東站社區擁有了一套新房。

  2019年8月,新房裝修完成,搬進來不久,劉鳳琴又在樓下的毛絨玩具廠找到了工作。半年來,已經順利度過培訓期的她,完全適應了工作節奏,工資收入越來越高。

  漢濱區關廟鎮東站社區居民劉鳳琴:"你乾的多工資就高。我是家裡有事,有時候請假,一個月做上20多天活,掙2000多。離家近,也方便,把屋裡也照顧了,把錢也掙了。"

  “十三五”期間,漢濱區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171個,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對象23807戶81594人,同時,持續加大後續扶持力度,確保勞動力的搬遷群眾每戶至少一人實現穩定就業。

  就業促增收,產業助脫貧。

  在漢濱區大竹園鎮,數千畝茶葉進入了採摘高峰期,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東旭茶園每天組織70人左右的採茶隊伍和春光賽跑。

  如今,這家園區的規模達到了3000畝,覆蓋大竹園社區、糧茶村、二聯村,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同步同業等方式,切實增加群眾收入。同時,園區還為當地群眾改造老茶園提供技術、肥料和服務,為農戶自家新栽茶園提供茶苗,發放勞務補助。

  大竹園鎮大竹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單林江

  茶葉為我們大竹園社區發展的主導產業,農戶對茶葉的認識非常高,每畝茶園增收3000至5000元。

  脫貧攻堅以來,漢濱區依託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持續培育各類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完善經營主體帶貧益貧機制,累計帶動貧困戶1.95萬戶。

  莫道雄關如鐵,而今邁步跨越。

  截至2019年11月,漢濱區累計脫貧退出231個貧困村55911戶19110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