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你何愁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陶知行先生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

我們應該怎麼樣來賞識孩子呢?

目前,心理學上公認的做法是表揚努力,不表揚聰明。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懷克在這方面做過不少研究。

他發現表揚兒童“聰明”,這些兒童遇到更艱難的問題時,容易放棄。因為這樣的孩子認為過去的成就,都是來自於自己的聰明,而不是努力,他們不想丟掉聰明的帽子,不想在人前顯得自己失敗,接下來如果可以選擇 ,他們會選擇更輕鬆的,更符合自己長處的任務去完成,久而久之,形成一個舒適區不願意走出去。德懷克認為,誇兒童的聰明,會形成“自我毀滅”行為,這種兒童,越早捅破他們包裹在自己周圍的肥皂泡越好。

賞識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你何愁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相反的如果表揚孩子的努力,讓孩子養成“成長思維”的習慣,孩子則能在困難任務面前不懈努力。而智商,也可在“成長思維”下獲得一定的進步。換言之,表揚孩子努力,他們會更努力,而智商或可隨之增加。而你僅僅表揚聰明,孩子會把所有的問題,成就都歸結為自己的智商,這反而會減少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他們自己心理變的脆弱。這就是智商打敗情商的奇特現象。

賞識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你何愁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當孩子花了兩個小時給你端出他親自做的蛋糕時,你一定要剋制對孩子的讚賞,一定先要對孩子付出的艱辛和努力給予肯定,告訴孩子努力的結果就是這樣給媽媽帶來喜悅和成長的欣慰。

告訴孩子:“你做事情非常有耐心,儘管做蛋糕有點複雜,但是你沒有放棄。”

賞識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你何愁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浮誇不如不誇

荷蘭博士生艾迪.布魯默爾曼和俄亥俄州立大學溝通和心理學教授布拉德.布什曼在一系列研究中發現,對於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言過其實的讚美,事實上使得兒童感覺更加糟糕。

在其中的一項實驗中,研究者讓孩子們臨摹梵高的畫作《野玫瑰》,然後讓一位“知名畫家”,分別給出“言過其實的”表揚,“不言過其實”的表揚,或者是不表揚,然後繼續讓這些兒童選擇新的畫作。這時候接受“言過其實的”表揚的孩子,普遍選擇更簡單,更沒有挑戰性的畫作。對於不自信的孩子而言,“言過其實的”表揚會讓他們迴避挑戰,比過去更脆弱。

賞識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你何愁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陽光,可是如果你天天為一點點小事就會用什麼“你太棒了”,“寶寶真厲害”等誇張的表揚,雖然你覺得這是鼓勵孩子,為了孩子好。可是時間長了,孩子也會知道這不是真實的,孩子會覺得你對他們的成長沒有什麼要求,就會迴避稍微有難度的事情,去學會偷懶安逸,去順應你的誇大其詞的表揚。

實際上,做父母的對於自己孩子的某一方面的差異,應該去想方設法的幫助孩子讓其克服困難,去學會掌握,等有了切實的進步以後再去由衷的表揚孩子。

賞識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你何愁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心情,早早的就開始給予不切實際的表揚。

賞識要在賞識在點子上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自信,小孩子也同樣需要,父母的誇獎對於孩子來說會起到積極的作用,能塑造孩子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最終進步肯定越來越大,優點越來越明顯,但實際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會有自信和不自信之處。找到自信點去賞識,效果會更明顯。另外,應著重找孩子的優點,多誇他們的優點,他們在這些方面本來就自信,誇讚會使其優點更突出。

兒童的個體差異導致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認清其優缺點去教育孩子才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儘量學會協調教育體系的平衡度,掌握孩子的特點,進而使家長在各自的小環境裡,學會調整自己對孩子的反饋方法。不會賞識,或者是胡亂賞識,不但起不到促進發展的效果,甚至還會造成長期負面影響。

賞識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你何愁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對孩子賞識到點子上,真誠的賞識孩子,賞識得具體明確,讓孩子得到正確合理的反饋,其發展才會如魚得水。積極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個閃光點也許就是它將來成功的密鑰。所以家長也應該擁有一顆善於發現的眼睛,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真心的愛孩子,所以說表揚也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

否則,你將有可抹殺孩子的潛能,而不能及時的幫助孩子健康,智慧的成長,從而耽誤孩子的一生,後悔莫及。

賞識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你何愁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關愛孩子,從“心”理解孩子,走進孩子內心世界

要學會解放孩子,理解孩子的觀點,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鼓勵他們勇敢的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並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瞭解孩子的所知所想,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

對於小孩子來說,父母的話非常重要,他們會不自覺地把你的話記在心裡。所以不要去隨意的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孩子有孩子的人格和尊嚴,也一樣需要被尊重。

不要把成績看做是衡量孩子的唯一的標準。現在的家長往往都把成績看的比天大,而忘記了成績其實只是一個工具。事實上孩子的行為習慣,應對挫折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對話,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站在大人的角度一味否定他的想法,這樣孩子才能與你無障礙溝通,親子關係才會和諧。家長有家長的過去,孩子有孩子的未來,家長有家長的情況,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最好的做法是,給孩子積極正確的宏觀指導,在跟孩子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學會對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

賞識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你何愁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沒有天生的壞小孩,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一味的希望孩子聽話,這不是真正的愛,而是父母認為聽話的孩子可以讓自己更輕鬆更省力。

而要求孩子聽話,本身就不是教育孩子的目的,聽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必備的品質,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才是。

父母無法預見孩子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樣。那麼對於孩子最好的教養就是幫助孩子建立起他自己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對自己負責,這樣孩子未來才有可能更好的接管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